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1960年全世界留学生人数约24.5万,1980年上升至97.7万,1995年已达150多万,2006年留学生总量超过了225万,其中67%的外国留学生集中在美、英、德、法、俄、日、澳七个发达国家。美国是世界上较早也是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其高等院校已成为在海外获利的第五大行业。澳大利亚积极推进国际教育贸易市场的发展,在国内外设立众多咨询服务机构,加强海外宣传,吸引海外学生,是近几年来发展留学生教育最快的国家,到2010年,澳全国将有海外学生20.6万人,创汇潜力高达72亿澳元。
从世界各国留学生人数的分布来看,各国教育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从出口市场分析来看,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相互之间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服务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出口明显不足。发展中国家只是输出学生的主要国家,留学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比例偏少,因此,国际留学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流动特点,随之也就使巨额外汇从发展中国家流向了发达国家。
我国留学经济属于严重“入超”阶段,而随着开放教育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只有通过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来不断缩小逆差,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发达国家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创新举措
1.发达国家以国家政策法令等手段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机会的供给
美国的全面开放体制和全球发展战略,决定了其对教育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托福考试,为外国留学生打开了最大的方便之门;美国各大学都敞开招收外国留学生,甚至用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优秀学生:与此同时,各大学也积极与海外大学建立联系,为本校学生留学海外创造条件、提供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备忘录》的发布,增强了美国高校进行国际教育合作的能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规范开展。
澳大利亚政府也出台相关法律,并建立两个促进海外教育事业的官方机构,在鼓励各大学积极招收海外学生的同时,努力拓展跨国办学和远程教育。澳大利亚发表了《通过教育相约世界——关于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国际化的部长申明》,勾画出澳大利亚政府未来十几年的国际教育政策框架及原则。英国政府制定了“皮母一揽子计划”,对留学生源较多的“重点国家”,实行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以扩大有效生源。
2.推行教育服务贸易的产业化、市场化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很强,教育资源相对过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达50%以上,有能力吸纳大量的留学生前来就读。同时又由于其教育发展程度较高,对留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可以从国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中赚取高额利润。美国最早把外国留学生教育看作是重要的知识产业,并采取市场化运作,获利匪浅。
美国的成功使其他发达国家竞相效仿,他们一方面把外国留学生教育作为“全资本产业化运作”的试点,另一方面使出浑身解数,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英国、澳大利亚是最明确提出以教育服务贸易获取收益的国家。英国提出希望其教育产业能夺得全球高等教育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海外学生每年为英国带来数十亿英镑的收入。澳大利亚提出“把援助变成商贸”的口号,并把移民政策与留学结合起来,扩大接收自费留学生的数量,政府明确规定国际学生要支付全额费用,大学有权根据市场自行确定收费标准。
3.重视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明显优势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非常注重服务质量,把质量和特色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根本措施。
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在未来四年投资1.13亿澳元用于支持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把提高国际教育质量作为政策重点。在英国,从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到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经历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在保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信任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了“问责”与“提高”之间的平衡。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占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重要力量,加上较为规范完善的教育体制、优质的教育资源,使英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竞争优势更为突出。
4.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国际学生的激励措施
澳大利亚政府从2007年起分5年拨出18亿澳元,提供奖学金给各国留学申请者。其中为亚太地区1.9万名学生提供的金额达14亿澳元,单笔奖学金金额高达9.5万澳元。英国政府为争夺国际留学生市场,不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如简化签证过程、让留学生更容易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对留学生打工时限的放宽等。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大幅度改善和放宽外国学者的居留条件来吸引优秀的外国学生和学者。比如改善外国学生的条件,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学生服务机构勤工俭学无需打工许可,也无时间限制:学生毕业后,可在德国工作一年,期满后如被认可为高级技术人才,则可获得长期居留权。
二、中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对外教育贸易逆差的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留学教育发展迅速,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比2007年增长了14.32%。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非学历生为超过14万,占留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见表1),其中许多是以交流或援助的形式来华学习的。
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39万。1978年出国留学人员是860人,2008年全年出国人数为17.98万,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若按每人每年20万人民币来计算,2008年有323亿元流向了国外。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对外教育贸易逆差多么巨大,而且这种逆差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一方面我国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国内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较高,且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因此,随着国外教育大力发展海外市场,我国将有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这不仅会流失大量的外汇,而且会继续失去大批高层次人才。
2.留学生培养层次、招生规模、学科类别的差距
目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已发展到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进修生为辅:而我国仍以接收语言生、进修生为主,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语言学科发展最快,社会学科有一定发展,自然学科相
对滞后(见表2)。留学生中长期进修学习的人数较少,攻读学位的高层次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由于教育服务面窄,深度不够,限制了整体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
3.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差距
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明显优势的主要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非常注重服务质量,把质量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根本措施。尽管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相当突出,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学科水平不高,其中理工类学科发展不平衡,使用英语和英语教科书授课的较少;文科类学科缺少国际性课程。国外对我国教育服务质量的认同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成为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一大障碍,影响了教育服务的输出。
4.留学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差距
美国各大学都敞开招收外国留学生,甚至用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优秀留学生;与此同时,国际校企合作逐步推进,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通过注入资金在高校设立实验室或科研基地或直接对高校科研项目投资,以获取知识产品,这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贸易形式。
我国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投入机制,经费投入渠道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我国高校设置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金额标准较低,覆盖面窄,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上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也远低于国际标准。
三、中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提升路径
从经济学理论视野出发,在我国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其结果必然是提高国际地位、有助于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增强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有效选择。
1.树立教育全球化、教育市场国际化的观念
一方面,多组织中国大学走出国门,通过举办国际教育展扩大中国大学在海外的影响,使世界各国更了解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中心,在海外设立代理机构,发布招生信息,为我国的教育机构在全世界推销教育产品和服务提供一切方便。留学教育利益的独享性更能完全地体现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和教育的市场属性,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是更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市场。在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教育产品的同时,强调运用商业运作手段开拓国际市场,在更广泛的地域招收留学生。据统计美国是来华留学生的第三大生源国,因为现在国际市场对汉语语言有巨大需求,在亚洲、欧洲和美国,汉语已成为一门新的必须掌握的语言。国内高校应积极地“走出去”,到2008年12月,我国24所高等学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42个。
2.把质量和特色建设作为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根本措施
2005年12月OECD和UNES-CO两大国际组织制定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纲要》,设立了国际性标准,规范、促进了各国高等教育服务的质量认证,也成为我国跨境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质量保障的指导性文件。我国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建立公平透明、便于行政管理的体制:全面了解高等教育办学标准、办学许可质量保障和认证认可的信息,并向UNESCO即时提供可靠、综合的信息积极参与UNESCO开发,鼓励各办学机构加入国际信息库,成为合法团体机构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办学许可要符合质量保障标准;建立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认可机制,服务于国内、国际的高等教育,服务于各种机构的咨询和协调;签订双边或多边的资格互认协议,促进国家之间资格互认和对等,努力改进获取国际层面信息的水准。同时创设名牌专业,发挥特色,以吸引更多留学生。
3.拓展投资渠道,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
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投入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但仅靠政府投资显然是不够的。第一,合理利用外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无论是契约式合资,还是股权式合资,都可以系统地吸纳外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本国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二,鼓励非政府资本投入。适当增加奖学金的数额和种类,有效减轻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负担;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满足国内的教育需求。
4.不断建立与贸易对象国的学历互认制度
高等教育的文凭和学位互认问题,是教育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与贸易对象国的学历互认制度实际上也是对国际学生的权益保障。学历、文凭和学位互认问题不解决,教育服务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就无法得以消除,国际学生无法确定其所接受的是否是合格的高等教育,其所获得的证书在国外劳动力市场上是否可以得到承认,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因此,充分利用GATS规则,不断推进和建立与教育服务贸易主要对象国的学历、文凭和学位互认制度,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数量,从而增强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