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们都应努力在教学中注重更新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动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参与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必须在教学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并实施相应的教。一是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真正掌握知识。二是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地巩固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
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定问题,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参与欲望,是鼓励学生参与的重要条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问题引入新课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以方向,给思维以动力。好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应是常规问题,问题未必有一定的答案,它也可以是一种情境,其中隐含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教师要善于在课的开始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同时问题应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并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提问:(1)1 块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多少?(2)半块苹果怎样表示?请你试着写一下,总结学生的各种写法(如2/1、1/2、1/2等)导入新课。这样提问,从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出发,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
三、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从动手能力提高中得到
苏姆霍林斯基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途径,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仅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例如:用三角尺画一个180度的角,你能想出哪几种画法?
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了解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有90°、60°、30°、45°。两种不同的三角板共有四种角。动手去画一画,用它们进行组合就能画出180度的角。方法一:90度与90度的两种角拼在一起;方法二:画一
个90度、两个45度。方法三:用三个60度画出等。
操作活动总是在动态中进行的,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很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课堂讨论,实行民主教学,是促使学生参与的根本保证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主体化”的“群言堂”,“讨论可使学生各抒己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整理的过程,即思维系统融化的过程。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教师可获得全面的信息反馈,便于科学合理地调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思维在正确与错误、深与浅的比较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五、通过媒体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不少教师这样进行:画出一系列的圆,让学生观察、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导出圆周率,进而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设计粗看四平八稳,规规矩矩,其实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为什么要通过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求圆的周长呢?不说清这个问题,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一个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的好机会白白地浪费了。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媒体演示,以射线上的AB、AC、AD三条长度不等的线段为直径作三个圆,提问:(1)谁的直径最短?谁的周长最短?(2)谁的直径最长?谁的周长最长?(3)你发现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这样的过渡,学生明白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即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再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方法是多样的,只有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发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