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坚守育人的重任

2009-08-25 09:38罗忠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年龄段语文课

罗忠会

叶圣陶先生在1957年11月17日给曹永德的信中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进行思想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这个工具。就一篇文章说,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的。”1964年1月2日叶志在答孙文才的信中说:“……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具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这些论述都是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新课程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也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教材的选编(以人教版为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就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13-15岁(现在有相当部分学生是12岁就升入初中了)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是特殊的。在农村初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占在校生45%左右)“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校的生活、学习可说是他们的全部。对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学校的教育对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文课的教学活动肩负着重任。语文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诚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贴标签”,更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政治思想课。但一位好的语文教师不应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在处事做人诸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的神圣在于它永远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美的种子。

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灾难。学生在学习有关战争题材时,“九·一八”的炮声,“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以及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300个孩子稚嫩的呼唤,会激起学生内心爱国情感体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永离战争才是人类的光明前途”。学生从“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激情中,感受到今天学习的责任,从“老头子”的勇敢,“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善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

“爱”是永恒的主题,关心社会是爱,关心他人是爱,关注自己的成长同样是爱;感恩是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爱;善待他人是爱,关心动物亦是爱。爱是博大的情感,有爱就会生“责任”,有责任感的一代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这是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是人性的至善至美。不少在父母和长辈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爱心、责任心,从未有过回报的意识,更不用说有回报的实践,冷漠和自以为是取代了爱。在他们看来,大人尤其是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背影》让孩子们感受到父爱之伟大,晚辈的感念;《老王》让孩子们感受到普通人之间那份真诚与善良、感恩与回报,相互关爱;《散步》中祖孙三代那种浓浓亲情,尊老爱幼,那份责任感会激起学生内心的震颤,感知一种责任。有责任就会生爱心,就会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会心存感激,去感激他人、社会、自然所给予的一切,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登上地球之巅》会让学生心中涌动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的信念》让学生去贴近主人公那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萌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愫。

语文教材内涵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所以,教学中重视这点,更能体现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人的灵魂、精神达到真实之境,从黑暗走向光明,这是灵魂的牵引,实际上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语文课的学习是知识、技能的提升,是帮助灵魂攀升的阶梯。《大学》一书开篇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显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使人处于最美善的道德境界。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也就是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尚。而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章,在这方面的功能不可低估。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感悟,语文课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取向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此看来,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年龄段语文课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文
看 淡
珍惜现在的年龄
世界观(二)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懂得放弃
三种人生态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