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物、感情饱满。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房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同时展现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实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是教师和学生最苦恼的事情。近几年,随着本校研究的深入,为写作指明了方向,关注身边人,关注身边事,创作素材就在身边,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益处。
一、关注家乡,从关注家乡的声音入手
初中学生对于写作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擅长将生活体验真实地反映,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如板着脸和人家对话,了无生趣。如何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并将个人体验反映在文本中?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选取一个点,让乡土文化及古诗、名篇带着学生学习描写声音的技法,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积累,激起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中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鞭炮声、汽笛声、掌声、蛙声、流水声等。自然界、人世间,这些美妙的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风唱雨泣,蜂鸣蝶呓,无处不闻;蛙声鸟鸣,莺歌燕语,随时可听。如果我们能在写作时将这些天籁之声收录其中,那我们的文章定然有声有色。教师要创设情境,如播放与声音有关的音像资料,让跃动的音符与优美的图片直击学生心灵,感染学生,体味声音的丰富多彩,品味声音的无穷趣味。鼓励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活跃思想,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中学习写作技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表演的形式增强对声音的认识,从而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二、关注家乡,从关注家乡的人物入手
人物是创作的核心,关注家乡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家乡时代的变迁。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注意搜集素材。其实,搜集素材就是搜集细节,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修养等特点;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唾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都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表示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三、关注家乡,从体验家乡的变化入手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把两者相融就是观察生活。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采田野风光之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小麦、玉米、菜地、鱼池、大棚、奶牛场……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秋收图、运输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及猎奇心理,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要以小见大,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给蔬菜施肥、锄草、叶面喷肥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要立足当地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学生的作文自然会有突破创新、会有鲜明个性。体验农村生活,反映新农村建设,用笔、用心抒写自己对新农村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农村,建设新农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向世界推介自己的家乡,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时代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