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误读

2009-08-20 08:32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3期
关键词:非洲世界国家

我在非洲待过3年,每当与国内朋友聚会,总会聊起许多关于非洲的话题。他们都没去过非洲,绝大多数人对非洲的了解还停滞在上世纪60年代,贫穷、落后、战争、饥饿等惊悚的字眼儿仍覆盖着人们的印象。我搜罗整理了当前国人对非洲的9种误读,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加以澄清,希望多少改焚人们对正在国际舞台冉冉升起的非洲大陆的某些落伍、狭隘观念。

政治——政局不稳、权力更迭、兵荒马乱的是非之地

追溯历史,造成非洲动荡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经济上,非洲诸国长期处于西方国家附庸的位置,双方一直进行的是掠夺与被掠夺的不平等贸易。政治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后,一些国家照抄苏联的发展模式,结果一波三折;到了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出所谓治国“药方”,向非洲大陆兜售民主,结果遗害无穷,导致很多国家的政局岌岌可危,冲突四起。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一些长期困扰非洲的冲突、动荡等问题或者已经结束,或者正在降温。走进非洲就会发现,一些国家比中国还富裕,经济快步发展,很多城市建设得非常优美。非洲有58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冲突的只是极少数,不能再翻老皇历,全盘否定非洲的社会状态。

经济——怎一个穷字了得

评价非洲,人们总会从贫穷、饥饿谈起。非洲的确是穷国集中的大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23个在非洲。其实非洲一些国家“祖上都曾阔过”,例如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出口工业的科特迪瓦,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00美元;以石油、锰、铀和木材作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的加蓬,198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177美元;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利比亚,198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000多美元,名列世界第28位……后来随着石油价格下降、美元贬值、地区冲突、政策失误、贪污腐败等原因,部分国家“家道没落”,但同时也有更多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国力大增。今天的非洲,粗略估计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中国,一些国家可以说相当富裕。2007年,中国人均GDP2460美元,列世界第104位,利比亚人均GDP10840美元,列世界第50位,塞舌尔8852美元,赤道几内亚7895美元,博茨瓦那7270美元,加蓬7218美元,南非5724美元……虽说GDP不能证明一切,但看过这些数字,还能说非洲国家都穷得很吗?

历史文化——非洲历史有多久?

非洲有悠久的历史。关于现代人的起源问题,国际学术界—直存在“多地区起源”和“非洲起源”两种观点,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公认的结论是:现代人起源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也就是说,非洲是人类的诞生地。

非洲的历史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其后,北部非洲又陆续成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非洲其他地区也形成y--些早期的文明古国,比如:早在公元1世纪之前就已形成的强大的阿克苏姆王国;铁器时代之后兴起的加纳王国;发掘出13-15世纪中国陶器的莫诺莫塔帕王国,此外还有贝宁王国、伊费王国、刚果王国、库巴王国,等等。

气候——气候炎热、最不适合人类居住

非洲是个热带大陆,个别国家如纳米比亚有春夏秋冬之分,多数国家一年只分雨季和旱季。不少人认为赤道线上的国家是最炎热的,实际上,非洲大陆温度最高、最炎热的地方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赤道横穿的非洲国家有5个,自东向西:肯尼亚,全年最高温22℃-26℃;乌干达,年平均气温22℃左右;刚果(金),年平均气温27%;刚果(布),年平均气温24℃-28℃;加蓬,年平均气温26℃,这些国家天气相当凉爽,终年如春。

非洲地域辽阔,地理独特,气候典型,植物多样,既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也有广袤无垠的热带草原,还有高耸的群山、幽静的山谷、奔腾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撒哈拉以南包括赤道线上的广大非洲国家温度常年在20℃-30℃之间,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果香蜜甜,资源充裕,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资源——穷山恶水之乡、蛮荒愚昧之地,资源十分匮乏

国际社会每年都会通过无偿援助、援建项目、信用贷款以及减免债务等多种途径向一些非洲穷国提供经济援助,电视屏幕也会不时闪现某非洲国家闹饥荒的镜头,让许多人认为非洲大陆是要啥没啥的贫瘠之地。

其实,非洲矿产资源特别丰富,种类繁多,储量巨大,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原料基本都取自于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广阔的地区之一,盛产贵重林木和经济树种,同时非洲也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洲,野生动物资源无可比拟。非洲水力资源丰富,赤道多雨带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发电量可达2万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1%。非洲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不少沿海地区是世界著名渔场。

人种——只有黑人

非洲现有近8亿人口,由于历史上的地区性迁移和人种融合,民族结构十分复杂,许多国家已成为多部落、多民族、多人种、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黑、白、黄及其混血人种寻常可见。若按肤色划分,主要有:1、属黑色人种的非洲黑人:主要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非洲总人口的70%以上,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黑非洲”;2、属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西撒哈拉,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3、属黄色人种的马达加斯加人,主要居住在马达加斯加岛,是2000多年前从东南亚迁移过去的。

酋长制度——落后的奴隶制社会

提起非洲酋长,总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在许多非洲国家,实际上存在着两套权力机构:一是现代国家的管理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由总统、省长、县长、乡长等官员实施管理;另一套则是传统权力系统,主要在广阔的农村,实行“非洲特色”的酋长制度。

首长制度是从原始的氏族制度演变而来,酋长制度在黑非洲仍广泛存在,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正朝着衰落和解体的方向悄悄演变,这是政府有意识的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不开垦万顷良田是天性懒惰

走进非洲的华人常有一个疑问:非洲物产富饶、气候优越,有广阔的草原和无边的田野,这些广袤肥沃的土地均能改造成万顷良田,为什么黑人不去开垦?

中国人历来重视土地,耕地面积不广却要养活众多的人口,土地是万物之根,是衣食父母,承载着人们太多希望和情感。但在非洲,人们无需向耕地索取,狩猎、采集天然水果照样生活。耕地是一种资源,动物、野果也是资源,人们依赖不同的资源过着不同方式的生活,无须厚此薄彼。

每年雨季过后,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如角马、斑马、羚羊、追逐着肥美的绿草,向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迁移,形成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世界奇观。不敢想象,这片世界上野生动物最多、最集中的草原如果当初被开发成农田,动物世界将会遭受怎样的厄运?

消费——越廉价的东西越好卖

不少国人认为若去非洲做生意,价格越低的商品肯定越畅销,事实上,抱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赴非经商,肯定会碰个头破血流。近年来,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很陕,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与时代潮流同行。绝大多数非洲黑人的消费欲望非常强烈,跟着感觉走,见到喜欢的商品掏钱就买,丝毫不考虑钱花光后的生计问题,许多男人不管养家,领到薪水就去酒吧,直到囊中空空。去非洲开店大多非常赚钱,因为当地人手中的钞票始终是活钱,一直在社会上绕来转去,汇成条条欢快流淌的水溪,随时准备流入店老板的口袋。

(摘自《太原晚报》)

猜你喜欢
非洲世界国家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