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采购下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

2009-08-19 09:01黄有方陈淮莉
物流科技 2009年7期

谈 琳 黄有方 陈淮莉 丁 凯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企业纷纷进入了全球市场。跨国投资、跨国采购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各个企业会从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原料、产品或生产基地进行采购和投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就成为这些公司海外采购的首选。虽然国际贸易是社会分工和资源禀赋等因素产生的结果,但因其自身的特点给跨国采购过程中的库存控制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文章就跨国采购中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问题做简单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库存的有效管理,实现跨国采购库存控制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跨国采购;中小制造企业;库存控制;虚拟库存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celerating,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the global market. Investment and purchas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re becoming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various enterprises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aw materials, products or production base from the largest world's market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ir costs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Rich resources and low labor costs in some country ar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these companies. Although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result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resource endow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inventory control has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multinational purchas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analysis on the inventory contro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e enterprise in the multinational purchase. Throug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ventory, multinational purchase will get an optimization overall.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purcha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e enterprise; inventory control; virtual warehousing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化企业寻求全球扩张,以及最大限度利用全球优势资源的内在要求,使得跨国采购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采购活动作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最大的成本领域,采购质量的优劣与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最终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现在,跨国采购已成为许多国际企业和国际化供应链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中国自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不少国外企业选择从中国采购,“Made in China”的产品遍布全球。但不同于国内贸易的是从跨国采购到进口商收到最终的货物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进口商和出口商要安排好自己的库存,合理的控制库存,以达到供应链各方利益均衡, 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优化配置。

虽然国内外各国学者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的研究很多,王锋,李旭宏,毛海军等人对制造业供应链建立产供销三方的两阶段VMI库存策略的成本目标函数, 并在契约和协议的基础上,利用合作博弈及Shapley值法对三方之间的库存成本进行再分配, 以达到供应链各方利益均衡。贾冬青对零售业中的库存控制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建立不同的库存模型,最终消除零售企业的高库存现象,实现了库存成本的优化。而对于本文所提出的跨国采购过程中的库存问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

1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

跨国经营管理中包含三个重要因素:供应链管理、采购、质量控制。然而,不管是国内采购还是跨国家、跨领域的采购,生产原材料的库存控制和持续供应是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中小企业与大型的企业相比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其主要方面有: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经营方式多样,经营范围宽,项目丰富,体制灵活,有快速反应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又有竞争力弱,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等劣势。正因为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因此库存控制的合理性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在跨国采购中可能遇到更多不确定的问题和风险,如:文化的差异:国家法定节假日,消费者偏好等不同。一国的法定假日期间,生产活动出现暂停,但是采购方仍需要该种商品的进口,因此就必须提前储存大量的商品库存,以备该段时间内的销售需求。运输周期长,大多数国际货物运输都是通过班轮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运输量大,运费较低,周期较长,但是灵活性差。运输风险大,货物在海上运输可能遭受的风险较大,如:恶劣天气,海盗或是战争等方面的威胁,导致货物不能按时到达需求方手中。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原因,采购方需要根据历史的销售数据以及促销策略对销量的影响等因素对该产品一个或两个月后的需求情况做预测。但由于销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偏好,促销的吸引力、新产品上市是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货膨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使库存量产生较大的波动。有效地控制跨国采购中的库存,保证生产和物流过程的顺畅,降低库存成本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跨国采购中的流程

供应链相当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者的集合体,是三种流在供应链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用户)间的不断传递,使资本增值的过程。

·采购方在历史销售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需求预测,以此作为采购的依据向中小制造企业下达新的采购订单;

·制造商根据订单中产品的款式和数量做出评估(此过程中可作细微调整),制作形式发票;

·制造企业和进口方达成协议后,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的BOM分解;

·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质量控制;

·FOB的贸易方式下,由进口方租船订舱(以FOB为例);

·报关,检验,货物包装,装柜,装船……

·X天后到达进口商仓库或配送中心。

图1是海外客户的采购流程图:

3跨国采购中的库存控制

原材料或商品储存、保管使它们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

由于客户对商品的需求从单一化到多样化,进一步发展为定制化的生产,因此在跨国采购中,有些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从接到订舱单的时刻开始,并在装柜期限之前完成原料的采购、加工生产、质检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避免货物不能及时装船时,造成大量的成品库存,超过仓库的负载能力。

3.1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由于内陆地区交通便利,原材料供应商众多,且分布广泛,此时大型制造企业可选用虚拟库存管理。虚拟库存管理主要应用无线通讯技术、GIS/GP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获得实时数据,通过这些了解虚拟仓库的即时库存状态,接着按照客户需求触发库存补货和配送。因此建立在客户、供应商、订单和能力等实时状态数据基础上的动态适应型优化模型是虚拟库存管理下安全库存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从虚拟库存的角度出发,利用企业间信息的完全共享,实现库存的虚拟化,突破生产企业实体库存的界定,在满足生产和客户的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安全库存量。由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价格、提前期、供应量等因素有所不同,从n个供应商中选择最佳的采购组合。高科技的技术和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可运用EDI系统等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

3.1.1符号描述。i:可选供应商序号, 1≤i≤n;m:选择的供应商的数量;Ti:供应商i的采购提前期,满足条件L1≤L2≤…≤Ln;ci:供应商i提供的单位物料的价格,包括采购价格和运输费用;bi:供应商i的最大供应能力;K:一个订购周期中发生的订购成本,它与采购数量无关,而与供应商数量有关;T:生产商的采购提前期;t:班轮周期,一般为一周;TC:总成本;Si: 供应商i的供应量;Xi:是否选择i供应商,其值为0,1变量。

3.1.2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原则:1)如果所有供应商的Ti

3.1.3基础数学模型。第一种情况下,建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模型:

当满足采购提前期的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能满足制造商的需求,放宽提前期的要求,从新选出的供应商之中,选出最优的组合,依次类推。

3.2海外采购的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国外的零售商没有本土的商品供应商,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该零售商选择s,S存储模型——不允许缺货(极特殊情况除外,恶劣天气等)。因为,适量库存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销售的供应。只有综合考虑了经济订货批量与随机库存数量,制定出适合的库存数量及补货方案,才能够更好帮助客户改善和加快供应链的循环速度。

对于富有价格弹性的产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不变,需求量的变化很小,该公司利用移动平均数来预测第二个月的销售量,但是对某期促销的产品,需参考一些历史的增长比例,对需求量作必要的修正。

但是,国际贸易中的运输时间过长,需求预测是通过本月和上月的销售量以及历史促销产品的增长比例对未来的需求进行估算的,因此准确性不高。

由于各国的节日不尽相同,所以在供应商、制造商一方准备放长假时,进口方会增加库存数量,以备此期间段有充足的存货,但是外贸活跃时期,舱位紧张,因此企业和船公司作为长期合作的关系,每期船所占的舱位波动不要过大,以免货物不能及时上船,滞留在港口,造成不必要的费用。

库存成本主要由购入成本、订购成本、持有成本及缺货成本组成。某销售商为了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我们假设产品的缺货成本无穷大。这样的情况下,国外客户就会保持较高的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以免发生脱销,因去往某地的班轮周期为一个时间单元,故安全库存量可设为一个时间单元的需求量。

4算例

A生产企业收到进口方的订单后,根据产品的体积和重量等参数对订单进行调整,浮动范围为10%以达到装满一个集装箱的目的,防止箱中空隙过大导致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碰撞而损坏。如果进口方接受生产企业制定的形式发票,随后制定该批产品的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并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查看供应商们的原料库存(供应链中各成员属于合作的上下游关系),通过了解他们当时的库存数量、原料价格、价格折扣,供应提前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商及采购数量进行决策。图2为制造商A收到销售商B的订单。

从图2中可以看出订单下达日期为11月17日,船期为12月29日,40天左右的时间包括原料供应的提前期、生产、报关、检验、装柜时间,中小企业在接到订舱单之前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为了降低成品库存的水平,通常会选择接到订舱单确定出货日期时进行生产加工,再加上海上运输时间30天左右,所以整个供应链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应商能否能按时交货。综上所述,国外客户收到货物将是两个月后,对两月以后的需求作预测,准确度很难把握,这个过程中整个市场的运营情况,以及为了刺激消费推出的促销活动等,都可能导致需求量突然性地下降或上升。假设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价格不变的情况下,a产品一年的销售情况为需求量基本稳定。

平均需求量约为110单位,商品Y可分解为三种原料,此时共需要330单位的原料。

已知条件如图2所示,并且供应商1可保证供应120单位以上,供应商3保证供应其库存的50%。生产商要求采购提前期小于3天,此时供应商1和3满足条件,共需要330单位原材料,运用EXCEL的表的规划求解得出两个供应商分别供应212和118单位,此时总成本最小为18 680元。(注:本案例中的因素都是随机的,此次进货的供应商和数量有效性是有限的)

5结论

跨国采购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由于其特殊性,对于不同的阶段,实行不同的库存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优化。国外销售商也可以联合分布在各地的配送中心和仓库,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在中小制造企业中,库存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缩短原料的采购周期,不但能使下达采购订单时的原料需求更接近实际需求, 增加销售企业反应能力, 而且还能大幅减少生产原料的库存积压, 有利于库存的控制。灵活运用好的库存管理和库存成本控制方法,防患于未然,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虽然跨国采购中的库存控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是可以通过销售策略的变化达到降低库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家善,林晓群,高树林. 利用库存控制策略消除供应链中牛鞭效应[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8):96-97.

[2] 邓先明.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跨国采购[J]. 国际市场, 2008(7):78-80.

[3] 王锋,李旭宏,毛海军. 基于VMI和合作博弈的制造业供应链库存控制优化[J]. 交通与计算机,2007,4(25):42-45.

[4] 贾冬青. 零售业库存控制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5] 张静静.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安全库存相关问题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6] 李玉霞,王伯良. 零售连锁企业安全库存神经网络模型预测[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7-59.

[7] 彭志忠. 基于神经网络的供应链安全库存预测模型[J]. 管理现代化,2006(3):28-30.

[8] Thomas L. Landers, Michael H. Cole, Bryan Walker, Randall W. Kirk, The virtual warehousing concept[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0(36):115-125.

[9] 赵敏,崔南方. 备件的联合库存模式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04(6):9-12.

[10] 司书宾,孙树栋,蔡志强. 基于供应成本的维修备件协同库存控制模型及其算法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24(5):662-666.

[11] 童利忠,周洪浩. 基于VMI 的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3(534):87.

[12] 刘乃荣. 浅谈库存管理和控制库存成本的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161-162.

[13] 刘作峰,周晓晔,王艳茹. VMI在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物流科技,2004,28(112):63-65.

[14] 韩聪羽中,陆志强. 装配型企业采购件库存控制的研究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08,27(1):95-97.

[15] 王桂从,姜兆亮,李兆前. 协同供应下的库存控制及供应商选择[J]. 现代制造工程,2007(11):26-29.

[16]Douglas J Thomas, John E Tyworth. Pooling lead-time risk by order sp litting[J]. A critical revie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6(42):245-257.

[17] 杨超. 运筹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8]《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运筹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9] 丁以中,Jennifer S. Shang. 管理科学——运用Spreadsheet建模和求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