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魂

2009-08-21 02:06朱新义
少林与太极 2009年6期
关键词:嵩山少林寺少林

朱新义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这是伴随着电影《少林寺》火起来的金曲《牧羊曲》的一段。缓缓的曲调响在耳边之时,脑海中会出现嵩山美丽的一幕幕。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处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嵩山的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葱郁,一年四季迎送风雪雨霜,生机盎然。在这迷人的自然风景里,融入了千年的武术文化。少林武功即起源于嵩山少林寺并以此得名。少林武术经历代传人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个武术流派,共达百佘种,武术界称其为“少林拳”。经过嵩山人的代代传习,少林武术于今天走向全世界,武术也成了嵩山之魂。

来到嵩山脚下,尽收眼底的是嵩山的瑰丽风景,响彻耳边的是习武者的哼哈之声。如今的登封街道之上的圆雕少林僧人坐凳和浮雕武术套路坐凳,让来到嵩山脚下游览的客人进山之前便能够感受嵩山的魂之所在。在2004年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迎宾仪式上,来自嵩山脚下十几家武校的4万余名学生,在长约20公里的公路上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武术表演活动,让来宾感受到漫山遍野的武文化。

这就是嵩山之魂。

少林寺,藏于嵩山的一座千古名刹

少林寺,隐藏在嵩山之坳,但是它并没有因隐藏而人迹罕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嵩山因少林寺而声名远扬,于是有了电影《少林寺》片尾这样优美的歌声:少林寺美名辉煌,千年的古寺,神秘的地方,嵩山幽谷,人人都向往,武术的故乡,迷人的地方,天下驰名,万古流芳……历史的长河让少林寺所酿出的这坛老酒的香气飘出嵩山,飘向世界的角角落落。

走进山门,看见山门前门额上清康熙皇帝亲笔所题“少林寺”三个大字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所有关于少林寺的记忆调集起来:电影《少林寺》的一幕幕,功夫影视剧中的动作场面,最近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少林寺本身蕴涵的文化,让这个本该寂寞寂静的地方变得热闹非凡、门庭若市。不管外界的评论如何,我们高兴地看到,少林文化或者说是武术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登封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坐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皇帝亲笔所题“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历史上的少林寺经历了坎坎坷坷,甚至在一些时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今天仍能以如此壮观雄伟的建筑群迎接八方来客,这恰恰说明了它的魅力!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而后,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泛至广州,“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弘扬佛法禅宗,后来他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少林寺也因此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遂以禅宗祖庭和武术之乡并称于世。至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拥有僧众2000余人,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经过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少林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产:五乳峰下的初祖庵,雄伟的千佛殿,历代僧众习武练功踏碎的方砖,苏东坡、米芾、蔡京、赵孟烦、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留下的珍贵石刻,名播海内外的塔林奇观等等,无不为少林寺增光添彩。

而如今,打破常规的少林寺各种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少林寺不再门可罗雀,晨钟暮鼓依然响起,诵经之声依然在耳边回荡,但是却没有了往日的幽静。少林武僧团全球巡演、开发少林旅游产业、武术培训遍地开花、少林药局重新挂牌等,一系列活动将少林寺紧闭的山门敞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其中有一项活动虽然不是少林寺开发的,却与少林寺的禅宗文化密切相关,那就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登封少室山下,潺潺溪流之上,峭壁悬崖之间,山涧沟壑之内,翠树小溪之边,每晚在朦胧的月色之下,悠悠的山水之旁,广博的天地之间,上演着浸润浓厚少林文化的音乐盛典,借嵩山实景,用灯光和舞美装点佛教禅宗的意境。音乐中有实地录制的自然声响,也有古曲《高山流水》的前身《花流水>和古老的曲调《菩提树》的旋律。舞蹈中有少林武功,更有禅宗的气场神韵。水乐、木乐、风乐、光乐、石乐,多彩的灯光,为观众营造了一幅幅少林武僧的生活场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观众席内放置着蒲团,观众坐在蒲团上观看演出,音乐大典的一切一切,无不展现着少林寺的悠久文化。

少林寺不可缺少的就是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演练和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套路都有各自的演练形式和风格。少林武术不同形式的武术器械就有几十种,不同演练形式和风格的拳术就有数百种。少林武术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本土文化和佛教的宗教文化,以其整体统一的观念作为锻炼和应用的准则,认为人体内在的无形的意、气、劲、力、功与外部有形的肢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意、气、劲、形的统一。少林功夫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炼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炼气和养气。

因为嵩山,少林寺才得以发展到今天:因为少林寺,嵩山才会有今天的名气。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今日美丽的嵩山。

馆校林立。嵩山脚下的靓丽风景线

嵩山脚下的登封市依山傍水,这里以少林寺为依托,成为习武者修炼武功的好去处。少林武功威名远扬,经过电影《少林寺》的宣扬之后,登封这个地方便热闹起来了。

一进入登封市区,人们就会感到整座山城都被少林寺衬托出的习武气氛所笼罩。大街两边,挂着“少林武术学院”、“少林武术培训中心”之类校牌的大大小小的楼顶或大门比比皆是。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登封就是一座少林武术城。不论是宽阔的操场、林间的空地上,还是房区的院落中,都能看到正在练武的学生。他们统一着装,列成方阵,在教练的指挥下,有的练拳脚,有的舞棍棒,一招一式地练着、吼着,远山不时传来悠悠的回声。毋庸置疑,大大小小的武校,成了登封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影响着登封人的方方面面。

目前登封有武术馆校65所,在校学员6万余人。从登封市区至少林寺短短10多公里的公路两边,武校密密匝匝,一所连着一所的武校,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建筑。在这些馆校之中,塔沟武校可谓是佼佼者。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圆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也成就了塔沟武校,使之成为天下第一武术馆校。

1978年10月15日,刘宝山秉承“继承先祖志,弘扬少林功”的祖训,在登封创办了第一家民办武术学校,这就是塔沟武校的前身,老拳师刘宝山成了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的创始人。塔沟武校在刘宝山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从1984年开始,他的大儿子刘海超、二儿子刘海钦、三儿子刘海科大学毕业后相继回到家乡,辅佐父亲办学,使塔沟武校一步步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善,发展成为登封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一所武术学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2008名塔沟武校学生组成的武术演出群阵,以磅礴的气势、新颖的立意、深邃的思想、震人心弦的动作深深感染了观众。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上,塔沟共有5200人参加了“自然”、“梦想”、“弹跳龙”、“节日”和“继往开来”5个节目的表演,成为北京奥运及残奥会开闭幕式中最大的一支演出团队。如今的塔沟武校如日中天,有学子数万人,他们正用汗水迎接新的明天。

在登封诸多馆校中,影响力较大的还有鹅坡武术专修学院,学院的创始人为武术名家梁以全。鹅坡武术专修学院创于197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专业性武术学校之一。经过梁以全父子多年的苦心经营,而今的鹅坡武术专修学院已经在国内外大有名气。2009年在中华功夫卫视的开播仪式上,来自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的学员们表演的少林功夫绝活赢得了嘉宾的阵阵掌声,河南的各种大型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2008年,学校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的全国二十大体育景观之一——“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它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的集少林武术科研、展览、训练、表演、观摩、交流、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国家级体育景观。

此处还坐落着河南武术研究的最高学府——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登封校区。

目前在登封少林武术产业化、集团化经营进程中组建的塔沟、鹅坡、小龙、武僧团培训基地四大武术集团,标志着登封市武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武术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少林武术也成为登封市对外交流、吸引外资的“强力胶”。登封市每年6000场次以上的武术表演,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仅这一项每年的收入就达1 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表演登封又吸引了更多的学员前来学习武术。武术文化演艺市场的开发,让登封武术形成了良性循环;武术经济的繁荣发展,让登封这座古城成为中国的“功夫之都”、世界的”武林部落”。

英才辈出。嵩山孕育出的好儿女

风景宜人的嵩山和千年的武术文化滋润和熏陶了在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他们吸收着嵩山以及少林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释永信,现任少林寺方丈,他曾是少林寺1500年的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之一。这个曾经颇受争议的人物,如今身上拥有许多光环,少林寺的武术文化也是因为他的出现而走出嵩山。

1981年,还是一个16岁未经世面的孩子,他从安徽走上嵩山之巅,开始了他一生对武学对佛学的探讨。但是当他来到少林寺之时,却被眼前的破败景象震惊。出现在他面前的是1928年军阀混战后残留下来的一个破院子,十几个老弱病残的僧人,还有20余亩薄田。他根本没想到这个有着1500年历史的古寺日后会在自己手里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好静喜佛的他在少林寺剃度之后,旦暮依侍,亲炙师教,锤炼有年,慧行俱进,后又参学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处开阔眼界。1984年回寺,他侍奉长老左右,时值少林寺成立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他被推选为成员之一,协助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从1986年开始,释永信便迈开了对少林寺的现代化经营的第一步:组织人力物力,开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工作,并在第二年组建少林寺武术队。在接下来的年头里,释永信对少林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一时间成为风头浪尖上的人物。本着对少林寺1500年佛文化与武文化负责的态度,他一步步走着:带领少林寺武僧团在全国巡回表演,宣扬少林文化;应台湾中华文化大学邀请,率少林寺佛教文化团访问台湾。当许多人还不知道何为互联网之时,释永信便主持少林寺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寺院网站,而后又把多年来秘不外传的《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秘籍大大方方地摆到了网上;在他的主持下,少林功夫首次登上了高雅的音乐剧舞台。

面对外界的非议,释永信很坦然。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少林寺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经过1500年的风风雨雨,少林寺仍然屹立在嵩山之巅,释永信坚信与世隔绝的少林寺没有发展前途。思想的与时俱进,促使他获得了MBA学位,他曾经说过:“我们过去与世隔绝,与外界的接触仅仅是通过耕作与土地打交道。如今,我们必须与人打交道,这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需要获取知识,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英语,了解计算机,并且要出国留学。”与释永信的方丈室一墙之隔就是少林寺的塔林,历代高僧大德云集在此,在释永信看来行正是其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难得闲暇时,释永信总爱陪师父待上一会儿,“每当我信心不足时,师父总会给我克服困难的激励”。而对自己将来能不能进塔林,释永信表示没想过那么多,“那是后人的事情,我的是非功过徒弟们说了算,我只想着把现在做好就是了”。

嵩山脚下的风云人物还有一个群体不得不提,那就是创办塔沟武校的刘宝山父子四人。从几件茅草房到今天的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宿舍楼,几十年的艰辛付出得到今天如此香甜的回报,刘宝山这位武林中的老前辈很有成就感,刘家父子的心中展现着一幅幅更为雄伟的蓝图。他们的雄心壮志的实现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华武术精神——永不服输,勇往直前。这是中华武术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根本,也是它最终走向世界的根本。

这里还有全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梁以全先生,北京奥运会武术散打冠军张帅可,影视界风云人物释小龙等等。饮嵩山之水,取嵩山之魂,扬嵩山之威,当代从嵩山走出的英雄儿女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宣扬着这里的精髓。

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少林寺和“功夫之都”相互映衬,武术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无不为这里的关于武术的枝枝节节所倾倒。嵩山的魅力,嵩山的精魂,武之所在。

猜你喜欢
嵩山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岳嵩山
三教策源——中宗嵩山
我爱我家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张耒的嵩山,张耒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