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华
【摘 要】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使学生到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就要让他们充满学习语文的快乐期望,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体会快乐,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因此融洽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氛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利用语文自身的独特魅力、教学的艺术魅力让学生乐学语文,并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组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大语文,以增强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快乐;魅力;活动
根据笔者对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课堂气氛大多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彩,恹恹欲睡。究其原因,主要是还是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没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的心理成分。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一、让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快乐期望
师生融洽是前提。“信其道,爱其师”,反过来,“爱其师,信其道”。为人师首先要使学生在感情上有所亲近、认同,这样才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更积极地认同。所以,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从而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增强亲和力。
兴趣是媒介。要想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对语文感兴趣,并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应特别重视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文学素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如在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古诗”,在我的感召之下,学生逐渐开始积累、摘抄名句了。
轻松氛围是关键。应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语文学习丰富而多彩。教师要多一点灿烂的微笑,多一点诚挚的关爱,让学生充满语文学习的快乐期望。
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体会快乐
利用语文自身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培养语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
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一些示范性朗读或讲解,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真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同时我注意了语感的培养。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朱光潜语),是一种较高的文字鉴赏能力。读书时脑海里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感情以及文字的乐趣,能感受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等,都是语感在起作用。这样一种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应该怎样培养呢?
其一是诵读与揣摩,“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前人的经验仍可借鉴。读得熟了,形象和思想感受自然,呼之欲出。生活语言本身就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看不出的意思往往能在诵读中体会得到。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体验,有意识地联系语言文字,为文中人物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样深刻而敏锐的感受力才能培养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朗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声朗读,然后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再请同学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配乐诵读。经过一系列的朗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安塞腰鼓》、《济南的冬天》等美文,就很适合这样反复诵读。其二是多读与拓展。语感的优劣,也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得多了,富有积累,感觉自然灵敏。基于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资料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科学的阅读。如借助课本篇目诱导学生看名著,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看文时以激发阅读兴趣或介绍一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提高境界,发放报刊杂志扩大信息量等,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诗情画意。这样不但增强了语感,而且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提高了写作水平。其三是写作与提高。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凡是写作水平高的人都是会欣赏的人。运用文字得心应手,没有敏锐的语感是不可能的。反之文字经过长期严格地训练运用,推敲研求,也能培养出敏锐的语感。因而,应要求学生每日必练,写读书笔记、课文感悟或者随思随感,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掀起广读诗文、练笔成习的热潮。
利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让学生乐学语文。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须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讲,执笔而自能合度。”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内容较为浅显易懂的课文,可开展“我是老师”的活动,即学生之间进行互学、互教、互评。季亚琴科指出:“教别人——这是深刻、牢固的可靠手段,是促进学生的强大动力。学生给别人带去的益处越多,他本人就能得到更有力地发展。”事实证明,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了,便成了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播放“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录像投影,这种较直观的电教手段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改变接受思维符号,把远古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将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带入辽阔无边的大自然,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得生动、具体、兴趣盎然。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课本剧表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快乐”起来。最后要创设愉悦的语文学习环境,通过队报、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大多要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社会中、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事物写广告词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并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从而带动课内语文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快乐语文中学习做人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我认为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学活动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渗透德育教育。例如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不仅分析闰土的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我想,只有做到了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多注入令学生愉悦的因素,时时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一种快乐的追求,让语文学习真正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