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运动习惯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时期的体育课,如何激发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兴趣,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现今的孩子思想成熟早,身体发育也很快。作为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大体上已经从“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变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式”。方式的转变并不代表体育课就是学生所喜欢的课,那么我们在新课改下到底该如何上好
体育课并使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不断创新,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他们对现行教材中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喜欢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运用新颖的组织教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使之产生新鲜感,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例如:在耐久跑中,可以做一些自然跑、蛇形跑、“8”字形跑、螺旋形跑、交换领先跑和障碍跑等,使学生总有一个新的起点,不会使学生无目标、无尽头。又如,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可采用配乐跑、图形跑、全程跑、结伴跑、追逐跑、越野跑、障碍跑、50米×8往返跑等方法,不断变换练习形式,适当增加辅助器材,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自由度。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应该由教师做起,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有驾御课堂和学生心理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控制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理。一个有着良好情绪的人才容易被别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情相待,学生才会和老师亲近,才会信赖老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交流,促使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信任,这样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我们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三、抓求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单调、重复的练习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分散注意力。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又如:学生甲在一边自己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跑不动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说“好”或者“很好”,否则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对该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做得相当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同学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这次你虽然没有成功,但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成功的一天,继续加油”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责怪;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特别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的微小进步更要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驱动,就能保持兴趣,就能不断主动参与,敢于创新。
五、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体育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技能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精心合理地设计教案,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比如 “情景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无不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目的。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法、多途径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练习。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力求“新、异、变、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知道怎样的方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次通过教师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六、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自制体育器具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废篮球、旧报纸、矿泉水瓶等等。学生亲自参与到体育器具的制作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养成环保意识,因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器具进行体育运动,兴致更高。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总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想让体育课堂给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的氛围,想让课堂从呆板乏味变得活力四射,那么,作为教师,必须先用激情点燃学生,注意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