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观教育初探

2009-08-17 03:34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

张 燕 侯 东 冯 昕

提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然而不可否认,个别大学生党员加入党组织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与入党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党员观教育,探索教育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扩招政策至今已近十年。随着高校学生总数的迅速增长,学生党员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如今,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已逐渐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在党的关心和培养下,高校党组织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牢记党的宗旨,积极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但是,在看到高校党建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对高校学生党员提出的要求与现实状态之间是存在差距的。

一、高校学生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学生党员缺乏理论素养。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名学生是否符合入党条件的一个先决标准。有些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存在着片面或错误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成绩好、能力强就代表“先进”,因此只埋头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社会活动,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一部分人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不认真提高政治修养,甚至将过组织生活视为负担。这使得他们对政治漠不关心,造成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政治敏锐性退化,对一些错误思想缺乏辨别、抵御能力,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

(二)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带有功利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大学生们树立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主体意识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积极观念;另一方面由于思想不成熟,受利益驱动机制的影响,部分人显得急功近利,用“实用”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为获取党员称号、捞取“好处”而争取入党。这造成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表现非常积极,入党后就认为“大功告成”,因而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工作不认真、参加活动不积极,出现“入党时一身汗,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前革命化,入党后一般化”、思想滑坡、自我放松等倒退现象。

(三)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不注意提高思想修养和受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欠佳: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能艰苦奋斗,骄傲自满,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脱离群众;或“见困难就让、见好处就上”,欠缺服务和奉献精神:或“独善其身”,没有协作观念,不能起带动作用;或是非观念不强,“明哲保身”,不敢与错误行为做斗争;更有甚者,完全忘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各种思想纷繁复杂,少数高校学生党员出现上述情况有一定的必然性。对此,我们必须防微杜渐,从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支部建设及岗位建设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党员学生的党员观教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机制。

二、建立有效的党员教育机制,着力培养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员观

(一)从严把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入口关,培养学生党员的党员观。发展新党员是学生党支部的一项经常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工作。严格依据党员标准把好新党员的入口关,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严格把关的关系,始终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放在首位,严把入口三关,即培养教育关、素质考察关、程序审批关。

1、培养教育关。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中,整体教育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核查、有总结;单个培养要做到有专人负责、组织上督促检查。那种低年级时不发展、少发展,到高年级时突击发展的做法是不当的。在发展党员时应当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原则,注重党员的结构分布和梯队建设,保证党员队伍稳定发展。

2、素质考察关。在确定党员发展对象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考察评价。根据综合考察评价结果,经党员充分酝酿后,由支部确定近期发展对象,并上报院、校党组织批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考核要全面客观,从思想觉悟、现实表现、组织纪律、群众观点,以及带头作用等方面进行。

3、审批程序关。党支部在吸收新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认真记录实际情况,准备有关档案材料。在向上级组织部门上报发展名单及材料前,要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过程、素质考察情况及档案材料进行全面审查。

对一名新党员来说,发展阶段是其党员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党组织要充分依托各级党校,采取各种形式,教育每个学生党员牢固树立起党员观念。只有使党员观植根于每个新党员的心中,才能确保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先进性作用,确保他们不仅仅是组织上入了党,而且在思想上入了党。因此可以说,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是确保学生党员形成正确党员观的基础。

(二)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观。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委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学生组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和高校团组织、学生会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党、团、学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网,是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的战斗堡垒。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是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强化学生党员党员观的重要保证。

1、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关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在高校学生党员这支特殊的队伍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的教育,及时组织学习党的各项最新理论、文件和精神,让支部成员切实理解和领会其深刻内涵。理论教育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新老党员座谈会、党校培训、演讲竞赛、征文活动等,同时树立一些优秀的学生党员典型,以身边的实际事例教育广大党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正人,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使学生党员对党支部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强化学生党员们的党员观。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加强组织建设,应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应该在广大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中选拔优秀分子担任支部书记

和支部委员:应该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使党在高校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得到贯彻执行;应该严肃党的纪律,建立健全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同时又要使党内生活民主化,使支部成员互相团结和沟通协调。要努力使学生党员对高校党支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观。

3、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优良的作风,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员先进性的有力证明。“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高校学生党支部也应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广大青年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同一些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做斗争,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始终保持纯洁,保持先进。教育每个党员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生活做法,才能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代表作用,从而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观。

(三)加强群众监督机制,巩固学生党员的党员观。少数学生党员由于入党动机不纯,在入党以后滋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不良思想,甘愿和普通群众一样,不再力争先进;更有甚者,极少数学生党员自以为有了“党员”的铭牌,便自满起来,自高自大,在学生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坚持党内审核监督的同时,一定要保障党外监督渠道的通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如设立党员监督流动岗,要求学生党员全天佩带党徽或爱心标志,让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党员,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监督的范围;也可以在传统的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每年开展一次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民主评议。参加评议的群众包括年级团学联中代表、班级代表以及宿舍代表中的非党员。这些人应该是对被评议人相对熟悉的,党内评议由党员投“互评票”,党外评议由群众投“参评票”,综合“两票”得票情况,对党员作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结论。“两票制考核结果可以和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及其他的评优评选资格结合。总之,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是否合格的最高检验就是看人民群众对他是不是满意,建立起畅通的联系群众通道,把党内语言和党外评议结合起来进行学生党员的综合评审,才能确保学生党员的党员观不断巩固。

(四)创建岗位平台,实践学生党员的党员观。共产党员并不是为了索取,而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生党员也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应落到实处,当周围的同学需要帮助时,学生党员必须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学校可以将学生党员安排在各个学生工作岗位上,既为学生党员们提供了服务同学的机会,也方便学生群众对他们进行监督。广大学生党员应该充分利用岗位平台,热心周到地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帮助,检验自己的党员意识,实践自己的党员观。大学生党员可以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岗位平台其实有很多,党的基层组织需将这些岗位平台合理整合规划,每一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同时又不会“资源浪费”。概括起来讲,这些岗位平台主要有:团学联、社区、各类学校组织(如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人才服务公司等等)、探索中的党团联系人制度等。

以学生党建为核心的团学工作平台的建立,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党支部成为“育人”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学生党员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审时度势地主动调整团学工作的侧重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团学工作平台。在机制和框架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学校党委总体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学院党委(党总支)具体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同时在学生评优、社会奖学金、单项奖的评定、综合测评以及学生各类优先典型的选树等方面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在思路和导向上,要体现学生党员教育的中心地位,做到“学生党员教育”这一核心渗透到团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操作和落实上,要强化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中的作用,突出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大方位、大主体的确定,突出学生党建工作在团学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实现对团学工作的全面带动。

目前,高校由于毕业生工作和学生日常工作的需要,往往在团学组织之外还设立了一些特殊职能的为大学生进行服务的组织,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就有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负责和企业进行联系,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充分机会和信息)、人才服务公司(主要负责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等等,而这些组织中也活跃着许多大学生党员的身影,对党组织而言,就要把这个工作平台和对这些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和教育相结合,积极地引导这些党员在其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从而带动一片,影响更多的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融入社区管理。针对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学生生活园区功能增强的新情况,要逐步推进党员教育进学生生活社区的力度,探索社区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各楼栋成立党建工作小组,楼层设立党员责任区,推行宿舍党员挂牌制度,生活园区试点建立学生党员活动站、服务站、学生党员示范岗或党员之家。在社区中为同学办实事、解难题、建文明、创新风,主动开展“党员就在我身边”、“有困难找党员”等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凝聚同学的特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组织把学生党员在社区中的表现情况和党员的考核、评优等挂钩,逐步探索一条社区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路子。

在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中积极探索党团联系人制度,主要工作形式为:按照专业就近原则,每个(或两个)党员与相应专业团支部建立工作联系,在初级阶段是1-2名党员联系一个团支部,适用于低年级开展工作:高级阶段是一个党小组或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团支部,适用于高年级开展工作。学生党员以学生党支部特派员的身份参与团支部建设工作,联系人应向所联系团支部成员公开联系方式。采取平常口头汇报与文字动态报告的形式与年级党小组进行交流情况,其中动态报告每学期两次,第八周和第十六周各一次;遇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将独立递交动态报告。动态报告应包括所联系团支部动态部分和自我思想汇报两部分,其中团支部动态部分包括思想动态、党建动态、团组织生活动态、活动开展、学习和生活帮困及解决方案等部分组成。该项制度一方面使学生党员在日常活动中找到发挥作用的岗位平台,密切党团之间联系,便利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便利党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同时可以把学生党员在党团联系工作中的表现和党员的考评相联系。

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的使命神圣而艰巨。在学生党员中牢固树立党员观念,是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在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工程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述学测评”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意识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