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佳
提要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相继倒闭,英国的巴林银行、日本的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以及法国的兴业银行是其代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也案件频发,中农信、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导致上述银行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观念偏差。不少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认为,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有了这些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实际上,规章制度只是内控机制的一部分,内控机制应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机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中,有些制度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不能为实际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导。同时,很多内控制度分散于各个部门和岗位中的,缺乏整体性,没有全面覆盖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体系。同时,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业务的不断创新,不少商业银行没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也未能及时针对新业务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从而出现了制度上的“真空”。
3、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督职能有待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部门绝大多数都是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而存在,独立性较差,不能单独行使监督职能。内控部门要对所在行的行长负责,对审查出来的问题不经行长同意不能上报,不能独立做出处罚。另外,内控部门的监督具有滞后性,基本都是事后监督,没有渗透到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4、风险评估体系有待完善。首先,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尚未设计出一套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其次,风险评估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信贷风险,对其他风险和一些新业务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此外,风险评估的制度约束力较弱,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处于软约束阶段,而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容的授权分责管理也执行不严。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纠正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改变“内部控制就是规章制度”的观念,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同时,应当号召银行全体员工树立内控意识,在银行内部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部控制观念深入人心。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对现有的内控制度中过于简单和不明确的部分制定详细可操作的细则,使之能够对实际业务进行指导;二是在设立新机构和开展新业务时,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先建立内控机制,再审慎稳步的发展,防止出现制度上的真空和管理上的盲点;三是要针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对原有的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以降低经营风险;四是要打破现有的按产品、按部门设立内控制度的模式,对全行的内控制度进行重新整合,从整体上提高内控制度的约束力,加强岗位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3、提高内控部门的独立性,强化其监督职能。首先,应当对银行内部组织机构进行改革,使内控部门独立出来,避免受所在行管理人员的牵制,保持其充分的独立性,并且应当给予内控部门足够的权力,从而做到内控部门敢于监督,提高其监督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改变滞后监督的现象,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实行联查制度和追查制度相结合,加大监督力度;再次,应当将监督重点从以往的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4、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首先,要改变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的局面,设计出一整套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模型,以此来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风险计量的精确度和风险预警的准确度;其次,应注重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不仅关注信贷风险,还应当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种类进行适当的关注;此外,还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约束力,以全面提高整体风险控制和局部风险控制的水平。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海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
[2]刘晓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决策与信息,2008.7.
[3]潘青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学之友,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