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20年后的事

2009-08-27 20:49
环球时报 2009-08-27
关键词:日元国际化货币

徐康宁

人民币走向国际,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但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带来的经验教训,依笔者所见,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应该是20年以后的事情。

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成功地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美元、英镑、日元,以及曾经的德国马克,都是主要国际货币,凭借的都是其经济强国的地位。即便像瑞士、丹麦、瑞典那样的小国,其货币能成为国际货币,也是因为国家经济高度发达。中国目前仍然只是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如果急匆匆地把人民币推向世界经济舞台,基础是不牢靠的。

人民币过快地国际化,会使中国经济遭受更大的外部风险,不利于中国政府适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防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尤其是国际金融人才和管理经验还相当缺乏。现在我们连国际“热钱”进入境内都难以做到有效管理,甚至“热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都难以准确估算。如果人民币过早地自由进出国内外,这些钱将游离于调控范围之外,其结果会大大降低宏观调控的效果。货币的国际化应当首先服从国内经济稳健发展的大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也表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日元的真正国际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也曾让日本政府和国民享受了一段廉价收购国际资产的“美好时光”,但很快美国通过“广场协议”“操纵”了日元汇率,日本遭遇了经济长达十多年的一蹶不振。如果我们在经济基础、金融体系、管理经验等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过早过快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定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现在国内产业升级和扩大消费远没有到位,人民币国际化走得过快,不排除出现资金外流过多而导致国内产业升级停滞和消费凋敝的可能。

过快地让人民币国际化对谁最有利?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否国际化,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利益,而且也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有关。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可能会给一些国家抑制中国的机会。现在,美国压人民币升值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如果人民币大量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从实力和经验对比来看,恐怕控制力和主动权不会在中国一方。有人说,我们现在被美元“绑架”了,其实这并不十分可怕,倘若我们被别人用人民币“绑架”了,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本文的宗旨并不是否定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只是眼前所做的主要事情应该是打基础、积累经验,小步探索,缓行为宜。▲(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日元国际化货币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