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孝
[摘要]在中美青少年德育的各种载体中,首属群体家庭在两国青少年德育中的职能差异较大,中国家庭承担着传承传统伦理道德的责任,美国家庭则承担着传承宗教道德观的职责。次属群体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等在两国德育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的学校作用突出,而美国的宗教则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新兴的德育载体,青少年NGO在两国德育中也日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青少年NGO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美国青少年NGO已较为成熟,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美,青少年德育,首属群体,次属群体,非政府组织。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18-04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迥异,家庭、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在两国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别。家庭作为首属群体的主要形式,在两国都是典型的传承伦理规范的载体,但具体作用又有所不同。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等作为次属群体的几种基本形式,在两国青少年德育中各自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除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之外,青少年NGO(非政府组织)这种新兴的教育载体,在中美两国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本文拟从首属群体、次属群体和青少年NGO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青少年德育的途径展开通观的比较研究。
1首属群体家庭的职能比较
首属群体又称作初级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都属于首属群体。首属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家庭作为青少年个体的首属群体,在中美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基本职能却有很大不同。
1.1中国家庭教育承担了重要的伦理传承职能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蒙养教育思想。例如,强调蒙以养正,主张当婴幼儿智慧蒙开之际就施加正面影响,开发其智慧,促使孩子更好地成材。强调教育贵早,“以豫为先”。再如,强调未成年人教育德教为先,提倡将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对婴幼儿期、少年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施行不同的养成教育内容。此外,强调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主张从青少年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进行教育训导,并注重良好环境对其品德形成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更加注重家庭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并承担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伦理规范和伦理道德传承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明洗礼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影响深厚的传统伦理道德,如忠国家、孝父母、敬长辈、讲谦让、重诚信等。除去一些带有明显糟粕性的封建文化残留外,很多优良的传统价值理念还值得继承和发扬。中国家庭从小就注重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分清对与错,培养其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孩子伦理规范的教化,将纲常伦理教育作为对其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例如对孝悌伦理的宣扬和对血亲伦常的灌输等。此外,中国家庭注重对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教化,是传统社会道德教育的首要执行者。例如,父母从小就会教育子女要懂得尊敬长辈、谦和忍让、诚信友爱等,并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这样的伦理意识。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则要求公民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尊老爱幼敬贤、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待人和气、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等。中国的家庭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受社会主义教育的家长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同时,家长对社会主义公德中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等道德规范的日常践行也会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对子女具有不可忽视的感染力。
1.2美国家庭教育承担了部分宗教教育职能
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严格的伦理规范,中国的家庭在伦理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美国作为基督教文明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的伦理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基督教文明中的宗教价值观深深地规约着美国的伦理道德,而家庭则在宗教伦理的传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美国人对宗教的信仰,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尤其在孩童时期的未成年人,对于宗教的热情、信仰等深刻地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宗教选择和信仰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宗教观。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回答“你的家庭在形成你的是非信仰中起多大作用”这一问题时,在“悠闲的一代”中,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回答“起极大作用”[1]。例如,每逢宗教举行活动,参加的青少年很多,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随父母去的。因此,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与父母的宗教观往往相同或接近。
另一方面,美国家庭还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公民宗教”信仰。所谓公民宗教是把上帝的意志和民众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结合起来的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公民宗教是美国社会的凝聚力量,是在一体化的国民生活与信仰多样性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体现着美国的民族精神。或者可以说,公民宗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国民认同感和国家道德。除了作为国家行为的铺天盖地的灌输,美国家庭中的父母在对青少年的公民宗教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美国家长由于受封建家长制旧意识影响不太严重,常常采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子女从小能体会到美国式的民主、平等价值观。再如,很多美国家长喜欢将自己一辈子奋斗中最精彩的部分讲述给后代,突出人格和精神的力量,向他们传输美国式的奋斗精神。
2次属群体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的职能比较
次属群体又称作次级群体,是用来表示与首属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宗教、社区、大众媒体等。一般说来,次属群体规模比首属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2.1中国青少年德育中学校作用突出,其他为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学校教育及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主义中国更加重视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教育渠道之一。从狭义上说,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包括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例如道德知识、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以及道德信念等。从广义上说,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民主自由观念、法律法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教育等。
中国学校主要通过这样几种途径开展学生道德教育:第一,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例如,中国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开设了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和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品德修养常识、法律知识、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国内外时事政策等课程;第二,党团组织和党团活动等。中国无论各级各类的学校都设有党团组织。例如,在高校中,党团组织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功能,尤其是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的重要方式;第三,各种课外活动。中国各级学校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国情、体验中国文化。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加强传统文化和伦理教育,使其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伦理和道德文明。
中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但作为青少年德育载体而言,宗教在中国的作用是有限的。社区、大众媒体等次级群体在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中国城乡中的居民小区、某些行业成员的宿舍区、乡(村)民聚居区(点)等,以及与它们相配套的居(乡)民委员会、治安组织、粮油副食店、文化娱乐场所等,还有各居民区制定的公约、乡规、守则等等,是社区概念在中国城乡的具体实现内容[2]。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中国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属于典型的隐性教育形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社区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并通过这些活动向其教化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帮助其增强道德认知和是非鉴别能力。
大众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报纸、书籍、刊物、网络等。在中国,它们是党和政府进行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青少年教育基本途径之一。例如,通过向学生发放具有道德和政治教育意义的书籍,在电视上播放有关社会公德教育的公益广告,拍摄关于榜样学习的教育影片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青少年德育的作用。当今时代,网络等通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教育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来说,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中国开始日益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这也是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待提高的领域之一。
2.2美国青少年德育中宗教作用突出,其他并存
如前所述,美国非常注重宗教伦理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宗教在青少年德育中作用突出。作为基督教文明国家,虽然美国的科技发达,人们普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但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在美国国民的精神信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方面,美国通过基督教道德教育来建立美国式的道德基架;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公民宗教”教育来建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美国式奋斗精神。因此,在美国国民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中,宗教具有突出的地位,很受重视。例如,虽然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在形式上同宗教分离,学校不可以支持或带领学生去相信某个宗教,但其课程可以教学生认识宗教,并允许学生参加宗教活动,而且如果当学校活动和学生的宗教信仰相抵触的话,校方不可以勉强学生参加校方活动。
美国的学校担负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职责。虽然美国历来鼓吹教育的民主性和互动性、反对单向的灌输式教化,但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灌输式教育。例如,在美国,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与德育相关的课程,如社会课、公民课、历史教育课、政治和法律课、宗教教育课等。上世纪末,美国开始明文规定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读、写与是非》,副标题就是《学校教育中“回归基本课程”的教育逐渐包含了教育》,这篇文章反映了美国学校在德育中的地位被重新重视了起来。
社区教育也是美国独具特色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之一。美国的社区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治安、教育、宗教生活、生活服务、娱乐等。对青少年而言,社区教育是以发展相当于高等专科职业学校的社区学院作为重点,把社区教育主要看做是社区学院的一个社会职能,重视发挥社区中心学校和大学的普通教育学院推广部的作用,通过社区学院进行高级职业教育。
在美国,传媒对公民往往起着一种导向性“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力工具。在众多的大众传媒中,电视、电影、广播、电脑网络、书籍、报纸等是最重要的载体,这些载体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教育架构,将美国式精神和道德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例如,电视原本作为一种娱乐性工具,却同时扮演着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工具,历次美国总统选举进行的政治宣传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再如,好莱坞电影不断拍摄出反映美国式政治精神和道德观念的“大片”,表面上是一种消遣的物品,实际上却不仅教化了美国青少年,而且将这些价值观输出到了世界各地,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青少年NGO的职能比较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中国NGO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青少年类的NGO组织也相对较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相对有限,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美国NGO已经非常发达,相关的青少年性质的NGO也已相当发达,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1中国NGO青少年德育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
总的来说,相对于美国有众多NGO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些社会团体、教育基金、学生组织、大学协会组织等,中国关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对其具有直接影响的NGO并不多。例如,尽管中国青少年社会团体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除了多数规模很小的组织以外,少数较大组织都带有一定政府性质,如多年来为首都社会服务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虽然具有一定的非政府组织特性,但基本上还是在北京共青团领导下工作的。再如,较大的教育基金多是政府性质的,如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是2006年经由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支持发起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另如,虽然中国的学生组织和大学协会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但也大都具有官方组织色彩。
尽管如此,近年来中国青少年NGO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对青少年道德和素养提高有所影响的NGO。例如,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各类青年NGO组织浮出水面,从事各类志愿活动,无论是在抢救人员、筹集运送分配物资、人员心理疏导、灾后重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值得尊敬的奉献精神,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青少年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素材。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在募集资金,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很多年轻人组成的数以百计的小规模NGO,如“5.12昆明救灾援助组”、“广东狮子会”、“自然之友”、“厦门绿十字协会”、“福建同仁”、“麦田计划”等,都在抗震救灾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细致专业领域,如心理救助、学校重建、孤儿抚养、个案关怀、家庭回归、社区建设、文化恢复等方面甚至具有一些政府部门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NGO行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演绎了青年人追求品德进步的动人事迹,为青少年品质德行的修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总之,中国青少年NGO发展刚刚起步,但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虽然影响力尚小,且有资金不足、经营散乱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随着中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推进,中国青少年NGO必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3.2美国NGO青少年德育已经较为成熟
在美国,有各个阶层、各种成分的青少年组成的社会团体或志愿者活动组织,如城市志愿队、和平队、环保队等。美国教育家认为,参与社团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志愿活动可以对青少年起到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的作用,因此道德品质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例如,以“重视品质同盟会”(The Character Count Coalition)和“品质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为代表的民间机构,定期举行研讨会、建立资料库、出版教材,并帮助社团组织开展“品质教育”活动。再如,美国的很多志愿活动组织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参加环保服务、贫困支援活动等,从而培养其责任感,提高道德修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教育基金在美国青少年教育中不仅起着提供充足资金的作用,而且起着提高青少年道德修养的辅助性作用。例如,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s)和在它之后成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s)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规范的运作模式,并至今对美国教育事业产生着影响[3]。这些基金一方面向教育事业资助了丰厚的资金,通过其选择性的支持来影响美国教育结构,另一方面也通过它们的“基金精神”,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人的教育观,并用这些基金所倡导的服务精神、政治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深刻地规约着基金所覆盖的所有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规范。
学生组织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是青少年自己组建并负责管理的组织,其中多数都属于非政府组织。例如,基督教青年会(YMCA)就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美国50多个州中40多个州都有由YMCA赞助的“青年政府”(Youth In Government,简称YIG),让中学生来模拟政府运作,学习行使民主权利,锻炼领导才干,激发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培养其良好的品质素养。这种实实在在的民主实践,对年轻人的价值观、社会观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经在这样的“学生政府竞选”中“当选总统”。这些类似的学生活动,直接影响着成长期的青少年,对他们的政治观、社会观和精神素养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在美国,大学协会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协会中,有的是“半政府”性质的,有的则是非政府性质的。例如“美国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协会”与“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就是具有“半政府”性质的大学协会组织,“美国教育理事会”与“美国州立大学和学院协会”则是全国性的、非政府性质的高等教育协会[4]。非政府性的大学协会组织一方面以代言人的身份与政府、社会“对话”,另一方面不断实践着其组织精神,提倡教育的公平,倡导大学生教育中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学生教育的全面发展。此外,有的大学协会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如募捐、灾区救助、社区服务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基本的道德素养,从而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其品德修养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在美国,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影响的NGO组织还有很多,这种新兴的、发达的NGO教育形式对中国这样一个NGO教育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9:83.
2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
3 [美]阿尔巴赫,等.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3.
4胡娟,李立国.大学协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Comparative study on ways of teenager
mor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ONG De-xi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As far a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primary group,families,play a different role in the two countries,that is,the Chinese family takes a responsibility of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 but the US takes a responsibility of inheriting religious ethic of Christianity.On the other hand,the secondary groups such as school,religion,community,mass media,also play quite different roles in the same field in two countries.For example,in the secondary groups,school is the first strength in China but religion is the first one in US accordingly.Furthermore,as a rising way of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NGO is increasingly playin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teenagers' moral education both in China and US.Definitely,relative to the straggler China,American youth NGO is mature and laudable,but the former actually now expan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China and US,moral education of teenager,primary group,secondary group,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