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民 纪 亮
毫无疑问,危机带来挑战。
猛虎下山一般的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去实现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的结构调整?
现在来看,金融的冲击已经企稳。下一步将走向实体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有两个侧面,第一个是去杠杆化,就是金融业对负债的调整,包括: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居民负债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但是它马上会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影响。第二个侧面是去产能化,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三国”演义
我把这个世界看成三个集团,第一个集团我称之为金融和消费集团,例如:美国、英国、新西兰和西班牙,他们是消费主导型经济,通过金融市场向全世界借贷融资消费,由此主导世界经济——因为这个世界主要是靠需求主导。第二个集团我称之为制造业出口集团,包括德国、日本、中国、韩国。他们主要通过制造业出口。第三个我称之为原材料和其他农业国家。三个集团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
金融危机将第一集团的去杠杆化提上日程。美国的老百姓意识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向全世界借钱消费了。所以在过去的10个月,美国百姓的储蓄从-1.2%增长到今天的6.4%。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个好事情。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也从8000亿美元下降3000亿美元,5000亿净需求蒸发了。我们估计美国居民的储蓄率会快速上升到9%,这样美国的净赤字会维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加上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需求减少,世界会减少一万亿美元的净需求。毫无疑问,被减少的需求转嫁到了第二集团,世界经济格局就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也必然受到影响。
现在世界上有两种学派:一种学派认为美国人会继续消费;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调整,美国人不会继续消费,这一万亿就消失了。我个人支持第二种观点,我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调整。对于第二集团而言,这是个很痛苦的事情,因为第二集团的产能,不是为本国准备的,是为全世界准备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个生产链得到了大大的延长,库存增加、原材料积压。在这个时候,需求没有了,产能的调整是很困难的。中国钢的产能是6.4亿吨,2008年、2009年的需求都是5亿,1.4亿的产能没有人来埋单了,这等同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的钢产能总和。中国的汽车现在很红火,产能1400万辆,但需求是900万辆;同时,韩国造船的产能过剩40%,日本和德国的精密机床产能过剩30%……当第一集团需求锐减时,过剩的产能将成为第二集团国家的痛处,进而影响第三集团。
“爆炸式”调整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产能的调整不可避免。当然,这种调整对于企业而言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伴随着产能的,是全面的结构调整。
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下滑的是贸易,上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下滑的是就业,是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升的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基建;下滑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贸易,上升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基建;下滑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但是基础设施是集中在中部和西部;下滑的是利润,而上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没有利润的。这就是为什么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工业产值开始增长,利润还在下滑,这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区域结构的调整、利润结构的调整,最后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结构的调整。
这种爆炸式的调整,让中国企业必须正视三件事情:第一是区域产能化不可避免;第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第三,我们的唯一出路是继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向产品的高端产业链。这三件事情会同时发生在今后的两三年,对于企业的挑战,是极其巨大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有几点基本原则需要注意:第一,因为是去产能化,所以一定不是扩张的时候;第二,努力不断地提高技术含量,走向高端,走向属于你的特定市场;第三,在危机的状况下,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中国机遇
当然这次危机给了中国企业一个机会:全世界都在去杠杆化的时候,中国通过几年的改革,全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很高,一季度达到了9%,纯贷比较低,这样可以使得我们进一步发展——别人都在往下走,中国应该往上走。我们的不良资产很少,整体持有的国外有毒资产很少——银行业持有的雷曼债权,只有7.58亿美元,整个银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在危机影响下,政府政策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又在往前走,给了我们规模扩张的机会。
人民币现在可以做贸易清算的货币,这又为人民币提升了很大的空间。所以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很多新的业务机会,这对于银行业的发展很有利。中国的银行业很可能利用这个机遇上一个台阶,而且客观上也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三年前经过重组,三大银行进入了世界银行的前10,工商银行今年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是市值最大的银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虽然外国银行损失惨重,但是他们的管理、基础设施还是非常优秀的。国外的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往下走,但是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才刚刚起步,特别是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这也是中国金融业的机遇。
朱民对《中外管理》说
《中外管理》是办得非常优秀的管理杂志,首先让人称道的是把“外”引进来,同时又开发了许多国内的优秀的企业家。
其次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要跟着市场走,但是毫无疑问,宏观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把宏观的信息传达给企业,把政府的政策解读给企业,在中国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外管理》联合“管产学”三界在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个我觉得好的,是面对大众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把自己放在为广大企业服务,我觉得是很好的。明星企业当然很重要,但是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我们还需要关注大多数企业,中国经济的支柱当然是大型企业,但是大部分就业、大部分需求,还是产生在地方企业上。你们的平台给他们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过去的200期走得很好,我也衷心地祝愿《中外管理》在未来走得更好。管理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杨 光
经典语录: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的调整必然要产生的,同样中国经济的调整也是必然要产生的。这个调整是从美国国内需求的下降和美元贬值开始的,以基本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下降为特征的。 2004年12月刊
市场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波动,风险越来越大。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资源商品价格市场的一个最根本,也是一个基本的特征。 2007年1月刊
格言:危机中的基本原则:第一,不扩张;第二,提高技术含量,走向高端;第三,保持足够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