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君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精选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呢?这一问题令广大教师深思。
课堂教学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思考力、想象力的个体,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爱心;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需要自主,更需要引领。只有有了正确而巧妙的方法,才能引领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点亮我们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给了教师一个发展的空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法、改进学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热情得以激发、思维得以优化,也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把握教材,选择教法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因此,在选择教法之前,要细心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因为即使在同一学科中,各部分教材也不尽相同,各节课有各节课的特点,有难有易,有深有浅,这就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材促使着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选择修正教学方法,即教法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教师不顾及教材实际,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固守陈规,不对教法进行适当地选择,恐怕不只是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与教学目的的距离越来越远。
具体到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单元目标教学法的实施,也可以进行单篇目标教学的尝试;可以是课与课并起来,进行相似点、不同点的比较教学,也可以是单课的质疑讨论或讲读式的教学,或是学生在教师指点下的自学,如此。当然,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烂熟于心。这样,教师的一双眼睛才能从教案和课本中解脱出来,始终专注地高效率地扫瞄讲台下那一双双眼睛,这时,教师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到授课上,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哪个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等,从学生的神态中看出各种反映,随之机智地调整讲话速度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兴趣引领,恰当导入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这节课就应该是成功的。那么在新课引入的时候,除了常说的“温故而知新”以及提问等引入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导入方式,比如说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或以猜谜语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巧设疑提问或采取课堂辩论的方式来引入新课,还可以通过诗歌引入,或听歌曲引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以讲授和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聚焦到教学内容上去,从时间、空间的组织上说,也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行为。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即学生的学习多数是被动的。在传授式教学导入的时候,以提问学生的方式,从问题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研究对象,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对象,即学生。不同的时代,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亦有所差异;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接受新知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思想状态不同,同样也会影响学习。以学法定教法,就要以学生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为根本。只有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排查盲点,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有一个精彩的预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精彩的预设,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表达、敢于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创设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尊重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他们当作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来看,而不能当作知识的容器,从而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因学生的差异性和课堂的开放性而生成的动态课程资源,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预设,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创新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四、改变角色,找准定位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或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难将一节课归结为哪一种教法或学法,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好的课堂往往是有机地融合了多种教学法。那么新课程是否就不能有讲授法了呢?其实不然,在新课程实施中并不能否定讲授的作用,关键是有效地将讲授融合到课程教学中,讲授的时机、内容是什么要认真研究。
其实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自主学习”应该是最本质的东西。从学法上来讲,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首先要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最终也要落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意义构建上面来,否则合作是无意义的,探究也是不成立的。从教法上来讲,任何一种好的教法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特别是激发自主的学习,否则这一教法就成为形式的、虚空的东西了。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到精选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