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爽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实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07家,接待观众1.54亿人次,是2007年的1.6倍,今年预计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将增至1300家以上。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多,它们摆脱了以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秘气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免费博物馆,让更多人走进文化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了城市居民最便利、全面的文化接受、普及和教育任务。这一部分场馆的免费开放,不仅仅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知识素养、提高城市总体形象和文化品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化标志打造,也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很多人到一个城市旅游,都会选择到博物馆、纪念馆去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就像是一扇窗户,将这座城市最精华的部分展示出来,而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这也是其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比如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将本地的历史文化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从而形成了当地的精神文化载体。它们利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向公众传播自然、历史、考古、艺术、科技和综合人文信息,是人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免费开放,无疑有利于民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免费开放,也使“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口号真正落在实处。
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免费开放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到位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长效机制”的建立,更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免费图书馆,让更多人爱上读书
2008年2月3日,首都图书馆宣布,北京市公共图书馆131家“一卡通”成员馆自2月6日起免除10元的“一卡通”工本费,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办卡。国家图书馆自2008年2月7日起免费开放,读者凭身份证就可直接入馆,春节期间读者流量比2007年同期每日增加1000人次以上。在人口不多的珠海,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当天,也迎来了近3000名读者,其中不乏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影。
2009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中显示,2008年成年人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比上一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上一年增长0.14本。但是,超过六成的国民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表示不满意。从春节期间各地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读书热看,并非人们不愿读书,而是人们希望得到免费或足够低收费的读书机会。
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逐步实行图书馆免费开放,也让更多的人重新坐到了书桌前。每座城市的图书馆都有着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藏书,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所以很多人到某个城市旅游,也很希望到图书馆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气息。
地方图书馆馆藏文献作为当地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重要工具。这些藏书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既有古代文献,又有当代文献,它记载着当地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为旅游部门突破传统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价值、开发新景点、编写书籍和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此外图书馆还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当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领略当地旅游的独特风韵。
将数据库刻录成光盘销售,对游客来说,更是一份难得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留下的不仅只是关于城市的记忆,更有随时可观可感的文化纪念册,同时又开辟了一个宣传城市的途径,使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生命力。
免费美术馆,让更多人欣赏艺术
北京的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艺术旅游景点。这里,进大门没有门票,进画廊没有门票,看展览也没有门票,您只管来,来了可以随便转转,随便看看,随便拍拍,除了停车场,没有人伸手向你要钱。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些人有中国的、外国的,有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也有住在周边的大爷大妈。来这里没有别的目的,也许只是遛弯,也许是来提高业务水平,这都无所谓。因为,只要你来了,就会欣赏到新兴艺术家、老牌艺术家、知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装置艺术……接受一次艺术的熏陶,也许本来就该如此简单。
但是全国也没有几个798,在我国存在更多的是壁垒高筑、门票高昂的美术馆,很多人有着同样的困惑——为什么美术馆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
很多美术馆都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文化自主性不足和公共性不足。具体而言,前者表现为展览策划不强和布展方式比较单一,服务对象更多是艺术家,而非公众;后者则表现为忽视今天社会审美的丰富性,没有脱离单纯办展览的局限,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环节没有完全打通。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文化场所回归大众的有益尝试,因此也不能使美术馆艺术与大众审美脱离,否则美术馆的存在和发展会失去肥沃的土壤。
2007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七成以上中小学生从未进过美术馆或博物馆,除了重大展事,美术馆门庭冷落在上海似乎已成了正常现象;而在2008年的春节期间,上海美术馆率先免费开放7天,并规定以后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及国定假日为免费开放日;刘海粟美术馆也宣布从大年初一开始永久性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为上海博物馆带来了大量人气,尤其是普通游客的数量远超平常,一改过去除了专业观众光顾,门可罗雀的状况。一些前来参观的游客纷纷留言,赞扬该馆的这一举措,一位不留姓名的女游客甚至专门送来一束鲜艳的红玫瑰。这说明,对于很多人而言,美术馆是充满了吸引力的地方,并且完全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无论是博物馆也好,美术馆也罢,它们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进而了解它们,并从中不断地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它们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养、丰富城市的旅游文化、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等也应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免费开放后客流量大大超过接待能力的情况,各开放单位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参观线路等措施,使免费开放度更大,并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让“打开的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