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阶层的大门当然还向贫民出身者开放,但门槛已经大大提高。在80年代,身无分文、大字不认一个、毫无背景的人因为风云际会而跨入宫人阶层者比比皆是,只要胆子够大、脑子够活。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稳定化,出身、知识、人脉关系、创业资本已是踏入富人阶层必须跨越的门槛。
学者孙立平对比了90年代初期与最近几年的两次官员下海潮,他说,在90年代初那次下海潮中,下海的人们,包括官员也包括知识分子,往往是直接当老板。最近几年,在一些地方,伴随机构改革,又出现了一轮官员下海经商的浪潮。但这次下海的官员往往不是直接去做老板,而是做职业经理,成为高级打工族。在这个现象背后的,实际上是商场中的门槛已经开始形成。这可以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社会结构定型化的趋势。
清华大学研究社会流动的李强教授用教育机制的变迁来解释向上流动停滞不前的原因;20年前,中国的教育机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源,在社会里分布较广泛,家庭所承担的教育支出较少,主要由国家买单。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像当初刘家四兄弟那样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在社会里获得上升的通道的贫寒子弟已经急剧减少,中国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
在中国短短30年创富游戏中,中国草莽完成了从粉墨登场到英雄辈出再到渐次退场的过程。
英雄奠问出处,在成熟的阶层社会,知识与个人努力才是人们进入富人阶层的最公正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