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君
[摘 要]管理时尚的研究可以影响管理时尚的产生和消费。本文在回顾国外关于管理时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知识管理和标杆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PMI法(print-media indicators)分析了中国管理时尚的特性,最后得出结论:1、中国的管理时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2、中国的管理时尚的发展具有交替性,也即管理时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关键词]管理时尚 协同性 生命周期
一、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新的管理实践和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管理模式的更迭,管理技术的更新,是否也会形成一种时尚,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技术出现是管理的革命,还是只是旧瓶装新酒?管理时尚的形成是如何推动的?是否形成了一个时尚的制造工厂?管理时尚传播规律在中国是否也一样适用? 管理时尚在我国的理论传播与企业应用是否协同?我国的管理时尚是否也具有和西方管理时尚相同的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可以影响管理时尚的产生和消费,从而促进管理技术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时尚的文献回顾
时尚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正在流行的社会规范。这种行为模式的特征是: 新奇、人们相互追随及短暂性。时尚行为是一种群众性行为, 可以使社会上许多人采用和模仿。最早对管理时尚进行研究的学者Etic Abrahamson将管理时尚定义为“短时间内大家普遍认为处于管理学发展前沿的某种管理技巧”[1],Carson等总结了众多观点,认为可以把管理时尚界定为:(1)以可进行社会传播为条件,因为它们是新颖的,被认为先进或者优于先前存在的时尚;(2)具有或者被认为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有用性特征;(3)采用相关的管理技术来改善组织形象,不但能创造象征意义,而且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提高组织绩效;(4)为弥补当前营运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利用未来的机会以改善组织绩效等动机所驱使;(5)具有短暂的价值(尽管“在潜伏期之后”会被人们接受,但因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而缺少长期使用的合理基础或者一般化的能力。[2]
在对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Abrahamson还构建了管理时尚的供求的理论模型(见图1),他认为存在一个管理时尚市场,如其他市场一样,在这个市场也存在供方和需方,管理咨询公司、商学院、商业出版机构、学术权威、咨询权威和被视为英雄的管理精英构成了管理时尚市场的供方,为了保持他们的时尚制造者的形象,他们必须:1、感知经理们对管理技术的紧急的、共同的偏好。2、把管理技术通过语言修饰为管理时尚。[3]3、把经过语言修饰的管理时尚传播给经理和股东们。在管理时尚需求方面,Abrahamson主要从社会心理(sociopsychological)和技术经济(technoeconom ic)的视角来探讨产生管理时尚需求的原因。[4]Dietmar Fink则构建模型从管理时尚需求的角度来解释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实践决策行为。他考虑了情景的因素,从可以感知的战略潜力和某种管理时尚在行业中的采纳率这两个维度把管理时尚分为四个大类:沉思、领跑者、关键和基本的管理时尚。实证结果表明,“沉思”的管理时尚的战略潜能和行业采纳率都比较低,更适用于虚拟企业和网络组织。这些概念往往处于管理时尚发展的初期,对于他们可能的预测收益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本”的管理时尚由于其较高的采纳率,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也被削弱,研究管理时尚的相关论文的数量也会减少,但是就如时尚工业的其他产品一样,这些即将消亡的时尚又会以另外的形式“复活”。[5]
管理时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种管理时尚也如其他社会时尚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大量的管理时尚的研究者都认为管理时尚都具有生命周期,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借鉴了其他时尚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认为管理时尚的发展符合生命周期的规律,其生命周期曲线呈钟形,并且呈现周期越来越短、峰值越来越高的趋(Brickley ,1997)。 [6]
首先我们假设国外的管理时尚的特点和规律也适合中国,基于以上的文献综述,本文提出假设:
(一)管理时尚具有周期性。Ettorre (1997) 认为管理时尚的发展分为发现(找到新的管理词语) 、广泛接受(新观点迅速普及) 、领悟(新观点遭到少数人批评)、觉醒(人们认识到新观点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和坚持(只有少数人坚信) 五个阶段。[8]Diema Fink(2007)认为管理时尚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为主题化阶段、扩展阶段、主导阶段、去主题化阶段。尽管不同的研究在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的描述上有差异,但是在管理时尚的发展符合生命周期规律的认识上基本能达成一致。基于此,本文假设在中国,管理时尚也有周期性和阶段性。[9]
(二)管理时尚的发展具有交替性,也即管理时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管理时尚之间是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排斥的还是相互承接的关系。Abrahamson(1996)通过对质量圈、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丰富化、流程再造这四种管理时尚的研究,得出结论:这四种管理时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种管理的时尚的兴起就伴随着另一种管理时尚的消亡。基于此,本文假设,中国的管理时尚的发展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10]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文从百度和Google中选择了目前搜寻条目最多的管理热门词汇,最终选择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管理、流程再造、标杆管理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这些曾经一度流行的并且相当一部分现在仍然是趋势的管理时尚的演变过程,观测看演变的趋势曲线是否也会呈现钟形,并且进一步分析管理时尚之间的关系。为了测量管理时尚的学术发展趋势,我们采用了PMI(print-media indicators),也就是平面媒体指标法,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在学术期刊网中的全文期刊网,硕士论文库和博士论文库中查阅和我们要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的数量。
(二)假设检验
1.中国管理时尚的发展和特征
(1)中国管理时尚的学术研究现状
基于以上的假设的成立,同样我们采用PMI(print-media indicators,) 检索运用的关键词检索的方法,也就是以cnki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来作为学术界对于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由于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歧义,在文中就把按关键词“流程再造”和“流程重组”搜索到的文献的数量组合在一起计算。通过检索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研究的对象的总和中,和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的文献所占的比例都接近30%左右,流程再造的比例为9%,标杆管理受到的关注是最少的,仅仅只是占到我们说研究对象的总和的1%。
本文选择中国最大的书籍交易网站-当当网作为获得数据的来源,经过检索发现:
如果说学术期刊是学术出版物,反映的是时尚供给者中的商学院对管理时尚的关注,那么大众出版物反映的则是时尚供给者中的媒介对于管理时尚的关注,两者在比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看出的是,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直到现在仍然被理论界和管理的实践者所重视,所占的比例不论在学术出版物,还是大众出版物中都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这两个结果不同简单的类比,因为图3反映的是关于管理时尚的各种学术出版物的总量之比,而图4反映的是关于各种管理时尚的各种大众出版物的类别之比。从中可以看出,学术期刊和大众出版物中管理时尚的比例有所差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不论在大众出版物还是学术期刊中,都还是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目标管理在两类不同的出版物中分别所占的比重为29%和24%,而全面质量管理的比重分别为30%和34%,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知识管理正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关于知识管理的学术出版物和大众出版物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与之形成对应的可以发现,和标杆管理相关的学术性出版物和大众出版物的数量在这些管理类出版物中所占的比重均为1%,两者保持了就高度的一致。
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各种管理时尚的在学术界和传媒界的受关注程度的相对地位,但是并没有反映每一种管理时尚的生命周期,那些管理时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那些管理时尚仅仅是“昙花一现”,这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动态的分析。
(2)管理时尚发展的发展和特征
为了测量管理时尚的学术趋势,我们仍然采用了PMI法(print-media indicators),检索的周期从1979年开始,到2008年为止。主要采用关键词和摘要检索的方法,检索和计算结果如下:
首先必须承认,关于每个主题的文献的数量从1979年以来,均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完全是管理时尚市场的供需变化所带来的,其中部分是由于期刊数量本身的增加的原因,为了消除这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借鉴经济学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把名义价值转换为实际价值的做法,同样的,在这里也可以用每年关于每种管理时尚的文献的数量乘以一个系数的方法,这个系数就是1979年的期刊的管理时尚的数量与该年的期刊数量的比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管理时尚都呈现Abrahamson所提到的波浪形、非对称性、阶段性的特征,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每一种管理技术的生命周期却不一致,有的管理时尚的研究迅速进入上升期,针对这个问题,对于管理时尚生命周期进行研究的Carson基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通过计量检验得出结论:管理时尚出现的年代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且出现越晚寿命越短,它们出现的时间与其执行难度、流行范围、高层管理者执行压力正相关、而其寿命长度与其执行难度、流行范围、高层管理者执行压力负相关。[13]
2.管理时尚之间的关系
既然我们接受了管理时尚具有阶段性的、周期性的特征的假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管理时尚之间是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什么触发了管理时尚的产生?从内源性来看,这几种占有主流位置的管理技术的内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似乎之间存在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数据上来看(图5),从70年代末期,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在中国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方面的研究论文的数量也持续不断增长,这种增长的态势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下降,但是到了97年开始,知识管理和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思想被人们被所接受,并且这方面的文献在接下来几年中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也就是说,管理理论界从来也没有放弃对管理时尚的追求, 一种管理时尚的衰落总是先于另一种管理时尚的兴起(EricAbrahamson,Gregory Fairchild,1999。[14]
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如此,对于发轫于同一时点的根本理念可能冲突的管理时尚,关系就更复杂。为了更深的探讨问题,我们选择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两种管理时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这两种管理时尚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目前仍然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大量的关注。第二是因为理论的发展也就是研究成果在中国起源、发展都可以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到详尽的数据,而其他的管理时尚由于引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其发展的趋势形态还不足以反映一个管理时尚的周期变化特征。
但是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并不是某一种管理时尚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从学术界对于这两者管理时尚的关注来看,两者的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均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引入中国,在90年代的中期对这两者的研究都有爆发性的增长,但是经过短短的4年左右的学术繁荣后,对其的研究数量就开始下降。两个思想和方法存在冲突的管理实践在学术上受到的关注趋势一致。
但是从管理时尚的采纳来看,往往同时期的管理时尚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特别是这两个看起来不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具体方法上都存在差异的管理时尚。目标管理管理引入中国后,有关于目标管理成功实行的报道便逐渐增多,直到99年左右,这种上升的趋势才趋缓,但是全面质量管理这种在日本和美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管理实践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实践界足够的重视,这可以从新闻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报道数量的变化中得到这样的信息,从1978年引进后,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数量就一直不多,除了1984年到1990年期间有小幅攀升以外,数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从管理实践的采纳来看,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两者真的是完全排斥的吗?虽然管理时尚的推广者比如说咨询公司往往会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也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王晓红、游俊认为,无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还是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二者最终指向的都是如何提升组织绩效,降低组织运作成本,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这一点是相同,只是关注的路径略有差异。前者着眼于在机制上降低组织协调成本,后者侧重于在功能。中国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本企业员工构成、文化理念、技术结构,研究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寻求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最佳平衡点。其实把他们对立起来的并不是企业的经理者们,而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术之争,二是利益之争。
四、结论
本文回顾了国外的关于管理时尚传播的规律和生命周期的理论与研究,并在中国环境下对中国的管理时尚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试图分析国外研究的管理时尚传播规律在中国是否也一样适用,管理时尚在我国的理论传播与企业应用是否协同,我国的管理时尚是否也具有和西方管理时尚相同的特点,也就是管理时尚的发展是否具有周期性、阶段性;管理时尚之间是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管理时尚,管理时尚的传播规律在中国也适用。
本文的研究通过PMI的方法,支持了Abrahamson的结论,也即管理时尚的理论扩散和管理时尚在实践上的采纳具有协同性。在这个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本文继续以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知识管理、标杆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时尚的周期和特征,其结果也支持了Abrahamson所提到的管理时尚的发展呈现波浪形、非对称性、阶段性的特征的结论,同时通过对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这两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有冲突的管理时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管理时尚之间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未来的研究应该放在国内和国外的管理时尚的比较研究上,分析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环境对管理时尚传播和生命周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3][4]Abrahamson,E. Management fash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a,21(1):254-285
[2][13]Carson,P,Lanier,P,Carson,K,and Guidry,B. Clearing a path through the management fashion jungl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6):1 143-1 158
[5][9]Dietmar Fink. a life cycl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fashion:an investigation of management concepts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 strategy.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2000,55:46-59
[6] Brickley。ManagementFads and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7,(2)
[7]Abrahamson,E,and Fairchild,G. Management fashion,lifecycles,triggers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J]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999,44(4):708-740
[8]Ettorre。What is the next business buzzword。Management Review。1997,(8):46
[10][11]Abrahamson,E。Management fads and fashion:The diffusion and rejection of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3):586-612
[12] Jurriaan J. Nijholt.Coevolution in Management Fashions。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07,32(6): 628-639
[14] Abrahamson,E,and Fairchild,G. Management fashion,lifecycles,triggers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J]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999,44(4):708-740
[15]包玉泽、谭力文。管理时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和管理。2008,(2) :30
[16]王圆圆、袁泽沛、张巧丽。管理时尚传播过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