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选材中的心理素质因素分析

2009-08-20 09:46李艳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

摘要: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文章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成长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必备素质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在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心理素质因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比赛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29-02

我国乒乓兵团在第50届横滨世乒赛上,再一次完成一个囊括所有冠军的完美结局。横滨见证了世界乒坛一个又一个的未来之星,石川佳纯、丹羽孝希、松平健太等众多国外小将,虽说未能撼动我国乒坛霸主地位,但确实也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日本历史上参加世乒赛最年轻的男选手,丹羽孝希在正赛中将世界排名比自己高300多位的南美冠军挑落马下;奥运冠军马琳几乎被东道主18岁小将松平健太大逆转;捷克的瓦采洛夫斯卡,成功突围闯入女单八强。世乒赛年轻小将争奇斗艳,海外兵团能否涌现5年后的世界冠军,这给我国乒乓运动新生代力量带来前所未有的潜在考验。无论是国家队,还是省队、俱乐部,乒乓运动员的选材无疑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选材的标准和要求,由乒乓球运动本身速度快、节奏变化多、对抗性强的特性所决定,这也是对每个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除了注重运动员身体条件的选材外,乒乓球运动员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选材必须兼备的因素。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纵观近几届世乒赛、国际巡回赛,乒乓球运动正朝着更高水平和激烈竞争的方向发展,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

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比赛中不仅是比技术、比能力,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与对抗。比赛前的心理准备、比赛中的心理控制和比赛后的心理调整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和结果。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曾谈到,运动员的赛前准备,心理的准备要占到90%。邓亚萍也曾说,比赛打到最后,其实比的就是心理素质。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比赛中技战术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技战术发挥失常约占70%。许多运动员在平时的一些训练比赛中往往能发挥出非常高的水平,可是一到正式比赛中,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再加上心理准备不足,以致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赛不出自己平时的成绩。

二、引起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因素

在比赛中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不同的特征,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种:

(一)运动员担负比赛任务的影响

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的情绪、感受就越强烈、深刻。因为越是重要的比赛任务,越会激起运动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会凝聚力量,以激昂的情绪状态为取得佳绩而努力拼搏。但是,规格较高的比赛,通常会使一些运动水平较高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紧张不安,这就很容易影响到原有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赛的取胜与失利,不仅受运动员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比赛的场地、观众的氛围,在运动员熟悉的场地进行比赛,可谓是地利、人和,比赛之前,在心理上自然就已经占据了一些优势,常说的“主场优势”、“本土作战”就是强调这一点。另外裁判的判罚、现场观众的影响等外界因素,也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

(三)比赛经验的影响

经验丰富,准备充足,平时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一般在赛前和赛中总是会保持较好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进而提升运动员自身的信心与斗志,进一步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而一些比赛经验不足,缺乏大赛砺练,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陌生的比赛环境里较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进而反应陷入迟钝,思维缺乏敏捷,注意力显著降低,想要发挥出日常的训练水平,那已是望洋兴叹。

(四)参赛动机的影响

运动员参赛的动机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大部分运动员,即便是在处于劣势情况下,也能激起深刻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运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断努力拼搏,以汗水和激情彰显崇高的运动精神。有的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就是想通过获胜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这样一种求胜欲望过剩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发挥失常。

三、运动员心理素质好坏的判断

在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是否能正常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一名运动员是否具备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潜质,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良好的意志力

具备良好的意志力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讲意义非凡,它是培养过硬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基石。良好的意志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比赛中永不言败。比赛是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考验,具备良好意志力的运动员在落后的情况下能做到一分一分的追,不轻易放弃每一分球,且经常能够反败为胜。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能做到沉着冷静、敢打敢拼,往往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二是训练中顽强拼搏。良好的意志力不是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是靠平时的磨练逐渐培养起来的。运动员首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与训练的苦与累作斗争,在不断的磨练中,慢慢练就顽强拼搏的意志力。运动员敬业精神也是一个方面,体现在训练中珍惜每一次机会、每一分球,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珍惜每一个球的习惯,在正式比赛中才能做到珍惜每一分球,把每一分都看作是关键分,从不轻易对待、轻易放弃。

(二)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是用大脑思维的意念活动来调节个人心理失衡的一种方法。若是运动员由于参加重要比赛而引起紧张情绪,那么就多想想自己发挥较好的场景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尽快以良好状态投入比赛。通过“心理紧张对比赛非常不利”、“心理紧张是多余的”、“只要发挥出训练水平就一定行”等的意念活动,来加强心理控制,释放紧张情绪,平衡比赛心态,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一些运动员参加比赛机会较少、比赛经验缺乏,就容易把比赛当做是一种负担,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上阵就出现胆怯、丧失斗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我只要把自己平时的技术发挥出来,就一定能打好比赛”、“这场比赛我们队占上分”等话语来鼓舞士气,采取从战略上轻视对手,从战术上重视对手,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来增强必胜的信心,这一点就显得极为必要。

(三)积极心态的平时养成

运动员勇攀高峰、努力进取的积极心态重在平时养成。培养运动员积极心态的针对性训练应贯穿于日常训练及赛前心理准备的始终。运动员的积极心态一方面与运动员自身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与是否在生活、训练中有意识地积累有关。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都表现出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这种日常培养起来的积极心态,在比赛时遇到场地陌生、环境不利或是与对手势均力敌的情况时,对于调整心态、打好比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乒乓赛事的日益激烈化和海外乒乓兵团的崛起,对于我国乒乓新生代的选材,在运动员身体条件大致同等的情况下,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地位也急剧突显。同样,心理训练已成为乒乓球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完整训练体系。目的就是帮助运动员提高和完善从事乒乓球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能,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沙沙,张凌春,史海鹏.关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新西部,2007,(12).

[2]吴月英.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体育科技,2007,(3).

[3]吴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艳梅(1982- ),女,甘肃人,兰州交通大学干事,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就业导向下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研究
浅析钢琴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浅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