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杨洋 焦 建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式,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体现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主,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高职院校的技能特色,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及应用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145-01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式的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不合适。在现行的教学计划当中,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过多,不能体现出高职的教学特色。高职的理论学习与木科教育竞争必然处于劣势,如果在实践环节上不能体现优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将失去竞争力。本着这个原则,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课程设置突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技术性强、介入工作迅速的特点。
(二)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与刷新是必然的,新的实用课程的增加也不可避免,于是教学内容越滚越多,教学时间却得不到增加,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发行往往滞后于知识的更新。教材的滞后使教师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许多主流的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难
以通过用人单位企业的考核。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
(一)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应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要强化实践训练,即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综合能力训练等。一句话,所谓高职教育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它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动手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要突破原有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要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尤其是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有些项目直接引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
(二)对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赋予全新的内容。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要求结合本企业、本单位(用人企业、单位)的实际问题,找一些实际中需要解决问题(可根据问题的大小解决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让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做,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接触社会上的人或事物,使他们初步体会工作的感觉。
(三)根据岗位能力,进行目标测试。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这是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所采取的种必要手段。如何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式?这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计算机这类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学科,更应努力去探索和改革,要在学生身上体现真正的职业技能特色,我们的考试要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用具体的岗位能力来检测学生,缩小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现实岗位所需和教学大纲中的实际要求,将能力测试分两个部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测试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常规操作,比如OA系统软硬件应用能力的测试等,这部分技能是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要求掌握的,只是难度要求要低得多。而专业技能的测试就不一样,除了根据国家职能鉴定机构的具体要求进行鉴定外,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把计算机的岗位分得很细,具体分为十二个大类共三十多个具体的岗位,针对每个岗位都制定了十五个以上的指标体系,旨在让学生通过这阶段的测试后,走到相应的岗位,不再是以前的只懂理论、不会操作的书本型人才,而是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其体岗位的技术能手。
(四)加强校企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如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要靠广大用人单位的检验。因此,学院采取了多种形式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譬如,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合作活动,聘请IT企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学,接收企业“订单”联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展国际国内技能认证的嵌入式教学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了解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设置面向市场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确保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产品”。
(五)基础课的设置实行分层教学。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为专业课程提供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储备。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为高职生的今后职业转型提供定的基础,虽然核心能力并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但它决定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应开设定的公共基础课,同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在专业方而的进步深造,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公共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中,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专业基础课也要以够用为原则,夯实基础,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做准备。
(六)构建“职业型”教育的“大平台+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课程必须符合社会和企业的现状,教给学生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各种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用人单位及转岗的变化需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坚持应用性原则,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对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搭建知识支撑、拓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大平台,包括文化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人才素质平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灵活多变的职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和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各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在其内部设置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个模块的功能具体、目标明确。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如设置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维护与应用、信息管理四个模块。模块之间组合灵活,增删不同的模块可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心和专业方向,以适应和满足个人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
三、结论
总之,要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人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下的教育模式,真诚地而对市场和接受挑战,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构建合理的计算机人才市场模式,把我国的计算机人才结构从现在的“橄榄”型变成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金字塔”型。
参考文献:
[1]许锁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2]张应辉、饶云波、周明天,T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3]伍育琦、陈国生、向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