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桂花
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转珠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两句诗是说琵琶女一开始就为下面的演奏蓄足了势,作好了铺垫,这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其实,语文课的导入环节如果处理得好,也同样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课堂导入环节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乱导、滥导,喧宾夺主。我认为,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切题要紧。一堂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一定要使学生尽快将思想集中到所学内容上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语的时候,切题要紧。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有一则语文教育手记的标题是《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个标题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语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
导入要尽量新颖、别致。老师在讲新课前要结合课文,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导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的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感受艺术的熏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
1.以相关的故事导入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共性。语文课上如果能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则能化抽象为形象,变生硬为生动,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调动其主动性,还为下一步的教学铺平道路。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生硬枯燥的文言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初中所学的古文中是一篇较长的文章,抽象概括,没有故事性,又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难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正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三国”中关于诸葛亮的几个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等故事,使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了解了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然后引导到课文上来,指出诸葛亮不仅能带兵打仗、治理国家,而且在文学上很有才华。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出师表》就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2.利用插图导入
新编教材扉页上有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插图或照片。对于电教设备不够齐全的乡村中学,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插图导入课文,这无疑会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琐忆》之前,先让学生翻到扉页,给半分钟时间仔细看鲁迅先生的照片,然后用白描法把照片上的形象描写下来。许多学生都能注意到先生浓黑的八字须与眉毛,忧虑而充满希望的目光,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然后再要求学生把书打开到内文,看唐弢是怎样来描写先生的,与自己写的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唐弢通过写肖像写出了先生的精神、性格,重在神似。这一方法把写作技巧与课文教学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不但激起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还教会了学生一招写作技巧,可谓一箭双雕。
3.利用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使其理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先播放歌曲《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老师再背诵:“‘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4.以实物导入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易记。因此,运用实物导入法,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易产生新奇的感觉、深刻的印象,就能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兴趣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如教《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等文章时,我就适当调整这些课文的授课时间,使之与相应的季节协调起来,然后拿出实实在在的样本让学生观赏,这些实物配合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以手机短信导入
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早已是当今青年的宠儿。如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必将和学生碰撞出火花。一位女老师在教学《项链》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大学时候,有一次上晚自习,突然“嘀嘀嘀”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则短信:“偶然与你相见,你双眼对我放电,遇此尴尬场面,我的站姿不敢改变,想用视线与你划清界限,你竟张嘴有吻我的意愿!我的妈呀!”——教师故意戛然而止,有个大胆的男生喊:“哪个男孩这么大胆子!”(众生笑)老师笑了,说:“你上当了!谁家的大狼狗没拴铁链!”(众生爆笑,那男生害羞垂头)老师紧接着引入正题:“乍一看短信,我们感觉肯定是恋人的初见呢!但最后才知原来是看见狗了!回头想想,他的确没有戏弄我们——人家又没说是‘人,只是我们凭自我感觉罢了。所以,这就叫……(学生答: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典作品《项链》。”
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使他们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当然,导语的设计不只以上几种。像直接导入法、意境导入法、欣赏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内容导入法、表演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等,在教学中都可以灵活应用,大可不必生搬硬套,应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掌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使新课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真正使语文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