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蓉
知识的获得离不开阅读,而且主要来自阅读。在各种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关系到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概括力等种种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文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但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在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时间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压力大,所以除了课堂阅读以外,业余时间主要用休闲娱乐。即便是看书,也主要是休闲娱乐版的书籍。
2.阅读范围杂。在问卷中发现,许多同学看书都是“随便翻翻”,碰到什么看什么,名著的阅读量比较小且缺乏阅读兴趣,一是因为读不懂,一是因为读了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即不会欣赏。
3.阅读习惯差。阅读时,大部分同学只是随便看看,很少有人摘录或作笔记,也很少有人写读后感。
4.阅读效果差。鉴于以上的一些问题,阅读效果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迫切希望能得到阅读方面的指导。目的为了提高阅读及学习效果,培养并加强自身素质。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以前阅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开展了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与定向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的三步延展式研究性阅读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结合大纲要求确定课堂目标,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尤其是不同文的文章,注重生动系统地总结其特点及鉴赏方法,为下一步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结合课内阅读的文体或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展开形式多样的阅读及交流活动。如诗歌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我们在班内举行了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组员参加的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所选的诗歌题材广、风格多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如演讲单元结束后,我们结合章的内容,首先利用课内时间阅读了与此相关的读本上的一些文章,讨论关于民族、种族及品性等等方面的问题;然后由一个小组承担主办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给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的三本名著:《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飘》,并结合现实交流了看法,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责任感。我的阅读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览室阅读、主题读书交流会、主题朗读比赛、课前三分钟诗歌鉴赏、时事发布评论会。以此来推动读报活动,扩大阅读范围,更新阅读观念,关注社会时事,增强时代责任感。这些活动直接带动了下一步活动。
第三步,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激发阅读,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读写循环机制。首先,针对长期以来同学们形成的随便看看的不良阅读习惯,我们明确要求必须有阅读笔记、或摘录、或评论、或写读后感等。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可以自主选择形式,每周检查,对于优秀的,则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展示,既鼓励写作或摘录者,又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其次,在前面一系列的阅读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对文体、相关主题有了较深的认识,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的升华后,我们展开仿写活动,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都先后在校园刊物上发表。即使是一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也能仿着写出较好的作品,增强了他们的写作的信心。
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第一步重在指导、积累,将阅读欣赏的知识系统化;第二步重在自主、交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巩固并提高其阅读欣赏能力,锻炼说话能力;第三步是学以致用。知识的习得总是先从模仿开始的,而这也是学生和老师希望通过阅读达到的目标之一。
探究性阅读的实验意义: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积累,锻炼思维品质,激发和培养美好的情感。二、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可以加强阅读的目标性,更有效地强化知识的习得,提高能力。三、推动写作。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