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晶
编者按:有关80后员工管理的探讨已经有很多,但这些探讨绝大部分都是站在管理者立场上,为管理者出谋划策。那么,80后员工自身对于这一代人是怎样去定位的?他们对公司管理者有哪些期望?他们又是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为此,《培训》杂志采访了4个身处中国不同城市、在不同行业工作的80后员工。
周扬:沟通问题最为重要
现任工作:里昂证券研究员
所在城市:北京
出生年月:1980年6月
现任工作入职时间:2008年1月
大学里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周扬,毕业后选择到媒体从事记者工作,先到北京一家著名都市报的经济部做记者,两年后加入《华尔街日报》从事泛财经领域的报道。2008年初,她选择到里昂证券从事研究工作。
谈及80后一代与其父母一代的对比,周扬表示,在生活能力和自律能力上,80后较之父母一代有明显的差距。“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遇到了上山下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们在年纪较小的时候就经受了很多的磨难。他们更有韧劲,更懂得牺牲和付出,也比现在我们这代人更懂得珍惜生活。”
同时,周扬认为,与60后或者自己父母那一代人相比,80后员工在做事风格和性格上最大的优点是普遍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发展。周扬坦言,在6年的职业生涯里,每一次职业选择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而发展路线也在一步步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对周扬来说,选择一家公司,一般会考虑这样几个因素:首先是公司能否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自己学习和发展,“我觉得自己现在有足够的弹性和学习新东西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有无学习平台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希望在自己步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前,尽可能多学习与我职业发展相关的东西”;其次则是公司的人际关系是否简单和谐,“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我工作的情绪”;最后是收入,“一个保持自己体面生活的收入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工作上,周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跟上司的沟通。“《华尔街日报》和里昂证券都是外企,其管理者的思维方式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理解老外要的是什么,如果一下子能领会上司的意思,那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谈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周扬表示:“在今后的五年里,希望自己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工作;等研究基础完全巩固之后,我会考虑做一个职业投资者。”
孙闻:财务自由是最大目标
现任工作:《证券时报》财经部记者
所在城市:深圳
出生年月:1981年11月
现任工作入职时间:2006年7月
作为80后的一员,孙闻认为,80后与前几代人相比最成熟的一点变化是消费习惯的养成;也正因为这样,这一代人非常注重自我享受;而在性格发展上,80后一代有一个从逃离到回归的性格发展过程,“由于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一开始的时候做事情只考虑个人的想法、感受,比较抵制家里人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推移,80后会对父母的认知产生了一些认同:比如对职业选择的稳定、家庭生活的安逸性、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幸福感渴望等。”
孙闻自身对于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等问题的看法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刚毕业时,孙闻选择公司的首要因素就是能不能提供岗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现在,他最先考虑的则是收入的稳定性和收入的高低,“因为这些才是跟幸福感指数最为相关的”。其次则是媒体大小和团队文化。“媒体大小对稳定性和下一步发展构成重要依据,而团队文化决定了个人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工作愉快”。
刚刚走上记者岗位的时候,孙闻有着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就是未来自己创办一份报纸;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孙闻不再习惯去激动地谈规划,他开始明白:做好目前手头上的每一件工作比规划更重要;而现在,孙闻开始对工作的职业规划逐渐丧失执行力和策划力,但对生活的新目标更加清晰,那就是财务自由,所有职业、生活的目标都为此展开,也不再拘泥于当初非办报纸的理想化,“也就是说,我现在的职业规划:就是尽快实现一种宽松的生活状态”。
对于需要上级提供的支持,孙闻认为:“这个行业相对独立性较强,因此我养成一个习惯:不向别人寻求支持。上司只要不过于干涉我的工作方法就可以了。”
奚进:选择公司最看重能力对口性
现任工作:某外贸公司主管
所在城市:上海
出生年月:1982年7月
现任工作入职时间:2008年12月
国际贸易专业出身的奚进毕业后转换过好几个行业,从去年开始又回到了外贸业工作。刚刚毕业的时候,他认为选择公司最重要的是看公司的综合实力,以及自己的职务在其中可以涉及和学习到的范围,因为一个相对宽广的起始视野很重要;其次依次是专业对口性、公司人文氛围、员工晋升制度等;薪水因素放在最后。
而工作了5、6年之后,奚进现在认为,选择公司最重要的是公司职务需求与自身初步成型的能力方式的对口性,“我们现阶段应该找最适合自己能力进一步发挥的职务来做,这样才能最好地做到职业经验的不断累积,突破职业瓶颈”。除此之外,他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依次是薪水和公司的人文氛围。
在与上级相处时,奚进眼中最大的问题是彼此的信任度。“就我个人来讲,我比较希望我的上级能够比较明确地提出他对于我所负责的团队的目标和期望。有时候作为上级,特别是商业直觉比较好的上级往往会在这方面比较模糊,这其实有时候会降低下属团队的整体效率。”
按照奚进的职业规划,前三年是学习积累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拓展视野和思维模式,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第二个三年则是试验、尝试、锻炼的过程,“我自己选择的是多尝试几个行业,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增加自己对社会各行业的体会,这一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中,过程比较辛苦,也许应该早下选择,在一个行业中深度扎下去会更好”。
至于接下来的阶段,奚进的考虑比较理想化,“先天的资本条件决定我很长一个阶段将处于被雇佣位置,而就个人性格而言,我觉得不是很擅长独挡一面的突击拓荒类的工作方式,所以想选择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综合能力全面、判断分析归纳思维强的工作特点的地方,当然如果这个公司属于自己喜欢的行业最好”。
总结自己所属的80后群体,奚进认为,这一代人充满了创造性思维,不过很多想法缺乏实际的检验,而往往我们在自己创造的“成果”面前又过于自负,这样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相比之下,上一代人在思考问题上要严谨得多。
性格上来讲,上一代人多数比较内敛稳重,我们的同龄人大多数比较粗线条,爱憎分明,朋友和普通关系分得特清楚,“这是一种性格心态上的解放,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袁剑峰:上司应该看重的是结果
现任工作:某医药公司销售经理
所在城市:南京
出生年月:1983年6月
现任工作入职时间:2007年4月
与自己所在的80后一代相比,袁剑峰认为,70后和上一辈的人有自己的优点——思考问题比较全面,然而这也会导致一个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保守。“我有一个70后的同事,一年收入10多万,在父母兄弟中,他的收入是最高的,因此他非常满意现状,这说好听了是知足常乐,而另一个说法就是保守。”
相比之下,80后一代相对比较新潮,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这也带来思考问题比较片面的弱点。袁剑峰说:“在我们这个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冲动,做事情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想好能不能承受最坏的结果,而不能只把正常打算考虑到。”
袁剑峰在大学里学习的是制药专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自然是到药厂去做工程师,但他很快放弃了技术工作,转去做销售。对此,袁剑峰表示:“技术工作的职业生涯是随着工龄、经验的增长平稳上升的趋势,这对我来说太慢了。销售工作的收入刚开始就比做技术要高,更为重要的是,销售比技术更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成功地做了几年销售之后,你会发现做什么都会得心应手。”
在他看来,选择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能不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很多公司会说你要为公司好好贡献,公司会看到你的努力,这话一听就是忽悠人的。公司要有明确规定,你做到了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空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在与上级的沟通上,袁剑峰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空间不足。“我的直接上司管得很严,每天早上有早会,昨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都要一一汇报,这让人感觉有一种很强烈的不信任感。做销售空间很重要,上司看重的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因此,袁剑峰最希望上级能做到换位思考,“员工的想法是我做了多少,要得到多少;公司领导是你做到多少,公司会给你机会,这是比较糟糕的信息。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站在对立面上去看。社会都是很现实的,不要拿伪感情、伪物质来吸引人。”
对话四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培训》杂志:对你影响最大的书籍或者影视剧是什么?为什么?
周扬:影响最大的影视剧是《飘》(“Gone With The Wind”)。女主角郝思嘉的经历告诉我一个女人要坚强,独立,勇敢,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剧中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是我时常会鼓励自己的箴言。
孙闻:动画片《森林大帝》。这个片子小时候看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长大以后很少有让我印象这么深刻的片子了,因为那代表着一种天真、纯粹的理想。
奚进:去年热播的生活剧《金婚》算一部吧,这部戏浓缩了一个平凡人五十年的生活,起伏跌宕,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最有价值的人生应该由淡然而真诚的生活构成。
袁剑峰: 我喜欢一些片段性的东西,比如电视剧《汉武大帝》第40多集11分钟,在跟大臣们讨论反攻匈奴时,汉武帝咬牙切齿地说:“寇可往,我亦开往。”短短10秒钟,我看了不下20遍,非常震撼,很有霸气。我喜欢这样的风格。
《培训》杂志: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为什么?
周扬:妈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一辈子都如影随形,而从小到大我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妈妈对我的教诲,她接人待物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都深深影响了我。
孙闻:我母亲。在我的家庭中,我母亲担当了一个男性家长的责任,相对强势,基本上决定了我们家庭的面貌,也担当了主要的家庭教育责任。直到现在,她仍然是这个家庭中的话事人,我很少敢于顶嘴。
奚进:自己第一家公司的老总。那时我有幸刚毕业就在一家大型的国有转制企业工作,并作为老总的助理与老总本人有很多直接接触的机会,他是一个习惯于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的人,这对我今后的职业思维模式和所选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在他身上,我初步学到了战略性的思维模式,我现在的工作能力方式和这一点是密不可分的。
袁剑峰:自己。一个人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在内心斗争的时候很想变出第三个人来协调。而我本人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自我同一性比较强。
《培训》杂志: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自己是怎么去做的?
周扬: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我一直在努力的。具体说来,就是工作的时候专心精神集中,提高效率;业余时间,就做自己喜欢做的和工作不是很相关的工作,比如自己下厨做自己喜欢的美食,看电影,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放松精神,当然有机会也会在业余时间找同行交流业务和专业知识。
孙闻:生活现在是我第一位的目标,因为我母亲快60岁了,我必须要在她60岁时和她生活在一起;我爱人和我谈了10年了,也快30岁了,我们必须要在她最迟30岁时候生孩子。这两个人都为了我的生活奉献了很多年,按照生活的流程,从现在开始后的几年,也是我需要考虑开始回报的时候了。
如果可能,我想能经常回家和他们一起吃晚饭。等过两年有了孩子了,当然还得给家庭付出更多的时间。
作为生活、工作中的重要调节器,该考虑做点投资了。我想如果得到,这会让工作更从容、生活更宽松。
奚进:顺其自然,当你到达一定的高度的时候,生活和工作其实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说绝对对立的,关键是我们的理解角度和心态。
袁剑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工作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去提高生活品质。如果只得到了金钱和事业的成功,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生活,那样是非常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