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2009-08-21 07:35陈国奇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熏陶美育美的

陈国奇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五方面来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和造就出具有综合能力、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可以肯定的说美育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人文学科,进行审美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最为关注的话题。广大语文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审美教育来完成。根据美学原理,广义的审美包括感美、创美和识美。也就是利用教学之机不断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简单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从教者日常生活言行中去感受美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极强,他们喜好模仿, 而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所以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从教者身上去感受美,去模仿美,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外在美与心灵美,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的工作中教者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要以美的仪态、美的心灵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美感。比如,教师着装得体美观大方,言行举止符合教师风范,处处为人师表,在搞好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嘘寒问暖,像长辈爱护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跟他们交朋友,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

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以及平时尊老爱幼等等行为,学生会从中感受到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教者的教学语言中去感受美

教者应以优美的教学语言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优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开启他们美的心扉,碰撞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尤其应抓好导入语、情节高潮的渲染语的精心设计。完美的导入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有效引入课文情境;情节高潮时的渲染语则可以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讲到那个皇帝游行展示新装时,一个小男孩说皇帝没有穿衣服,这就是课文的高潮,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这位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总之,教者每节课都应以准确、生动、清晰、流畅、风趣的语言去打动

学生,让其思维始终徜徉于美的语言殿堂,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三、从各类文体的语言与内蕴中去感受美

语言美是文章的外壳,而内蕴美是文章的内核。在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内蕴美。

(一)语言美。语言美主要是指语言准确形象,感染力强。在感受美时能发现美点,感悟美点。初中教材所选范文绝大部分语言优美,如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议论文严谨周密、报告文学真切感人、小说意蕴深远等。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推敲、认真欣赏,在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我教朱自清的《春》时,先抑扬顿挫地范读,读出散文语言的清新明快、生动流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其产生浓厚兴趣。当学生听到“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风轻悄悄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接着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课文语言文字美。长此下去,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内蕴美。内蕴美主要是指作者借文字形式传播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思想美,达到内外统一的完美享受,这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基础。

四、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上感受美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享受美、感受美的积极因素。在课本中有很多美的人物形象,比如《最后一课》中的韩迈尔先生,《藤野先生》中的鲁迅,他们身上永远点亮的爱国之心,激励着学生的爱国情怀;又比如《背影》中的父亲形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的慈爱形象,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心等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其美好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学生从这些人物形象上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关爱,学会了爱国,学会了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这就是享受美,感受美。

五、从品读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去感受美

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影响。”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种寓美育于语文文质兼美的朗读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品读让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地感知教材的思想美和艺术美,从字里行间品出情、品出美,尤其适合朗读的文章、指导学生或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或“二重唱”、或几人合读、或齐读等,在优美的文章中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拔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和作者的情感契合,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其心灵。如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学生从反复朗读、分析品味中感受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也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一个弱国国民所受到的歧视,学生义愤填膺,振兴中华的情感油然而升。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文章中美的文章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在朗读教学中,学生们自始至终都被这种美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染着、碰撞着,达到以文寓道的目的。这是语文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

综上所述,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文学即人学”,足以说明语文教育具有审美性。自古至今,语文教师就承受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而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并赋予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机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迅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责任。

猜你喜欢
熏陶美育美的
用艺术熏陶家风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此熏陶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