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考最优化

2009-08-25 09:38王彬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玛蒂尔剪裁史铁生

王彬宜

高考之役,语文首战。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其优劣,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冲刺阶段,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作文备考如何才能实现最优化,笔者略谈一些浅见。

一、盘活素材,有备无患

1.梳理素材,分项使用。

教材中的素材种类较多,分项梳理,便于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地域、性质、内容等将素材分为古今类,中外类,亲情类,奋斗励志类等。素材的分类,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也让学生在写作时有针对性地选择。苏轼、李白同是古代文人,相同之处都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豁达与豪迈的情感。苏轼的《赤壁赋》写在被贬黄州之后,文章描述月夜赤壁之美和泛舟长江的舒畅心情,借主客的问答写出对人生的感慨,将个人的遭际的悲愤寄寓物外的那份旷达很能启示后人;而李白的《将尽酒》中“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那种自信同样令人感动。这两个例子的都可用在“笑对人生”,“环境与心境”,“挫折与选择”,“不要过多关注眼前的痛苦(事情)”等话题方向的作文。由于学生对苏轼、李白的诗文接触较多,运用起来不费力。归有光的《项脊轩记》是对家庭往事的追忆,其中对祖母期望自己成才的描述尤为感人;而朱自清《背影》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是经典,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大多能说出其中一二。老师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在写关于“亲情”话题的作文中是可以模仿借鉴。这比胡编乱造来得自然,来得真实。

将素材大致分类,指导学生记忆和正确运用,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积累粮食”,避免考试时“难为无米之炊”。况且,教材中的素材多为考生熟悉,从熟悉中来易于生发情感,由此创新,写出让人满意的作文。这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实效的备考策略。

2.探究材料,一材多用。

课本素材的分项梳理、积累,只是将素材激活的基础。学会探究素材,并举一反三才能做到“活用”。素材本身隐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照搬,那只是用到了一面,其他方面就被忽略了。这被忽略的方面有时恰恰隐含着新意、深意,能出奇制胜。学会不同角度的探究材料,“一材多用”能将积累的有限材料变为丰富,也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灵活运用材料,直至熟能生巧。探究材料,可以以原材料的内容为中心,做放射状的探讨。犹如《项链》一文的材料,可多角度思考:项链的丢失——生活中常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项链的丢失——有时细微之事可以让人成功也可让人失败;项链的丢失——它让一个不切实际的人重新面对现实,并在磨难中学会平静地认识生活;项链的丢失——有时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是要付出青春的代价;项链的丢失——(玛蒂尔德与丈夫患难与共)真爱是在磨难中显现等等。有的材料可多层面剖析。比如史铁生的素材,就可以纵向分析,横向联系:史铁生对地坛的热爱——感悟生命,精神的家园;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1)母爱的伟大,(2)孩子往往忽略母亲的辛勤与痛苦,往往在失去时,才会悔恨与珍惜;史铁生的成功——(1)选择坚强,终究会战胜困难;(2)不要过多的关注眼前的痛苦,忽略未来;史铁生的身体疾病——失去与拥有……像这样的材料,老师在指导学生做表层探究后,透过表层深挖内涵,从而拓展材料的使用范围。通过这样的多角度思考,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写作的材料被激活,智慧之灯被点亮,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学会多角度挖掘材料,不仅丰富材料的积累,使材料的运用变得灵活,也会让学生在挖掘时能发现新意,有所创新。

二、学会剪裁,合理使用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常把素材不加选择地用到作文中,有时所用的材料对表现主旨很牵强;也有将材料罗列出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这种堆砌只会使素材发挥不出实效。所以,运用素材时,应结合主旨,有的放矢,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裁,艺术地运用到作文当中。

一则材料,其内容可多角度的分析,针对这一点,老师就要指导学生结合主旨来剪裁材料。例如材料:“丘吉尔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风度翩翩、语惊四座的演说家。他的演讲深刻、风趣,二战时期,整天处在德军轰炸中的英国军民,每天听丘吉尔的广播,他的演说成为军民的精神食粮。可是,丘吉尔年轻时是一位非常害羞的人,一说话就会脸红。当他决心从政时,他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经过不懈的训练,他成为举世闻名的演说家。”以“有志者事竟成”为立意,可以完全运用;以“语言”为话题如完全运用,就有些牵强,必须围绕“语言”这一话题对材料做剪裁。将材料变为“丘吉尔的演讲深刻、风趣,常常是语惊四座。二战时期,整天处在德军轰炸中的英国军民,每天听丘吉尔的广播,他的演说成为军民的精神食粮。”这样材料就切合主题的需要,能为主题服务。冲刺阶段,老师要特别注意对考生做这方面的训练,让考生明确对材料的使用是要“有的放矢”。这样,材料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立足课本素材作训练,可让考生以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为材料,运用到不同的作文题目中,让学生进行“合理剪裁”,体会“一材多用”。如用于《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材料可变为“玛蒂尔德在遭遇丢失项链的挫折面前,并没有放大痛苦,她面对现实,决心偿还项链……”直接围绕主题剪裁,点题又简洁。用于《位置和价值》的作文题,材料的剪裁就必须紧扣“位置”或“价值”,剪裁为“项链的丢失,让她付出十年的青春,在漫长的十年还债的艰辛生活中,她懂得生活就应是平实的,她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学会围绕主题剪裁素材,既能让材料发挥最佳实效,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写作赢得时间,也使语言的组织变得灵活。

三、巧用句式,灵活组材

冲刺阶段,作文的指导应以片段的训练为主。学生训练时,老师可通过论证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因果、假设等句式。在列举事例之后找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用因果或假设等句式关系阐述,以达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首先让学生明确常有的句式是“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如果……,那么……”。以“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为例子,用于《选择》题目,可将材料表述为“如果玛蒂尔德遭遇丢失项链时,只是一味地放大痛苦,那么,她只能是自暴自弃,可能由此沉沦。但她选择了面对现实,选择了坚强……”。运用假设,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表述的方式不同,材料的组织也因此而灵活。此外,还可以选取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仿写,体会语言的组织。学会运用一定的修辞来组织材料,让材料鲜活,使作文文辞生动,赢得令人满意的分数。

立足学生基础,立足于课本素材,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巧于表述。相信学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跨过写作“无米”之坎,激扬文字。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玛蒂尔剪裁史铁生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两装当道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归来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简约如故
听史铁生讲故事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