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热情 提高效率

2009-08-25 09:38徐润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形象化肢体语言

徐润莲

【摘 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肢体语言、生活语言、广告语言优化课堂设计,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走神”中“拽”回来,从恹恹欲睡中“唤”醒,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出来,让他们的精神处于饱满的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课堂的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言艺术激活课堂氛围

语言是人和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语言就更为重要。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语言教学会让莘莘学子感到乏味、单调,极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打瞌睡,对所学的学科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课堂的氛围,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识记字、词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掌握3500个字。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课堂上教生字、词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我根据汉字造字法以形声字居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字的组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识记。如识记“羼”这一个生字时,我首先抛砖引玉说:“一具尸体压在三只绵羊的上面,其中一只羊的腿歪。”然后我问同学们“镳”字,如何识记?同学们听后稍微思考了一下,不约而同地说:“一个猎人用金属的飞镖击中了一只鹿,鹿滴下了四滴血。”这样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的写法,对这两个字的印象特别深刻。从此,课堂上学生学习生字时都能自由表达,发表真知灼见,课堂的气氛也因此活跃起来了。他们为自己能编出一句形象的语言来识记生字,感到很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学的兴趣也更浓了。又如, “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字,学生在默写的时候老是分辨不清,写成“腾”。针对这一情况,我说:“枯藤是藤条植物、属于草本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藤条植物的根系深扎泥土,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所以字的下部分是‘水而不是‘马,而奔腾的‘腾是千军万马在奔跑,所以是‘马字底。”学生觉得老师分析得有道理,感悟到了形象化的语言有区分形似字的功效。以后,凡在课堂上学生一遇到自己把握不准的字都会找它的形似字来区分。为了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回答这一类问题的热情非常高。因此,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运用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能传情达意增强大脑的兴奋度,减轻疲劳,肢体语言也有这一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主动运用肢体语言能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让学生动起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容易疲劳,如果能以各种方式来调节,则能保持并增强大脑的兴奋度,减轻疲劳。如初二年级语文教材选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小说叙写贫穷夫妇送大儿给贵妇人,又用二儿子换大儿子 ,再 用女儿换二儿子,最后,还钱给贵妇人要回女儿的故事。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讲课时,我用手掌向下、向上运动的动作表示波浪,表示小说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同学们会对老师的动作非常感兴趣,一部分同学就会摹仿老师做起动作来,相互悄悄地说:“看,波澜起伏。”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动作心领神会了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常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的肢体语言即形象又有趣。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或喜或怒,或哀或愤,让他们的精神处于饱满的状态,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满足了他们爱动手的天性,巧妙地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调整好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好课堂的氛围。

第三,运用生活中语言

语言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求语文教师“言之有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出馊主意、从中作梗的人,人们常说:“这个人在使坏。”我觉得这句话很有生活的气息,又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运用的语言。因此,在修改病句“通过爱心助学活动,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时我故意用本地方言——桂林话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句子是‘使字在使坏。”同学们见这一熟悉的话语被运用到修改的病句中感到非常奇怪,哄堂大笑,恹恹欲睡的同学听到笑声精神也为之一震。我又说:“有‘使字的句子,如果它的前面有一个介词短语,那么这个短语就是句子的状语,句子就缺了主语,把使字删去,‘思想意识就是句子的主语,句子的成分就不缺了。这个句子里的 ‘使字让句子‘生病了,把‘使字删去,句子就不是病句了。所以说‘使字在这种类型的句子中是一个‘坏家伙,要让‘使字在句子中消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即充满生活气息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会发自内心的笑,课堂氛围随之也活跃了。教学运用生活中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把一些同学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过来, 从而,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第四,运用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

幽默,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学幽默是语文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教学中的幽默语具有多种功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美国被誉为寓教于娱乐中的专家赫布·特鲁说过:“幽默的力量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笑。”当代的中学生通过社会上的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的信息。来自农村学校的中学生接受的信息主要靠电视。他们对电视里的广告非常熟悉。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恰当地运用一些广告语或者改造了的广告语,其幽默常常收到激活课堂的效果。如,过去,上写作课时我们习惯围绕材料或话题引导学生写作,一般都是:第一步审题、立意;第二步是选材;第三步列提纲;第四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大多数同学感到乏味。后来,在上写作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一些有时代性的广告语效果相当不错。有句广告语是:“××透红,与众不同。”上写作课我一进教室就直截了当地说:这节课我教给你们一个“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一听马上挺起腰,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课。“同学们作文要的高分就要在文中,要做到‘作文透红,与众不同,立意要深、材料要独特、语言要优美、修辞要多样、恰当。你的作文要拿高分就要‘与众不同,使你的‘作文透红。”同学们听到改动了的广告语即风趣又幽默都哈哈大笑,既增大了大脑兴奋度又有所悟。课堂氛围就在老师不动声色地活用广告语中所产生的幽默给调整好了。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肢体的语言、生活的语言、幽默的语言优化课堂设计,就能把学生从“走神”中“拽”回来,把学生从恹恹欲睡中“唤”醒,把学生从抑制的精神状态中“拉”出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课堂的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10月29日印发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责编覃亮生)

猜你喜欢
形象化肢体语言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学诗2
我有我语言
面试六禁忌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