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飞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重在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走进课堂,去体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当前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去合理地组织教材,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是笔者对优化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就需要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在讲授新课前,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利用“唐僧分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取经的路上,唐僧化缘得到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孙悟空说:“我要吃一块。” 唐僧就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孙悟空其中的一份。沙和尚也说饿了非要吃两块,唐僧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沙和尚其中的两块。猪八戒听了,大声说:“我早就饿了,我要吃三块!”唐僧只得把化缘得到的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给了猪八戒其中的三块。猪八戒一边吃一边说:“今天就我吃得多!”同学们认为猪八戒说得对不对呀?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
样,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导入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动手操作,课上尽情展示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引导学生实现两者的过渡就需要在课上让学生尽情展示,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的要深刻得多。如:在教学圆形的时候,在钉子板上能不能围成圆呢?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能马上理解。于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一围,他们马上发挥,在钉子板上是不能围出圆的。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测量》里,要求每个小组都带一件小物品,让学生测量它的长度,学生的兴趣很浓,但部分学生测量出现错误。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各组汇报测量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测量要把物品的一端对准0刻度。这节课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发挥想象、敢于创新,既尊重别人的见解又勤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富于开拓的品质。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容忽视。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除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大家一起想想怎样说才好。于是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往往会说出许多有价值的答案。最后再让学生来比一比,评一评,说说看法,并引导学生如何表达更加完整。通过这样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数学的生活化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老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让学生分苹果,依次把4个、2个、1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要求分得一样多。当学生发现,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时,每人得到“半个”,自然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某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不一定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表示物品的每一份时,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该用什么数呢?教师引出“分数”后,追问学生,你想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由于学生经历了前面的过程,自然地想到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分数?分数怎样写?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它与整数有什么区别?这样利用人分苹果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还使学生产生了参与新知识探究的浓厚兴趣。
其次,设计生活情境,开展演练。
数学教学如果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研究生活中的数字规律,组织丈量土地,估算涂料的刷墙面积,开办“数学超市”“模拟计划”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锻炼。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我在学生了解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后,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分小组将题中的情节做出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也可以用手势作为辅助,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发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五、开放数学教学的时空,发展思维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自觉性。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带了15元钱,买4瓶可乐,每瓶1.5元,剩下的买矿泉水,每瓶2.5元,可以买几瓶?学生列式:(15-1.5×4)÷2.5=3.6(瓶),计算后发现结果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答案不能是3.6瓶,3.6瓶没法买;有的认为用四舍五入法可以买四瓶;有的认为可以少买一瓶可乐,这样可以买四瓶矿泉水;有的认为可以讨价还价,仍可以买四瓶矿泉水……这样的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只要不断尝试,大胆探索,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的数学教学一定能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