李 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体现差异、张扬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模式.科学探究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要素组成.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课堂提问我们都不陌生,课堂提问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导入新课提问,巩固旧知识提问,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提问,围绕实验提问等等,而最关键的是如何使课堂提问真正的达到效果,在这里笔者要分四个方面来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进行说明.
一、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
教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一个好的问题就像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2.有利于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好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发展高水平的思维.
3.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把知识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提供“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来丰富、充实,其至调整、改造原有的经验,对问题中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形成新的理解,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4.有利于教师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一点是现在教师普遍认识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判断学生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引导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向.
二、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的提问多数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没有深度,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或者以一种惩罚为目的提问,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又或者是内容难度不当、随意性太强、提问形式单一、提问语言不简练不科学、提问评价不全面等,这些都是日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不讲究策略肯定达不到它所要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实施策略
1.巧妙设置问题呈现的情境
学习活动总处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合理设置问题呈现的情境,使问题直观、鲜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图表、文字材料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呈现的情境.
(1)实验呈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实验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和高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演示或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比如,黑色的氧化铜可以被氢气还原成红亮的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等.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
(2)图表呈现
图表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各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另外,用图表呈现问题还可以省去繁杂的文字叙述,使问题的表述简捷明了.
(3)游戏形式呈现
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通过游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动力,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对化学及相关问题的兴趣,他们就会留心自然、观察社会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现象,产生积极的情感.相反,如果学生没兴趣,他们就会熟视无睹,一切现象和事物如过眼烟云,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4)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还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利于问题的解决.
(5)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呈现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蕴涵着一定的化学道理,借助生活中的经历,利用“身边的化学”来设疑,能极强地引起学生共鸣,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学习的必要性.文字材料呈现,例如,在学习有关水的污染和防治问题时,可以选取一些有关水体污染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促使学生从社会和科学等多角度来思考如何治理水污染的问题.故事呈现,例如,在讲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时,先讲述波义耳在实验中发现最早的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握好问题的“度”
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还需认真把握好以下“五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屑一顾,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对表格数据进行提问时,“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如果问:“通过观察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结合讨论进行,是在学生跳一跳可以获得的最近发展区上.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还要根据具体内容,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下抛出所有问题也可以是步步紧逼式提问.
(5)控制好评价的尺度
有的时候学生答题结果一样但思维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别,还有一些情况,学生的答案是错的,但是他思维过程中存在着闪光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对结论进行“对或错”的评价,还要对其整体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评价:“见解很独特”,或者再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3.深化理解课堂提问的概念——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
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促问”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如,在讲阿佛加德罗定律后,清楚了“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可追问“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体积是否相同?”进而引导学生提出“任何三同能否确定一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头脑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心理上的困境,此时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大胆质疑.
四、课堂提问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有关课堂提问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能收到好的效果?”三种类型的问题效果最好.一种是引导性问题.比如,讲镁、铝与水反应时,不是直接讲授,也不是在直接问反应实质,而是问:“你所学过的哪些金属能和水反应?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反应?”进而再问:“镁铝能否与水反应?为什么?”这样学生是在引导之下一步步自己获得的知识.第二种是易错的问题。比如,讲过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提问:“镁与二氧化硫能否反应?生成什么?”乍一看很简单,其实另有玄机,生成物不仅有氧化镁和硫,还有硫化镁.这样的问题很多同学就没有全面考虑,在讨论之后得到结论更有利于记忆.第三种是挑战性问题.比如,“如何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镁铝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这样的问题对喜欢挑战的实验中学的学生更为有效,因为这种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对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学生来说是很珍贵的,所以这种问题对学生有足够的刺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在真正教学中的落实还是有很多困难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教学进度的要求,一般课堂的容量很大,时间上不允许对问题有过多的铺垫,像游戏、故事等呈现方式很难应用,很多时候提问成为了公开课上的花瓶;第二,与小学相比初中的课堂不够热烈,与初中相比高中的课堂更不热烈,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这与学生之前的受教育环境以及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关,我们老师要尽量使课堂气氛轻松,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尽量变化提问方式,争取改善这种普通现象.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