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殊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09-08-21 07:35陈叶娣钟小燕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课题组家庭

陈叶娣 钟小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特殊学生的现状,研究高职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并结合课题组深入研究的情况,提出在当前形式下高职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特殊学生心理状况对策

一、高职特殊学生的现状

高职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是指那些由于家庭贫困或家庭特殊(如父母离异、家庭解体或父母中一方已故而只有单亲)而出现各种问题的学生。这些问题一般体现在学习不良、人际关系较差、不适当的情绪表达和社会行为、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方面,问题严重的则会发生刑事案件等。这些问题和不良现象的发生不仅对学生本人产生较大危害,对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来说也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二、高职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

(一)心理状况。

纵观高职特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家庭贫困和家庭特殊情况给他们造成了一定心理问题。表一是课题组对本院300名特殊学生心理状况抽样调查情况。

1自卑心理。学生如果不能正视家庭贫困或家庭特殊的现实,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给人际交往等方面造成一定障碍,长期以往,会缺乏自信,对生活失去热爱,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贪慕虚荣,盲目攀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贫困学生为了解决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学习时间无法保障,或者困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顿而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因此学业受损而影响其长远发展,成为高职中的“多困生”,从而更加重其自卑感。自卑往往容易产生自我封闭,使他们越来越难以面对现实。因此,如何使特殊生们正确认识现实,克服自卑心理,是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首要任务。

2焦虑心理。这是特殊学生中出现的第二大心理问题。焦虑是指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99%的家庭贫困学生因压力大而产生焦虑,因为他们不能得到来自家庭的经济帮助,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实,他们给自己制定了较高的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因其期望值过高或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打工挣钱或努力学习期待获奖助学金,打工、学习使他们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另98%的家庭特殊学生则因担心他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而焦虑,因为他们怕别人知道他的家庭不完整后歧视他,同时焦虑也使他们变得敏感多疑,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单亲家庭学生有明显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不能维持长久地学习,经常旷课,有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行为冲动,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的刺激便可使他们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危害别人时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与他人、社会隔离的自身孤立心态。孤独感是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特殊生心理问题时发现的第三大问题。实际上,大多数特殊学生本来有与他人接触交流的强烈愿望和需要,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因素,出现封闭、防御、回避等现象。如有的贫困学生为了生存和学业,依靠汗水和智慧在解困之路上艰难地奋斗着,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交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因为现在的大学校园,同学问的交往除了感情上的沟通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物资上的联系,贫困学生因为很少有这笔额外的开支,又担心同学会说自己自私,怕被他们看不起,从而产生歪曲认知,自我封闭,离群寡居,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这种消极心态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活动空间和个性发展,人际交往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社交恐惧等。

4其他心理。在课题组的调查中,有47%的特殊学生有强烈的嫉妒心理,26%的特殊学生有仇恨心理,还有其他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报复心理等。

(二)原因。

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教育和疏导,不仅不利于特殊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必将成为社会的隐患。“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特殊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调查,走访特殊学生的家庭、班主任、同学,并与特殊学生零距离交流接触,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具体如下:

1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收入的不公易形成不平衡心态:来自他人的讥笑和嘲讽易形成自卑感和焦虑感;择业竞争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特殊学生无人可依赖,自身在气质、言谈等方面的不足加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社会上一些善意的举措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年迈或失去劳动能力、下岗失业、离异或死亡等家庭意外变故、自然灾害等造成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焦虑心理。尤其是贫困学生,父母对其成就期望很大,这种期望是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但一旦失败,就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3个人因素。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特殊学生心理的内因。通过课题组调查发现,89%的特殊学生自我评价偏低,出现认知偏差,如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认为自己达不到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会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失败和缺点,如不改变这种认知,则不利于特殊生的健康发展。

4校园环境。当前大学校园里存在一定的学生消费攀比现象,大学生中不时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特殊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增添了许多烦恼。

三、高职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对策及建议

做好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应全面掌握特殊学生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应与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联盟,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做好特殊生教育管理工作,笔者通过课题组深入实践。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多渠道、多途径帮扶特殊学生。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各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研究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调适、治疗,积极干预和化解心理危机;建立特殊学生学习帮教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为主导,采取对特殊学生以助学和督学的原则,给予学习困难的特殊学生关怀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对贫困学生建立健全帮困机制,完善对贫困特殊学生的“奖、助、贷、减、补”资助体系,加强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对困难特殊学生的帮困。通过对他们的帮困,寓思想教育于服务之中,教育他们诚实守

信、自力更生、奋发向上,最终帮助困难特殊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的思想、信念和挫折教育,认真研究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做好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特殊学生往往因特殊的成长经历思想成熟较早,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尚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高职的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特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在逆境中成长,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家庭情况。同时要正确认识和热爱特殊学生,尤其对问题严重的特殊学生不能只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段来处理,而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特殊学生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先摸清特殊学生的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平时表现、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根源,采用恰当的方式,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要善于发现特殊生被掩盖的可贵之处和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特殊学生,帮助和爱护每一个特殊学生,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联盟,共同关爱特殊学生。

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经常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本人和家长互相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家长应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子女负责的态度,讲究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主动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意识地和学校保持一致。另外,社会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要净化社会环境,优化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舆论力量。要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特殊生健康发展,成人成材。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常见人格障碍特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新版二级),2005年8月第l版.

[2]徐静英,孙红磊.我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

[3]李文廷,赵桂珍.浅析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教育研究,2006,(12).

[4]刘英.高校问题学生个性心理成因分析及转化.怀化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课题组家庭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家庭“煮”夫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