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2009-08-20 09:46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发现者平行四边形面积

曹 灿 张 岩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让学生积极猜测、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进行实践的能力。

1.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出的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猜一猜哪一个班的清洁区的面积大?你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这样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需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2.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先猜想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并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成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再指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到使学生既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转变学习方式,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高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维探索、思想碰撞。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讨论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适时点拨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发展。

4.探索解疑,开发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语)数学教师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泉。“问题解决”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个性的、充满童趣的世界,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学生在“商有什么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的激发下,有了探究的欲望,动手计算“10÷3,58.6÷11”这两个算式,通过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大胆猜想的自主合作学习,揭示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及概念内涵。这样,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经历实际创造的过程,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独特的个性得到显示,品格和魅力也得到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主性和潜在性,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知识,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发现者平行四边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巧用面积求坐标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