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寒
2006年10月31日8时30分,霍英东的灵柩车从协和医院南门缓缓驶出,径直开往首都机场。此时,一架专机已等候在那里,准备载他返回香港。这是老人的遗愿。
困苦童年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全家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甚至被叫做“水流柴”、“蛋家仔”,意思是无家无业的人,像水上漂浮的柴片一样到处漂流。
1922年秋天,霍英东在舢板上出生了。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钊,后来改叫霍官泰。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暴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母亲再也不敢居住在舢板上了,她带着霍英东和两个女儿,搬进了湾仔的棚户区。母亲勉强维持着驳运的生意,还为船员洗补衣服,艰难地养活一家人。
母亲不识字,在经营中常常吃亏,所以她坚持让霍英东去免费的新梅小学读书。天资聪颖的霍英东,学习极其刻苦,偶尔有考试成绩在第三名以下,他就觉得脸红,感到对不起母亲和姐妹。小学毕业后,他在皇仁书院读中学。读到中学三年级时,日本侵略军打到了广东。家里再也交不起学费了,霍英东也不愿再死啃书本。他恳求母亲说:“我已经是18岁的男子汉了,让我干活吧!我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母亲终于含泪答应了。
底层的奋斗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身体单薄,刚上岗就被辞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很多机器设备,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坏的价格。霍英东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一有机会就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物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霍英东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他兴高采烈地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可是由于他经常冒险,母亲在生意上不肯信任他,也不肯给他钱。霍英东正在着急,一个工厂老板恰巧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这笔生意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为霍英东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创新带来财富
朝鲜战争刚结束,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时,霍英东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有一天,有个老邻居到工地上找他,说是要买楼。霍英东抱歉地告诉他,盖好的楼已经卖完了。邻居指着工地上正在盖的楼说:“就这一幢,你卖一层给我好不好?”霍英东灵机一动,说:“你能不能先付订金?”邻居笑着说:“行,我先付订金,到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给我,我就把钱交齐。”两人成交了。
霍英东大受启发。他立刻想到,完全可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订金来盖新房!这个办法不但能为他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大大推动销售!因为房产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想买一幢楼,就得准备好几十万元的现金,一手交钱,一手接屋。当时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房产,所以房地产的经营也就不可能太兴旺。霍英东采取房产预售的新办法,只要先交付10%的订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
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霍英东把这叫做房地产业的工业化。人们不得不承认他这种创造性的经营方式。霍英东担任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被人们戏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20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需要的劳力多,投资大,而获利相对较少。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必将有大发展,1961年底,他花费巨款,从泰国进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为“有荣四号”。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淘沙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赢得了利润,淘沙船成了神话中的淘金船!
“特级体育大使”
身为亿万富翁的霍英东,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热爱体育事业的霍英东就积极努力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应有的地位,为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1974年,他以香港足球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亚洲足球协会会议时,努力争取了多数会员国的支持,恢复了中国在亚洲足球协会的会员席位,为中国全面恢复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其他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打开了广阔的通道。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出了个特级体育大使霍英东!1979年霍英东成立了总资产达15亿港元的基金会,用以在内地办好事,其中不少款项用于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霍英东率先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中国温泉宾馆,从公路到桥梁,从体育基金到残疾人福利基金,从暨南大学到英东游泳馆……霍英东的总投资在10亿港元以上。他一再表示,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并不希望把钱留给子孙,只想在去见祖宗之前,能够替国家和人民出一点力。
霍英东曾在前几年多次向朋友提及自己当初发家的“无意中爱国”。朝鲜战争期间,他出于赚钱的需要,冒着港英当局和海盗的双重威胁,为新中国秘密运送了大量“禁运”物资。这是发财的生意,同时也成为霍英东与新中国生死与共的开端。当时霍英东从蛇口、深圳水路入大陆,被水警船与海盗机枪扫射,而霍英东每次都亲自指挥。这些物资对新中国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到上世纪60年代,霍英东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好朋友,还帮助中方做统战工作。冯景禧、李嘉诚、郭德胜、李兆基……一个个地产巨头,也是从那时开始与北京接触。1985年,他又斥巨资注入董氏家族的“东方海外”,使其好友、濒临绝境的董浩云避过破产的劫难。
1980年,霍英东协助中国加入国际自行车协会。当时的体育国际联合组织,很多都是由台湾代表中国。霍英东回忆,自己带着阿TIM(霍震霆)去,“人家公关工作做了很多,而我们国家派出去的人,工作做得很生硬,不懂得跟代表们交流。我就和阿TIM到处向其他代表游说,请吃饭,请参观……”为此,他和儿子一度受到台湾特工的恐吓。
中国申办奥运,是霍英东最投入的事业之一。1993年,中国与悉尼争办千禧年的奥运主办权,霍英东事先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信心十足。竞争结果却是北京以一票之差落败。当时身处会场的霍英东伤心地与中国代表抱头痛哭。
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是2001年,霍英东没有参加。当中国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传来,他兴奋地致电儿子霍震霆,两人在电话里又哭又笑。霍英东兴奋异常,自己跑到附近的球场,一头扎进欢乐的人群中庆祝。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获得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访港,霍英东给来访的金牌选手总计2800万港元的重奖。
1997年以来,每天傍晚的电视新闻前,都有一段有中国特色的短片,伴以国歌,最后打出字幕:“扎根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也是霍英东一生的写照。
(责编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