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丽
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课堂教学而言,要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为了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运用“读、思、讲、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读”即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领会知识。通过读书理解定义、概念,弄懂例题。在读书中掌握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只有让学生读懂了,或遇到困难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或努力去探索。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教师一定要驾驭好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要善于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与归纳等活动。
在等差数列求和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自然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l+2=? 1+2+3=? l+2+3+4+……+10=?对于这几个较简单的加法,同学们可能通过一一相加还能算出来,但是l+2+3+……+50等于多少呢?1+2+……+n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和相关的公式呢?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会知识。
二、思
“思”即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客观现象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结构,去发现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或遭受挫折的磨练,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人愿意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0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他一分回扣,第二天二分钱回扣,第三天四分钱回扣……即后一天的回扣数是前一天回扣数的二倍,回扣的总数为l+2+4+8+……+229。问谁愿意呢?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积极思考,感到计算太麻烦,要求教师讲授公式。这种在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探求去发现、掌握知识,是完全符合学生心理的。用“设疑——探求——发现——提高”逐步深入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三、讲
“讲”是让学生讲话,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了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而掌握了知识也并不等于灵活运用知识。只有培养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堂教学课,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设问,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四面体的直角表面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有个问题,我总想不清楚,请同学们帮我想想。问题是:“存在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即三棱锥)吗?”
1号同学:存在。
师:为什么?(1号同学哑然,最后说,要是不存在,老师就不问问题了。笑声……)
2号同学:存在。
师:为什么?显然同学们没有仔细考虑。
3号同学:这样的问题应怎样思考呢?
师:若存在,至少应指出一个具体的四面体,即构造一个模型。若不存在,应给予说明或证明。
(一阵沉默后)同学们可以从构造模型入手,成功则罢,不成功自然会知道一些原因。
(有的同学开始用手、笔、书试图构造模型。)
1号同学:我找到了三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了。
师:我也曾发现三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比如由粉笔盒截得的一角。但无论如何截面构不成直角三角形。
4号同学:存在!
师:你能证明那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吗?
4号同学:不,是另外一个图形,过直角三角形板的锐角顶点垂直于三角板的平面的直线,就可以成功(手持铅笔作垂直于三角板之状)。
师:好像有些道理,请来黑板上画图表述明白。
4号同学:如图,四面体P-A B 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5号同学和6号同学:很正确!我也画出这样的图形了!(边说边兴奋地手舞足蹈)
7号同学:仍然只有三个直角三角形,怎么会有四个呢?
5号同学:(来到黑板前)假设△ABC中,∠C=90°,PA⊥平面ABC,则PA⊥AC,PA⊥AB,自然PC⊥BC,共四个直角三角形。
8号同学:你怎么知道P C⊥BC?
5号同学:这很明显,肯定是!
师:未必明显吧?!这确实需要证明,然而一旦证明PC⊥BC,即告成功!
4号同学:我能证明!(来到讲台上,边指划边讲)。∵PA⊥面ACB,PA⊥BC,又AC⊥BC,∴BC⊥面PAC,BC⊥PC。
师:同学们看如何?
全体同学:对!(同学们拍手鼓掌,有的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师:完全正确!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达到了证明线线垂直的目的。
通过这种形式的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
“练”是让学生进行解题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应当有目的地精选习题,对学习进行了解训练,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习题的训练可分为基础训练、变化训练和综合训练。通过训练的不断深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不断巩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优化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对课堂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使他们身处课堂犹如置身处“家”一样,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由愉快地生活。再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又应是一个“俱乐部”,在这个课堂里,他们既是学生又是俱乐部成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一旦课堂成了学生的“家”和“俱乐部”,素质教育就十分顺畅、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