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刺绣

2009-08-17 05:26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马尾丝线织物

潘 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满、蒙古、仫佬、羌十八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贵州高原文化,其中的刺绣更是以其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在中国民间美术的百花园地中。

贵州少数民族刺绣与我国蜀、苏、粤、湘四大名绣和广大汉族民间刺绣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首先是刺绣题材的不同,蜀、粤两地的刺绣主要以自然风光、世俗生活为表现对象;苏、湘两地刺绣多以文人画稿为蓝本;广大汉族民间刺绣多以传统吉祥题材和戏文故事为主要内容。而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则更具古老文化的特征及浓重的巫术气息,其刺绣内容多为本地区本民族的神话、古歌、史诗中的自然神、英雄神、图腾神、祖先神以及各种记事表意的艺术符号。其次是刺绣材料上的差别,四大名绣除粤绣有金银、扎雀毛、马尾以外,其它则多用丝线、丝绒、丝绸为主要材料。相比之下贵州少数民族在材料选择上要随意得多,品种也丰富得多,它包括纺织、金属、化工、玻璃、纸、动物、植物、石八大类几十个品种,如当地产的土布、麻布、绸面、棉线、麻线、丝线,蜡染布,锦面、蚕箔、马尾、贝壳、石头、薏仁珠,外地进入的铜钱、铜扣、铜片、锡、锡箔纸、金箔纸、银箔纸、剪刀、纸、玻璃、塑料扣、绫罗绸缎,以及工业棉布、化纤线、化纤布等。第三是对于各种材料的加工处理和制作工艺,贵州少数民族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四大名绣对材料的加工有剪裁、劈丝、染色、熏、蒸,其中粤绣还有捻金银、捻孔雀毛、缠马尾,贵州少数民族除掌握上述加工方法外,还发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工艺,如编辫、折皱、戳嵌、堆叠、剪贴、缠绕、铺茧、串结、缝缀、破丝、挑花等技法。

编辫法,是用一个简单的木凳架子为工具,将四根或四根倍数的丝线或棉线栓在木凳架上,编结成一条扁平状的辫带,用它在绣底上由外向内顺着底稿纹样的走向,盘缀出纹样形状。采用这种方法绣出来的作品,风格粗犷朴实,有明显的浅浮雕效果。

折皱法,是在编辫的基础上对辫带进行变化利用,即用针与手指配合将辫带顺着底稿纹样走向,折成一道道皱纹,每折一道皱纹就用线将其固定成型,一直到完成图案上的主要纹样。使用这种技法制作,绣面上往往出现一条条丘峦状的纹饰,比起前一种辫绣来它更加富有立体感,风格也更为粗犷浑厚。另外还有一种折皱形式,也是用编好的辫带,在织物上进行盘缀,但要将它折叠成一个个小三角,并用线将三角固定住,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既厚实又牢固的小疙瘩。

戳嵌法,这种方法使用在被称为“锡绣”的过程中。以锡为刺绣材料是剑河县苗族女性的独门绝技,其过程是先将锡溶成约0.2公分厚的薄片,再剪成一个个“[”形的锡钉,然后按照图案纹样要求,将锡钉一个接一个的戳入织物,贴平正面,将背面的钉头扣紧,使锡钉牢牢地嵌住织物,并组成连续的云雷纹、万字纹等。用锡钉嵌出的绣品,看上去既沉着厚重,又亮光闪闪。由于锡料有限,当地苗族女性就用香烟盒内的锡箔纸来代替锡进行刺绣,收到同样的艺术效果。

堆叠法,是用各色绫绸作为刺绣材料,绫绸先要用白芨汁浆洗过,然后剪裁、折叠成一个个小三角形或长条形,将这些三角形或长条形的绫绸,一层压一层地堆叠在织物上,每叠一个就用线把它钉牢,最后堆叠出来的图案纹饰清晰、层层递进,象线刻一样分明,如鱼鳞一般有序。

剪贴法,它是我国民间广泛运用的一种刺绣技艺,比如汉族女性的云肩、儿童的肚兜、布老虎等都采用此法制作。贵州少数民族对剪贴法的运用有多种形式,这里略举三种:一是剪剔成纹,它是将面料根据图案纹样的形状进行剪裁,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井直接粘贴于绣底上,再用其它针法对纹样的边缘进行滚边,形成清晰独立的刺绣纹样。二是拼色成图,是根据刺绣图案由众多小单元组合而成的特点,将各种彩色面料按照每个小单元的形态进行裁剪,再将它们进行拼合沾贴,并用各种针法对这些小单元的拼合处做补绣,最后形成一幅由不同形状、不同色彩构成的美丽图案。三是贴面加绣,是将各种面料根据图案组合情况剪成相应的部件,然后在这些不同的部件上加绣各种不同纹样。这些纹样内容既有相互关联的也有毫不相F的,前者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形式反复出现,形成大面积的刺绣画面,而后者是由一些性质不同、物种不同的形象的大融合,比如A块面上是天上飞的禽鸟,B块面上是地上奔跑的兽类,c块面则是水中游动的鱼虾,一幅图案中有日月星云、有花草树木,有世俗画面、有神灵世界,可谓挫百物干指端,收万象于一幅。

缠绕法,贵州少数民族既保留了传统的打籽绣技艺,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绞绣、马尾绣、盘筋绣等缠绕技法。打籽绣是由于在绣面上留下的线圈如同芝麻粒或蔬菜籽一样,因此得名。它是刺绣时用针将线全部引出绣面以后,将针尖靠近绣面,用线把针缠绕一圈或两圈,在距离起针两根或三根纱的地方下针,将缠绕的线圈钉住,作品完成后,绣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一样的圆形线圈。绞绣是织金县一些苗族的刺绣手法,其做法是用一根丝线作芯,再用丝线对它进行缠绕,然后用它在绣面上盘缀出一朵朵清晰的小花。马尾绣是对以马尾丝作为刺绣材料的叫法,它也是缠绕绣的一种形式,贵州的马尾绣有两种,一种是凯里市舟溪苗族的马尾绣,方法是用绸缎或者茧箔做绣底,直接用马尾盘成纹样的边缘,纹样中间以其他的方法进行填绣。另一种是三都县水族的马尾绣,做法是以一根马尾丝为芯,以白蜡线对它进行缠实绕紧,形同小提琴的弦一样,然后用它作为刺绣纹样的轮廓线,盘缀于绣面上,再用其它针法对空隙处进行填绣,完成全部作品。用这种方法绣出的作品,线条流畅、轮廓清晰,犹如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错金银工艺,又有明清时期的珐琅掐丝效果。盘筋绣,其技法与马尾绣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点,不同的是盘筋绣的材料是白棉线或丝线,而不是马尾,相同的是缠法一样、用它作为刺绣纹样的轮廓线也一样,比起马尾绣来盘筋绣表面少了些流畅感,却多了些厚实味。

铺茧绣,流行于榕江、丹寨、凯里、三都交界一带,它的具体方法是事先用一块布料或者纸张铺好,让蚕吐丝于上面,并染上各种颜色,然后用它来做刺绣底子,绣出各种花卉鱼乌纹样,这种刺绣手法一般用于当地的百鸟衣,或者儿童襁褓。

串结法,它又分为穿串和结扎两种形式,穿串是用线绳将薏仁珠一类果核、贝壳等颗粒状材料组合起来,使它成为串珠形状,用来装饰绣面。结扎是用线绳将鸡毛、丝穗等散状材料束缚起来,变成垂花、缨络形状,它也是用来装饰刺绣的。

缝缀法,它是将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固定于绣面的一种手法,有各种形式,比如缝钉、嵌缀、悬吊等。

破丝绣,又称劈丝绣,以台江县施洞镇的破丝绣最为有名,先将各种彩色丝线劈分成极细的丝缕,并用皂角油对它抛光定形,然后用它来进行刺绣,在用色上面它不同于苏绣、湘绣,而是各色单独使用,或纯红或纯紫或纯白,各种颜色之间没有穿插过度,只有硬接硬碰,对比强烈,反差极大,但绣面却莹光闪闪,熠熠生辉。

挑花,贵州少数民族的挑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平挑。即用单针在织物经纬线或对角线的每根纱上挑出一道短纹,所以又称为一字挑花;第二种是十字挑,即用针在织物经纬线的十字架上斜挑两针,形成“×”形花纹。第三种是排针挑,即在织物上数纱运针,形成并排的长短线,由于织物被成排的各种彩色丝线绣满,并形成各种几何纹样,绣面犹如锦面一样紧密厚实,非常美观,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纳锦绣”。

猜你喜欢
马尾丝线织物
一只小风筝(下)
打造活力满满的马尾
盗贼用细丝线入室作案
草蜢掉进井里了
扎马尾
可爱“丸”法
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神奇织物 可精确感知人体温度
风筝
图说纺织
混纺比和组织结构对棉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