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这边风景独好

2009-08-26 11:03郑立捷
经济 2009年7期
关键词:三清山上饶黄山

郑立捷

三清山,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海拔200-1819.9米,核心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358.57平方公里,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该自然风景区因2008年7月份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而名扬海内外,一时之间游客蜂拥而至。据统计,2008年10月1日至7日仅七天的旅游收入就和2004年一年的收入持平。近日,《经济》记者独家专访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刘书宗,就三清山申遗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采访。

申遗难,难于上青天

《经济》:2005年初,三清山正式递交申遗文本。在三清山之前,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仅有6处,南方喀斯特项目属贵州、云南、重庆等多省市联报,申报时间长达8年,云南三江并流审报成功也历经g年。而每年全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都在50项以上,您认为三清山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书宗:从申遗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看资源的价值;二看保护力度,对资源保护是否完整;三看群众参与度。

之前有人对三清山申报遗产成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成功原因单纯归咎于三清山自身资源好。当然,资源好是基础,可是资源好、有价值的地方却不一定都能申报成功。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时,国内还有其他100多处景点在排队申报,最后出线的50多处是经过国家筛选的。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取得成功,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三清山自身的价值,另外一方面非常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工作做得到位。

“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次到位、申报一次成功”,这是当时申报时提出的口号。

这一两年来,我们做过两次大的国际研究、出过200多万字的学术研究报告、写了上百篇论文,通过这些方法,将三清山的价值整理挖掘出来,用科学的手段展示给世界。

与此同时,下苦功进行环境整治。这几年的环境整治,是三清山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治活动。

第三,发动所有群众自觉参与到申遗活动中来。改变群众靠山吃山的方式,使群众自觉保护环境,比如不砍伐山林、不猎取野生动物、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在农村搞生态化建设、使用沼气灶等,这里面付出了基层干部非常多的心血。外国专家来到三清山,群众们自发敲锣打鼓、表演节目、从家里取来土特产送给专家。引用当地老百姓的一句话:“三清山申请世界遗产是自己一辈子当中最幸福的事情。”

《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申报、核心区域仅230平方公里的内陆景区,从追梦“世遗”到成功摘桂,三清人仅仅用了短暂的三年时间。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朗西丝·班德林曾发来贺信赞叹道,三清山申遗创造了时间最短、花钱最少、走的弯路最少三项第一。三清山是如何实现这三个“最”的?

刘书宗:三清山作为独立遗产地申报之初,因为地处中国人口密集之地、且在华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很多国外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结原因,我将其归纳为“两个依靠、努力拼搏”。两个依靠就是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努力拼搏就是干部专家奋力拼搏。

首先,三清山申报遗产,从始至终,都是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的。我们把联合国关于申报遗产的所有程序和要求全部拿回来仔细研究学习,让所有干部了解申遗程序的要求。

第二,把三清山的资源价值用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召开国际花岗岩研讨会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讨会,请国内外专家来三清山实地考察,这一两年专家来实地考察的次数都在100次以上。

第三,依靠群众。申遗这项工作需要所有辖区的干部和群众来参与,包括周边县市群众,这次申遗调动的群众达几十万、上百万之众。

在这三个基础上,最后发挥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干部和专家,努力拼搏了三年。所有参与申遗的同志都感觉到,这三年的工作是所从事工作里面最艰难、压力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我们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包括邀请来的专家,在这三年里几乎没有节假日,无日无夜扑在工作上。

《经济》:作为领导者和指挥官,这几年您自己的感受呢?

刘书宗:当初提出要申请世界遗产,知道过程会很难,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难和这么大的压力。申遗走到一定的过程中,感觉到压力太大、历史赋予的责任太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做不好,就不仅仅是三清山的问题,会影响到上饶、江西、乃至中国政府在世界上的形象。

作为统筹者,我必须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每件事情都要提前谋划,比如环境整治、资源挖掘,比如如何让群众参与,如何请到国际一流专家把资源挖掘出来以及国际协调活动怎么去做。

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的环境整治工作,调动了千军万马。特别是我们做主官的,白天要调动布置工作,晚上要到难点户家里去做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确做了一件非常艰苦、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经济》: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三清山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对于这个评价您有何感想?

刘书宗:用四个词语来形容:自豪、感动、压力、遗憾。

作为上饶人、作为三清山人,又经历了三清山从提出申遗到拿到申遗这个过程,看了评价,我首先感觉到很自豪。没有申遗,就不会有这么优美的文字、这么合理的表达来把三清山的价值展示给世界,以后这个评价将成为三清山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

同时,感觉到很大的压力。这么好的资源、价值这么好的地方,作为管理者,我感觉到保护管理的压力非常大。

就保护范围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保护范围小了一些。这个小不是说三清山小,三清山管辖的范围就这么大。但是真正的三清山属于怀玉山系,如果能够按照外围保护区(约756平方公里)统统作为遗产保护地进行保护的话,就太有价值了。这方面我感觉有点遗憾。相信以后会有人来做这个事情。

《经济》:三清山先后与千岛湖、婺源、龙虎山等周边景区联合,与衢州、昌北机场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谈谈详细情况吗?

刘书宗:这属于旅游组合。旅游是开放型经济,需要进行旅游线路的组合。

三清山的旅游组合,是遵照资源互补、交通顺畅的原则。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将周边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向国内国外推荐旅游线路。

比如和千岛湖合作,称为“名山名水游”,游了山去玩水,玩了水去爬山;和婺源称为“名山名村游”。和景德镇称为“名山名镇游”,和龙虎山资源也不雷同。这样组合便于组织游客长线旅游。

之所以和机场形成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主要是考虑交通要流畅,让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从目前来看,衢州机场离我们更近一些,但是飞机班次少一点;南昌机场距离稍微远一点,但飞机的班次多一些。等未来三清山机场建成后,交通就更加方便了。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经济》:9007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派专家彼得·沙迪先生实地考察后吃惊地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整治工作,还达到了如此高的标准和水平,简直不可思议,就像是在变魔术。”在申遗的过程中,你们对于三清山是如何加强保护的?

刘书宗:这项工作是我们申遗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最后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主要做的工作,总结一下,大概分为“封、关、拆、整、建”。

封就是指对辖区内2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土地进行全部封闭。不能砍树、不能伐林,关是指关停遗产地辖区内的采石采矿点,大概有一百多家;拆是指拆除沿线可视范围内有碍景观的建筑,拆除量很大,核心区内的所有宾馆都得拆除,大大小小共12家宾馆,全部拆除下山,只留用餐点。所有拆除面积大概有20多万平方米,整是指整治。对于有碍景观的房子进行外观改造,同时对老百姓家里的能源进行改造;建是指围绕世界申遗的要求,建了一批管理站、管理房、游客中心、监控中心等。

《经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旅游景区而言是道难解的命题,三清山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刘书宗:这是我从事风景区工作以来研究最多的一件事情,保护和开发是一组矛盾。在我看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只有保护好了以后,才有开发的意义。如果保护不好,开发了就破坏了,破坏了就没有价值。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话虽然好说,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比如对于遗产地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关闭矿井、封闭山林。群众不能狩猎了,怎么生存?这就需要通过旅游收入来弥补。

在三清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可以看到的三清山高空栈道。从这个栈道可以充分体现出三清山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修这个高空栈道,所有的水泥沙子都是从山下挑上山的,哪怕造价非常高,也必须这么做。就地取材固然便宜,但三清山的一草一木都需要保护,而这一切保护都需要经费来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保护好了,游客来的自然就多。虽然前期工作会比较艰难。

《经济》:有资料显示,三清山每年景区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保护三清山上,具体是怎么分配的?

刘书宗:这要看从哪个概念来讲。大概念方面,三清山的收入可以说全部都投入到了三清山的保护建设当中。

从小概念来说,最少有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入到保护当中。这其中,三清山环山公路的投入就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具体的保护经费大概占了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去年统计了大概是3000多万。

分布情况为:1、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这块经费约1000万;2、山体资源的保护,经费约400万左右;3、卫生保洁方面。三清山上的污水、垃圾都要运往山下处理,这块经费大概在800万左右;4、水温大气的监测,200万左右;5、旅游秩序的管理,800万左右;6、辖区内的农村生态建设,800万左右。可以说,三清山的收入,取之于三清山,用之于三清山。

《经济》:据了解,IUCN专家组曾建议要将三清山作为黄山的拓展项目进行申报,是三清山积极补充技术材料,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遗产价值,并以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赢得了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认同。在您看来,三清山和黄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刘书宗:情况是这样的,联合国专家们最后看了我们的文本之后,查阅世界地图,提了两句话:“三清山和黄山,地理相近,地貌相似,建议和黄山进行捆绑”,这就意味着三清山申报不了,以后再说。

当时时间非常紧张,从2008年春节到7月份,我们的干部职工几乎都在加班加点。我们请来国内国外知名专家,用科学数据说话,找出了三清山和黄山的四大不同点,最终说服了联合国的评审专家。

这四大不同点是:首先,三清山和黄山地质结构不同。主要表述为:“黄山古时地处华夏板块中间,没有经过大的地壳运动;但是三清山处在板块的碰撞带上,经历了大的地壳运动。”因此三清山周边伴生着许多矿,比如亚洲最大的铜矿德兴铜矿。

其次,地貌景观不一样。三清山微地貌景观发育比黄山丰富。象形石和微地貌景观比如巨蟒出山、女神峰、老道拜月、玉女开怀这些象形石,在黄山就找不到。

第三,微地貌景观,黄山不如三清山丰富。黄山经过了第四纪冰川,而三清山没有经过,属于第四纪冰川的避难所。因为三清山处于缝合带上,在大陆缝合板块之内。所以三清山的山峰很尖,且植物没有被破坏。而黄山经过了第四纪冰川,所以黄山更大气,山脉更光、植物相对来说要少一点。

第四,黄山的生物多样性没有三清山丰富。三清山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物种,同类物种100多处中三清山占了56处之多。

从美学角度上讲,黄山更大气、开阔;三清山更秀美、秀气。

走出上饶,迈向世界

《经济》:三清山巧借申遗成功之机,通过举办三清山申道总结表彰大会暨第二届三清山旅游文化节、现场直播主题晚会“星光大道走进上饶三清山”和成功策划争做大熊猫第二故乡、神七搭载三清山濒危植物物种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能大致谈谈情况吗?

刘书宗:风景区也需要做市场营销。我们的概念是紧贴时事、借题发挥。贴紧国家大事要事,花小钱办大事。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三清山的名头一下打响,来的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我们是2008年7月份申遗成功的,2008年国庆节七天的旅游收入就与2004年一年的收入持平。并且我们派干部到高速路入口去拦客,第一次出现了三清山谢客、不卖票的情况。

今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国内旅游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三清山形势一片看好,增幅仍旧在三位数以上。很多游客到三清山来,都说在三清山看到的是一片兴旺、一片繁忙、红红火火。在这里感受不到金融危机的存在。

《经济》:据了解,上饶市委、市政府已经把三清山列为全市“12+2”,参与县(市、区)考核,并组织实施以三清山为龙头的“营销在上海,集散在上饶,游览在景区”的旅游发展战略。这个旅游发展战略作何解释?

刘书宗:“12+2”是简称,因为上饶有12个县市,再加上三清山风景区和我们的经济开发区。

“营销在上海,集散在上饶,游览在景区”,作为上饶的旅游龙头,上饶市委针对三清山提出了这个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从旅游的六大

要素进行考虑的,也是目前针对三清山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营销在上海”:主要是考虑承接的交通区位问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影响面很大,交通发达。因为有动车对接,从上海到三清山只需要3个小时。通过上海来承接国际、国内游客,今年日本韩国的游客、韩国市场的启动,基本都是从上海中转的。

“集散在上饶”:把上饶作为三清山周边旅游的集散地进行中转,各种生活设施设备都更为完善。这些也只是从目前来讲的,并不是一成不变。未来北京也会成为我们的承接地。过几年上饶要开通去北京的高铁,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

《经济》:“一个枢纽、四大基地”的重大战略工程指的是什么?

刘书宗:打造“一个枢纽”:就是要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位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升开放水平。

一是要形成“双十字”陆路交通枢纽架构,形成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旅游高速公路,使上饶的旅游进入全国的旅游大网和国际旅游线路。

二是要形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三清山机场的建设。

三是要特别注重现有交通设施的运用问题,增加上饶的始发列车,做到营销在上海,集散在上饶,游览在景区。

建设“四个基地”:就是要把上饶打造成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为建成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以三清山申遗成功为契机,把品牌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品牌效应转变为经济效应,以创建为抓手,完善功能配套,创新体制机制,树品牌、树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大发展,把上饶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旅游休闲基地。

《经济》:能详细谈谈“完善外双溪,做靓金沙滩,做精北汾水,做旺枫林区”的建设目标吗?

刘书宗:三清山按照大的旅游框架来定,要建三级服务区。三清山230平方公里以内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服务区。

“外双溪”在三清山的南面,是三清山开始建设的地方,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些宾馆,对于这些建设我们要升级、绿化,最终改造、完善成为一个标准的、高档次的服务区。

“金沙滩”是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这是三清山东部的一个服务区,是三清山的窗口,规模不大。主要功能是进入景区的通达功能,是游客进入景区上缆车通过地,也将是新索道所在地。我们要把这个区建设成为三清山的亮点,这里面包括未来的游客中心,还有三清山博物馆等等。

“北汾水”在三清山的背面,这里主要是发展道教文化,占地面积不大。主要进行一些学术研究,比如有画家村、道学院等等。

“枫林区”在三清山的西南面。这个服务区以后会成为三清山的综合服务区。以后三清山管委会的行政办公、包括三清山的历史文化保护、一些高档的服务宾馆都会在这个区建设。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区建设成为三清山人口的集中区,要做强做旺。包括我们所说的移民,都会移到这里来。包括行政办公、辖区内居民的安置、服务及以后的演艺、休闲娱乐,都会在这个区建设。

猜你喜欢
三清山上饶黄山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人间仙境:三清山
黄山日落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水墨三清山
黄山冬之恋
游三清山
上饶师范学院书法家风采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三清山九项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