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萧萧秦直道

2009-08-19 07:25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7期
关键词:遗址

斗 文

遥远的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强大的匈奴族的侵扰,也为了巡幸北方的便利,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令大将蒙恬修筑能够快速驰往北方的道路。蒙恬征调民夫数十万,历时两年余,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上罕见的浩瀚工程。

这条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抵秦都附近的云阳县(今陕西淳化县北),全长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宽度约3C米。由于这样的道路宽阔平坦,能适应大队人马快速驰援,又因其南北遥遥相对、直线相通,故称为“直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秦直道”。

秦始皇修建了由都城通往六国的驰道多条,但直道仅此一条。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南起伊金霍洛旗的掌岗图四队,北至达拉特旗高头窑乡吴四圪堵村东,南北贯穿鄂尔多斯市全境。在绵延起伏、沟壑纵横的丘陵地貌中,逢山开凿、遇谷填平,由北至南大体呈15度直线南下,其工程的艰巨和不易可想而知。

为了减少道路的起伏高差,凡道路途经的丘陵背部,绝大部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凿;凡道路途经的丘陵鞍部多数进行了填充,从保留的冲沟断壁上的路基面可知,填充部分的路基最宽约60米,顶部宽25至40米,残存最厚的垫土达5米,路基都用当地红粘土与砂石的混合物逐层填垫而成,多数都用开凿两侧丘陵背部所得的砂石来填充鞍部的路基。路基层层填垫的痕迹清晰可辨,十分坚硬。

虽历经千年风雨,但是断壁上却保留着较完整的路基断面。开凿处则多数保存较好,由于挖、凿,而形成的豁口仍清晰可见,延绵不绝,雄姿犹存。身临其境登高远眺,无不为“堑山堙谷,直通之”的浩瀚、宏伟气势所震撼,同时也为两千多年前的劳动人民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如此精确的测量、定位等技术的娴熟应用而感叹。

在该段直道遗迹的东侧,由南到北依次分布有大顺壕、苗齐圪尖、城梁三座古城址。其中城梁古城规模较大,规格也较高。城址位于丘陵的顶部,是附近地区的制高点,置身古城的高处,周围数十里的景象可尽收眼底。古城平面形制呈方形,边长约480米,地面遗物最为丰富,散布大量的砖、瓦、瓦当、陶排水管等建筑构件和陶质器皿的残片等。古城内还发现有陶窑等遗迹,早年还出土过大量成捆的箭杆等遗物(杆身已朽,只存铜镞),具有军事要塞的性质。据三座古城的所在地与城内出土遗物等综合分析,它们是与秦直道有密切关联的城障、行宫类遗址。

秦直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南北大道,一直都是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边陲地区的重要通道。它利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建成了中国古代少有的沿山脊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秦汉史、乃至两千年来黄土高原及草原沙漠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秦直道的修筑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大地测绘、建筑规划、工程组织、劳动管理和行政效率等方面突出的历史性进步。

这条不同寻常的古道见证了数代王朝的兴衰风云,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惊心动魄。

一代霸主秦始皇,他是秦直道的创建人。尽管秦始皇在世时并未实现从直道北巡九原的理想,但他在出巡途中去世,其遗体是通过秦直道运回咸阳的。一代名将蒙恬率军出征,大破匈奴,将其驱退700多里。作为该条大道的监修者,他曾多次行于直道。秦直道一期工程完工,道路基本畅通,蒙恬进行了全程考察。当他正在谋划二期工程的时候,却遭赵高迫害,于始皇37年(公园前210年)吞药自杀于阳周狱中。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劝阻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直道。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始皇诏书,命他自杀,拥其弟胡亥为皇帝。扶苏气愤填膺,又万般无奈,自刎于秦直道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是从直道进军,杀得敌人闻名丧胆。公元前127年,汉骠骑大将军卫青兵分几路,齐头并进,重创匈奴,从此解除匈奴对北部边界的威胁。东汉末年,蔡文姬在战乱中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贤王为阏氏,走的就是秦直道;唐朝,李世民征突厥时多次走秦直道,秦直道在此时的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古道大战不断,李继迁经鏖战在统万城建立了西夏;清朝末年,捻军一部沿秦直道同清军作战;而现代发生在这一条古道上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当属直罗镇战役了。它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仗。

秦直道所见证的历史时刻,数不胜数。

其实,秦直道并不仅仅作为一条征战要道满身血雨腥风。纵观历史,秦直道也是促进长城内外各民族融合的民族大道。其对于南北文化的融合、民族的融合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河、沙漠与戈壁阻隔的情况下,秦直道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流的捷径,在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带动了边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使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壮大。

秦直道对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贡献可谓意义深远。

公元前33年,身为后宫待召宫女的王昭君从大汉王朝的都城长安出发,踏上了出塞和亲匈奴之路。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一行,从汉都长安出发,先过左冯翊(长安东北),然后经北地(今甘肃庆阳县)、上郡(今陕西榆林县)、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朔方(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而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这条线路正与秦直道一致。在秦直道的起点包头市麻池一带,考古工作者曾在一些西汉末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刻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和“长乐未央”等文字的文物。而在西汉末期只有王昭君出塞和亲,显然这是为纪念昭君出塞而制作的。昭君入胡地之后,汉朝与匈奴和平共处了近60年,边界呈现一片祥和景象:“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的汇聚使秦直道的文化底蕴极其厚重,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逐渐被更广泛地开发与关注。作为秦直道段落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对秦直道遗址及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

秦直道较为明显、完好的遗址在东胜区境内的柴登镇,全长30公里。站在柴登镇城梁村的山峰处,就可极目远眺这条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直通大道。为了让它永远保存完好,并利用其知名度发展秦直道文化产业,东胜区做的工作非常之多。

1989年12月19日,东胜市(2000年东胜撤市设区)人民政府公布秦直道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漫赖乡和柴登乡文化站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秦直道的保护事宜。1994年7月12日,东胜市人民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东胜市秦直道及沿线的古城址、古墓葬均为保护范围,保护区内的用地、建筑等事宜,均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1996年5月28日,秦直道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东胜区委、区政府组织了“秦直道旅游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专题研讨会”,对东胜区秦直道遗迹进行了考察,制定了初步规划。2003年,东胜区文化局、东胜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自筹资金500多万元,针对水土流失对秦直道遗址造成的自然破坏,开始对东胜区秦直道段(二顷半至城梁段)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保护工程。在不影响直道遗址本身和周边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人为因素对直道遗址造成的损坏。

2005年,东胜区对秦直道遗址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快速展开。东胜区委、区政府邀请国家和省级专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对秦直道遗址东胜段进行考古勘探,并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信息中心编制完成《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东胜“建一座秦直道博物馆、出皈一本《秦直道探索与研究》、制定一个《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制作一部电视剧《秦直道》、建一个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秦直道文化“五个一”工程全面展开。

2005年6月20日到7月27日37天的时间里,秦直道博物馆拔地而起;2006年《秦直道探索与研究》也顺利出版;同年,秦直道鄂尔多斯东胜段被确立为国家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目前,秦直道遗址保护规划制定完毕,电视剧《秦直道》也已拍摄制作完成即将播出,而“五个一”工程重中之重——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该示范园区占地1500多公顷,总投资10亿元。设有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区、北方游牧民族风俗生活展示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区、战国七国风情区、模拟秦直道体验区、秦都文化展示区、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7个主题园区。该基地落成开放后,将与成吉思汗陵、响沙湾形成三位一体的内蒙古西部黄金旅游线,吸引更多游客驻足于此,感受古道的文化魅力、品味鄂尔多斯的民俗风情。沉寂已久的古道将再次焕发出“车辚辚、马萧萧”的生机与蓬勃。

猜你喜欢
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希腊遗址
澳矿业巨头炸毁4.6万年历史岩洞遗址
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
针对大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措施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开发设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