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义
世事反复,有一些东西正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慢慢消失。恪守责任理念,关注青年群体,激励我走过人生中最困难时期的,唯《时代青年》而已。
仍记得当年初涉职场的我,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不谙游戏规划,一开始就触犯权贵,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矿山管理办公室。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沟,距镇政府驻地有30多里山路,群山环绕,交通闭塞,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坎坷不平,没有客车通行,进出要么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要么冒险搭乘拉矿石的车辆。我们在那里一住就是半月,每天面对的只有喧嚣的车辆、沉默的大山和匆忙的矿工,日子极为单调乏味。报纸是看不到的,电视更是奢望,雄壮的大山遮住了微弱的信号,一个节目也没有。为了打发日子,仅有的几本小说被翻得破烂不堪。在这没有一丝鲜活色彩的生活里,我几乎崩溃了,很快学会了酗酒打牌,有时禁不住扪心自问:曾经苦苦追求的理想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吗?
直到有一天,同事带来了一本翻得破旧的书—1994年第10期的《时代青年》。她走进我的生活,宛如一颗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照亮我孤寂的心灵;又若沙漠中的甘霖,滋润我饥渴的心田。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上面一篇文章的几句话: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儿,掰腕子永远输不了。是啊,我还年轻,这点挫折不正是人生的磨砺吗?
随后的日子里,在同事的打牌划拳声中,我独自细细品味同事带来的每一期《时代青年》。她睿智的文字,精辟的言论,轻松的风格让我百读不厌。她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的文章,平凡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又催我沉思。杂志推出的许多青年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促我鼓舞信念,永葆斗志。
在她的激励下,我坚持抽出时间学习,提高素质,并不断把自己的心得记下来,写成文章,终于在一年后的机关中层竞聘中脱颖而出,我的一些文章也陆续在各级新闻媒体杂志上发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每当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和烦心事,我都会翻开杂志,寻找帮助。《时代青年》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亲密朋友,时时催我奋进,给我力量。
大浪淘沙,这些年来,像《时代青年》一样恪守人文关怀、弘扬传统文化、给人心灵触动的刊物已经很少了。世间繁华,总不免如过眼云烟,我们的生活应该有更崇高的东西来支撑,在众多期刊向世俗低头的时候,真的感谢《时代青年》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净化心灵的场所,一份纯粹的、无污染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