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宇
在每个人眼里世界是多彩的、美丽的。所以我们总喜欢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而学生往往感到茫然,有无从下手、无米下锅之感。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习作片段的训练呢?我认为用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足以大做文章了。因为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做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田地里,学生所知其少,还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反之如果我们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我在阅读教学时,不仅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注重利用课文进行作文小练笔的训练。
一、练笔源于教材
教材中有许多内含的精华,只要你仔细钻研,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素材让你利用。如在学习《三只灰雀》时,四单元作文训练是编童话故事,把这两处巧妙结合,可收到意外的收获。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
生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学生读到这儿,兴奋异常,我忙抓住契机。)
师:“想想灰雀会怎样回答你们?如果你是灰雀,你会怎样回答列宁的问话呢?”
生1:“你好!列宁同志,昨天我去一个小男孩家作客了。”
生2:“你好!列宁同志,你两天没来看我,很着急,就到处找你,结果迷路了,就被这位小男孩带回来了。”
生3:“你怎么能帮小男孩撒谎呢?明明是小男孩抓走了小鸟。”
生2:“唉呀!你就给小男孩给点面子吧,他已经知道错了。”
看着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个个眉飞色舞,好不热闹,我灵机一动。
师:“你们真是善解人意的小鸟,能这样宽容小男孩的行为。此时,你们最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生1:“小男孩,你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生2:“小男孩,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地球上所有的小鸟,你负责你们国家好吗?”
学生们兴趣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我赶紧抓住此时的浓趣说:“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寄给小男孩好吗?”就这样抓住机会我就让学生把课堂上想说的话用不同的方式写下来。一学期下来收获很大,打开学生的练笔本,
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语言深深感到童言无忌,趣味无穷。
二、练笔仿于教材
教材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在教《做风车的故事》一课时。当学生们读到“牛顿每天放学回家,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的忙个不停……”我灵机一动,多好的一段仿写材料。
师:“牛顿天天丁丁当当地做风车,说明他非常喜欢干是么?”
生:“做风车。”
师:“那你们有没有做过特别喜欢的手工作品呢?”
生:“有。手工汽车、手工飞机、装四驱车……”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请仿照牛顿做风车的过程,来写你做手工的过程。”
别说不经意的灵感,还真拨动了孩子情感的琴弦,一个个写的真不错。瞧!冯超这样写道:“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汽车手工材料,我每周放学回家,就钻进自己的屋子,认真地做起了手工。一会儿拿剪刀,一会儿用手折,一会儿用胶水粘,忙个不停。过了一阵子一辆漂亮的汽车做好,我拿在手里欣赏着,这时爸爸进来了,我自豪的拿着汽车向爸爸炫耀:‘瞧!我做的汽车漂亮吗?爸爸说:‘你做的汽车能跑吗?我天真地说:‘当然能跑!爸爸笑了。我着急地说:‘等我长大了一定做一辆漂亮的多功能汽车!”多么有趣但又不失真实的仿写。
三、练笔高于教材
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前我准备课时,发现看似平常的一篇课文,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如能抓好时机,一定会有有趣的练笔。所以我就设计了一段这样的练笔。
师:“请同学们想想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会怎样?”(学生们兴致勃勃)
生:“奔腾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了。”
生:“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准备逃命时,怒吼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屋子及辛苦换来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
师:“洪水过后小村庄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1:“原来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一片荒凉的景象,到处都是一片惨象。”
生2:“路过这的都会摇头叹息,这就是大自然的惩罚。”
学生们的语言中充满了遗憾、同情,语言也成人化,感觉一节课让这些孩子长大了许多,心情特别沉重。尤其很多学生问我“老师,这的人真的全死了吗?”、“那孩子们也死了吗?”、“太惨了吧!”、“有没有活下来的人呢?”此刻的课堂不正是让孩子情感飞扬的课堂吗?孩子求知的兴趣已被激活,不抓住智慧的火花,一定会将遗憾留在课堂上的,也会给孩子纯洁心灵中留下一块阴影,我趁势追说:“假如,你们就是那次洪水中幸存的孩子,20年后,在不同的行业做事,你们又来到自己的家园时,你们准备做些什么?”
学生的兴趣已激活到了极点,内容当然丰富多彩,充满了童趣爱心。可40分钟的课堂教育是有限的,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连忙说:“你们说得可真好。看来,孩子们每个人多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可还有许多孩子没有说,而且由许多人多说没有听到,真可惜!我提个建议,把你们刚在所说的写下来,办一次《二十年后的小村庄》墙报。”无形中课堂上的练笔延伸到了课外,体现了大语文观念。
四、练笔走出教材
教材的内容虽然很广泛,但它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交际与练笔的内容也比较空。所以,走出教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去体会、去经历、去尝试,以达到“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做”的目的。如上实践活动《购物》时,我要求学生们每人带10元钱,到超市购买文具和零食,看谁选的物品既经济又实惠,还不超资,还要把购买的物品和单价记下来,回学校后要把经历写下来。孩子们在超市挑选的样子,询问价钱的神情,全然一幅小大人的样子,可在练笔的内容中却流露出第一次购物的紧张心情。如刘一宏写道:“付钱时我拿着自选的东西,心里怦怦直跳,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连阿姨看不敢看。”罗焕丽写道:“11元5角,我傻眼了钱不够,怎么办?宋老师说:‘我给你垫上。我羞的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不少学生听后都有同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练笔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对心里进行了描写,而且真实有趣。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了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促进了学生热爱生活。
五、练笔走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我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并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及报刊杂志给学生,鼓励学生有目的的个性阅读,注意让学生做到“读与思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读书与卫生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三步法,即第一步:初读三遍,勾画好词、佳句;第二步:细读三遍,写出段意;第三步:品读三遍,写出读后感或文章的简要内容。就这样学生们一周读一篇文章,记一次好词、佳句,写一篇读书笔记。一学期每个学生的积累本内容丰富多彩,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既巩固了课外阅读的积累,又进行了练笔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语文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火种,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