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东胜区委、区政府投资,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映人国际影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秦直道》,投资3200万元人民币,由著名导演萧锋执导、编剧林海鸥执笔,寇世勋、吴京安、丛珊等著名演员领衔主演。该剧目前已完成拍摄制作,一部全景展示秦直道修路历程的电视剧很快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记者特意采访了导演萧锋、编剧林海鸥,为您揭开《秦直道》的神秘面纱。
这就是我应该拍的东西
“这种冲动来自内心,所以当《秦直道》这个剧本放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感到,这就是我应该拍的东西。”
“实不相瞒,两年前,当我被鄂尔多斯人的执着打动,准备接这个本子的创作任务时,也和不少圈里圈外的朋友们聊起自己的想法。他们看出我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反应:一方面支持我,另一方面却从眼神里显现出善意的担忧——如此重大的题材,又是不能戏说的正剧,可以帮助创作的素材却少得可怜,要写出一部大型历史剧,能行吗?弄不好会费力不讨好。他们的意思表达得十分委婉,我因此也犹豫了好一阵。困难明摆在眼前,这无疑是块难啃的骨头,如果仓促上阵,写出个不伦不类的东西,那就不光是个人丢脸,而且也对不起投资方,更有愧于秦直道这项彪炳于中华文明史册的伟大工程。”林海鸥现在想到当初接下《秦直道》这个任务时,仍有很多感慨:“当时我面临着前进还是后退的两种选择。当然,现在电视剧已经拍完,大家都知道我选择了前者。我是做了十分认真的思考后才接下这活的。为人处事要讲信用,答应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当然,我选择这个题材也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对这个题材做了认真地分析才决定的。”
作为常年活跃在电影界的导演,萧锋也表达了类似的心情:“之前我一直都是在拍电影,不太愿意接拍电视剧。当时任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化局局长的张光耀和编剧林海鸥找到我时,我是被‘秦直道这3个字吸引的。他们讲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据说有700多公里,而且是一条直道。我很惊讶,我们的先人用30多万大军,以两年半的时间,就把这条路修好了。这项工程就是放在现代,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山劈岭,两年半的时间也未必修得完。所以当我听到他们的介绍时,感到非常震撼,紧接着就有一种创作冲动。这种冲动来自内心,所以当《秦直道》这个剧本放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感到,这就是我应该拍的东西。”
正是因为秦直道本身所具备的强大魅力,注定了这不会是一部肤浅和戏说的电视剧。编剧林海鸥对创作剧本的经历记忆犹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对影视剧本创作而言,题材大有大的难处,难驾驭,难把握,而且很容易因为追求史实性而削弱了戏剧性;反之,如果一味在戏剧效果上做文章,又极容易将一部严肃的历史搞成戏说。现在的观众欣赏水平很高,相当数量的高成本大片在制片方们踌躇满志的时候,却被‘上帝们不客气地斥责为‘胡编乱造而‘顾此失彼。”
“事实上,秦直道对世界的震撼,并不比历史上其他伟大工程逊色。翻开历史,大多数宏伟工程往往都是始于改朝换代的开国君主,秦直道也不例外,它是秦始皇力排众议的一大决策。这个时期,正在寻求巩固的秦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激烈的斗争自然也体现在修筑秦直道的问题上。这种时而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时而又错综复杂曲折迂回的斗争,也必然会产生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修建用于享乐的阿房宫与建造巩固国防、发展交通贸易的秦直道的矛盾,长公子扶苏、蒙恬兄弟与图谋篡权的胡亥、赵高一伙的矛盾便始终贯穿其中,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大悲剧,秦始皇死于非命,蒙恬兄弟和扶苏也成了奸佞之臣赵高和荒淫之君秦二世的刀下冤魂,惟有那见证着这段历史的秦直道留在了广阔而苍老的黄土高原上。作为后人,认真地挖掘修整秦直道的这段历史,消化它,进而把它艺术地展现出来,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对秦直道品牌的宣传也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投入这个剧本的创作是令人兴奋的,也是十分艰苦的。对我而言,更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比较细致地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了解了许多原来不很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的民俗和文化。这使我深信,如果我再写一部新的历史剧,肯定又可以学到相应的新的知识。”林海鸥说。
有了林海鸥创作的剧本,导演萧锋更是充分发挥了修筑秦直道所能演绎的合理没想:“虽然历史资料相对比较少,但是围绕着修路这一主题,肯定会有‘主修派和‘反修派,会有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冲突,也会有一些情节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就围绕着修路的主脉络进行了合理的文学创作,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等,正因为整体的大框架是立足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所以这些延伸出来的剧情也是合理的。”
鄂尔多斯人的执着,促成了《秦直道》
“所有的人员,都是凭着一股子的豪情和韧劲完成了这部戏的拍摄工作。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能够拍摄出这样一部精彩的历史大戏。”
“从鄂尔多斯市政府到东胜区各级领导对这部戏都特别重视。这个戏在鄂尔多斯当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东胜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当时他们冒着大雪上山去看我们。尤其是张光耀为了这个戏花费了将近三四年的时间,很多精力用在了《秦直道》上面。我就是被他感动了才决定去做这件事情的。我曾经和他开玩笑说,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绝对不是你这一级的干部能够撑得起来的!但恰恰是他拳打脚踢地在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没有理由不被感动。而且我个人拍戏20多年从来没有折过,从来都是要坚持到最后,所以我也对他说,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萧锋现在想起这些,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而促使编剧林海鸥接下这部剧的决定性因素,同样也是因为张光耀:“现在回过头仔细想一想,我接受这一创作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鄂尔多斯人对秦直道的执着和热爱所感动,他们给了我创作出一部好作品的信心和力量。也许是上天的格外关照,秦直道如今所遗留下来的古遗址在鄂尔多斯地界是最清晰、最完整的。鄂尔多斯人因此也格外珍惜它。加之我自己是一个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对边疆的文化、历史和人情世故有着特殊的情结。于是我接了这个创作任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有关论文,然后是剧本创作,先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相对于一直生活在内地的人,我更熟悉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这也是我先后创作了几部边塞历史剧的原因之一。”
电视剧《成吉思汗》在上映之前,曾遭到很大争议,经过了层层审批,而《秦始皇》更是经过多次修改才通过审批。《秦直道》涉及到了比较敏感的民族融合问题,那么在拍摄时,导演有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又将叙述重点放在了哪些方面呢?
对这个问题,萧锋说:“我们在剧本创作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一些比较敏感、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我们尽量淡化它。更多的是围绕着修路和分封这两个主要矛
盾,秦始皇在这部戏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出现。很多内容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但是在影视剧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叙述重点,我们并不是随意篡改史实,而是尽量将着力点放到我们想要讲述的故事中。当然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少数民族问题,例如当地胡人也分主战派和主和派,这里面就会有一些边塞少数民族和中原汉人之间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始终围绕的是‘主和,也是所谓的‘不打不成交,但主题是表现民族融合、共荣共生的。”
现在,《秦直道》剧组考虑的就是如何吸引观众。萧锋说:“这部戏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没有按照一般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套路来走,而是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修路主题上,但是只讲修路,肯定不能撑起一部电视剧,那么围绕着修路这个主题就发生了很多故事,包括宫廷内部、‘主修派与‘反修派、中原民族与边塞少数民族、正义与非正义、智慧与愚昧间的冲突和争斗,当然还包括爱情,里面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整个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员,都是凭着一股子豪情和韧劲完成了这部戏的拍摄工作,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能够拍摄出这样一部精彩的历史大戏。”
剧本的创作是非常艰辛的工作,而在有了良好的开始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便交到导演萧锋手里,他又是如何全景展现修路这一历史壮举的呢?
不能让资金问题影响到电视剧的质感
“电视剧制作的质量好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部戏的最终上映效果,所以我作为一名电影导演来执导这部反映‘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题材的电视剧,就更要注重它的质感,在这个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气力。”
谈到电视剧的拍摄过程,导演萧锋唏嘘不已:“我在接下这部戏后,就发现历史上关于秦直道的史料记载非常少。所以我就去了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遗址。当时我站在那条路上,看到笔直的大路隐隐约约一直通向天边。这项浩大的工程,再次将我震撼了。实际上,这部剧无论是从剧本创作、题材还是演员构成,想要把它搬上荧屏,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朋友都说一直为我捏了一把汗。我们遇到的不仅仅是天气、自然灾害、演员等问题,还有好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因为现在中国影视剧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就不能按照影视作品创作的一般规律来办事,其中牵扯到投资方、制作方,当地政府,还牵扯到像河北涿州、北京密云等外景地。当然这是每部戏都会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这部戏人员多、规模大,相互之间的协调更加困难,问题相对突出而已。我们当时预期这部戏的投资有两三千万元就能拿下来,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尽量把戏拍好,同时节省每一个铜板。但是我们要求这部戏拍出来要极具质感效果,那就要求无论道具、服装还是画面效果都必须非常精致,因为现在电视剧制作质量好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部戏的最终上映效果,所以我执导这部反映‘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题材的电视剧,就更要注重它的质感,在这个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气力。”
拍摄历史剧是非常辛苦的,随时有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发生,萧锋说:“2007年我一整年都搭在了这部戏上,中途有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唱空城计,因为我们没有钱了。按常规,有4次我们都觉得剧组肯定是要散了,但是最后都坚持了下来。别人都觉得我好像镇定自若、心里很有底的样子,他们也不敢过来问我,有什么问题我也不和他们说。这一个月正是我们拍摄最重要的时候,因为我还兼着制片人的工作,那个时候真的是在用6个脑子工作,无论是拍摄工作、现场的调度还是资金的问题,都不能放松。尤其是资金问题,剧是肯定不能停,所以有时候就得和人家谈,赊账。后来还是鄂尔多斯东胜区政府在最困难的时候接手了,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我们又有了‘弹药,使得这部戏能够一直拍下来。每年都有很多戏因为资金的不足而没能拍完,我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是坚持拍完了。”
“打飞的”也要拍完它
“这部戏与以往历史剧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修建了一条30米宽、长达4公里的‘现代秦直道,这条直道是按照当年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的复制版,这也反映出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气魄。”
萧锋说:“我们剧组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分成3个组,鄂尔多斯一个组,北京的密云和小汤山各一个组,每天光是食宿、演员
‘打飞的往返于几个拍摄地,花销就非常大。现在回头想想,很多人都在感慨,这么大规模的一部戏,在出现了无数次险情之后,竟然没有出现大的事故。因为涉及到战争场面,人仰马翻的情况很多,我们都奇迹般的挺过来了。有一次,我们在涿州拍一场戏,有一辆马车冲过去的时候突然失控,把我们临时立起的大牌坊给撞倒了,万幸的是没有砸到坐在牌坊底下的工作人员。”
他说:“这部戏,无论是从规模、演员阵容,甚至是舞美道具方面,都是近年来拍摄的连续剧中非常少见的,从现在后期完成的片花来看,《秦直道》的质量是很高的,制作水准也很突出。要说这个戏最终出来的效果怎么样,我们能很有信心地说,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秦直道》是非常精彩的。为了力求真实反映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我们这次在道具、布景上面的花费非常大,也是为了电视剧出来之后能给大家一个真实可信、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除了在道具、服装方面力求精致、真实之外,我们这次还使用了大量的特技,效果特别好。”
“这部戏与以往历史剧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修建了一条30米宽、长达4公里的‘现代秦直道,这条直道是当年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的复制版,这也反映出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气魄,其中张光耀功不可没。当我们剧组站在这条‘直道前面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激动,大家都有这种想法——《秦直道》拍出来之后,肯定特别牛!在拍摄完成后,当地将这条‘直道完整保留,作为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作为影视基地也好,旅游基地也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广鄂尔多斯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萧锋说。
共同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秦直道》
“在这个圈子里,能够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人不多了,我们每个人都很投入。”
对于导演萧锋来说,拍摄这部电视剧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当时资金差的也不是一两百万元,拍到一半的时候,钱就用光了,大家真的是共同努力,才渡过了这次难关。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全神贯注地做这部戏,说老实话,在这个圈子里,能够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人不多了,我们每个人都很投入。其实这部戏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回味,拍摄《秦直道》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
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的拍摄完成,不仅为观众献上一部精美的影视作品,更重要的是为鄂尔多斯这座以煤炭和羊绒为主打品牌的城市,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不但知道这里出“黑金”和“软黄金”,更有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秦直道》作为一部表现历史文化遗产的
电视剧,我们是第一次将其展现给广大观众朋友。之前没有任何一部专门表现这条‘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影视剧作品,这次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也是下了大力气来操作这件事,我相信,这部戏上映之后,肯定有更多的人知道鄂尔多斯、知道秦直道,这对于今后鄂尔多斯开展经济、文化、旅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是很有帮助的。”
《秦直道》现在已经拍摄制作完成,即将与观众见面,我们期待着它的精彩呈现。
后记
鄂尔多斯人对于秦直道的感情,远不仅仅只是拍摄一部电视剧那么简单。为了更全面、更细致地将这段珍贵的历史展示给世人,鄂尔多斯东胜区从2005年起,顺利实施了秦直道文化的“五个一工程”一建一个秦直道博物馆、出版一本《秦直道探索与研究》论文集、编制完成《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拍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筹建一个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因为有了鄂尔多斯人的执着与远见,今天我们才能从理论上、从影视作品对历史情景的再现中,重新回顾这段见证了中华文明历史的“高速公路”,并在此平台上将它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将鄂尔多斯与这段神奇的历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拍摄花絮
《秦直道》的“三难”
一难:名编剧难找
如今的中国影视界,写剧本的人挺多,但写得好的剧本却不多,能够被采用的赕少有。《秦直道》的制片方第一次操作这样大规模影视工程,为此慎而又慎。他们通过社会调查,又从网上认真寻找,筛选出七八位国内著名的电视剧编剧名单,但都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愿。
在紧锣密鼓寻找名编剧的过程中,著名编剧林海鸥进入了决策者的视线,并对其情况做了全面了解。由其编剧的多部电视剧都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其中《青春的童话》社会反响热烈。她还是著名导演陈家林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王昭君》的编剧,能力被业内充分肯定。于是,决策者们下决心邀请其加盟。为了写这部大戏,林海鸥读了数十部史书资料,求教了多位史学、民俗学界的专家,其刻苦已经到了“自虐”的程度。历时半年,她交出了一部令制作方十分满意的70多万字的文学剧本。
二难:名导演难找
和名编剧一样,名导演也相当难找。由于是历史剧,能够从容驾御的导演更是屈指可数。
拍摄过《少年孙文》《青春的童话》等优秀影视作品的导演萧锋当时正一边做一部电影的后期,一边在制片专业刻苦研读。制片方与他经过数次长时间的交谈,萧锋逐渐让制片方认识了自己的实力。他不仅以自己的睿智和才华取得了制片方的信任,还邀请陈家林出任该片的艺术顾问。他尽职尽责,使整个剧组有了主心骨。这样,剧组找导演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陈家林导演也对《秦直道》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他丰富的经验和在影视界的影响力使这部戏受益匪浅。
三难:名演员难找
《秦直道》原定在2007年4月开机,虽然剧中饰演秦始皇的演员敲定了台湾影星寇世勋,但出演男主角蒙恬的几位备选演员因其他活动,不能腾出档期来。
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编剧林海鸥不甘心,眼看着开机日期一天天临近,导演要她帮助寻找合适的一线演员。在众多名演员挨个筛过后,一个名字在她的眼前闪亮了:“吴京安!”这不就是那个在《红旗渠的故事》《神禾塬》《红旗谱》等多部央视一套节目黄金段播出的电视剧里饰演男一号角色的硬汉吗?这不是《新四军》里的“叶挺”吗?他有高大威猛的外形,扮演的角色大气、硬朗,淳朴中透着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气概,显然和《秦直道》中人物蒙恬的要求十分吻合。
原来,吴京安正是陕西人,一谈到他家乡的秦文化便格外激动,而且还有一种“我不弘扬谁弘扬”的使命感。出于“秦人”情结,吴京安如约而至,并很快地投入“蒙恬”这个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