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萍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钢铁产业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不断扩大的市场开放程度和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维护钢铁产业安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及进出口贸易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从1996年到2008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96年我国的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2003年突破了2亿吨,2006年突破4亿吨,2007年5.5亿吨,2008年达到5亿吨,占世界钢铁总产量份额从2001年仅为18%到2008年则为37.75%。2008年,排名第二、第三的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现在,我国年产粗钢的规模总量较之世界排名2至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六个国家的钢材产量之和还要多,可见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在对外贸易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钢铁进口大国。1980-2005年的26年中,中国净进口钢材2.95亿吨,净进口金额1474.14亿美元,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韩国、独联体国家和欧盟,主要品种为不锈钢、矽钢片、各类板材和特种钢。从2006年起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并且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出口国。2008年我国净出口钢材4380万吨,钢材贸易顺差400.4亿美元,但从2008年四季度已经开始下滑,2009年以来企业订单大幅减少。据海关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钢材514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4.9%:有分析认为,2009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会下降10%,甚至更多。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出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071美元/吨,进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517美元/吨,这说明我钢材出口的附加值还是偏低。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亏损严重,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1-4月实现利润整体亏损51.79亿元,大中型钢企业中有29家,与上年1-4月实现利润634.01亿元形成明显反差。
当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2008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5亿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7亿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2009年钢铁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除了“惯性”递增外,还有大项目的建成,估计2009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仍会超过6亿吨的规模。
二、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1.我国钢铁业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从1996年我国钢铁企业遭遇美国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开始,随着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其所遭受的贸易摩擦数量也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后的近几年增加更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钢铁行业所遭受的包括反倾销等在内的各种贸易摩擦达到11项,2006、2007年则超过20项,2008年更是高达42项,创历史之最。而且,涉案金额不断增大,如2008年欧盟对于中国盘条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约5.97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热轧钢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6.86亿美元;2009年4月初,美国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石油管材提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涉案金额高达33亿美元,一旦立案,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遭遇到的最大规模反倾销案件。
近两年来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日益增多,在实际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双反调查案件的应对难度非常大。从我国钢铁国际贸易摩擦涉案国别来看不但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此行列。此外,随着我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贸易摩擦的涉案产品种类也由低端产品向管材、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蔓延。
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便是很好的例证。
2.部分钢铁产品的低价倾销使我国钢铁产业受到损害
这些年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应对国外对我国钢铁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而大大忽视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国外进口钢铁产品在我国国内的倾销。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长期以来我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钢材,直到2006年我国才首次成为钢铁净出口国。随着我国不断降低关税水平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尤其是入世以后逐步履行入世承诺的情况下,国外产品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纷纷采取低价倾销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使国内类似产品生产萎缩,销量和市场份额下降.工人失业率上升等,给我国部分钢铁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威胁或者严重损害。截止到2009年3月,我国已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例,保障措施1例。进口钢铁产品的低价倾销行为给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影响不仅仅是上述4例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和国家,实际上还有许多钢铁进口产品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严重威胁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
3.外资进入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中国钢铁行业对外资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大量外资纷纷进入中国钢铁行业,包括外商直接收购钢铁股份、合资建立新厂、独资建立深加工厂、战略联盟与技术合作等。虽然总的说来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业的规模并不大,但从维护产业安全的角度看还是需要提高警惕:一是进入中国钢铁企业的大多数外资巨头想获得控股权;二是警惕外资企业曲线进入钢铁企业。近期发生的两起收购案都避开了我国相关政策曲线进入中国钢铁企业,这两起收购案分别是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安赛洛一米塔尔集团通过收购获得中国东方钢铁73.13%的股权,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收购河北德龙51%股份,两个收购案都是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上完成的,而且这两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如果钢铁生产等与国家安全建设有一定相关度的产业被外资所控制,则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影响钢铁强国的建设进程。
4.原料瓶颈制约着钢铁产业安全
我国是世界产钢大国,铁矿石资源的供应保障对钢铁产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境内铁矿资源勘探开发投入不足,铁矿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下降,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所需的铁矿石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进口。如图3所示,特别是2004年以后,每年进口铁矿石增加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达到50%以上
目前,中国钢铁生产每月所需铁矿石6000万吨,按50%的对外
依存度计算,每月就需要进口铁矿石3000万吨。中国是全球铁矿石最大的买主,但却缺少定价权,这与中国不掌握铁矿石资源的控制权有极大的关系。据专家分析,我国钢铁行业每年吸收全球40%左右的铁矿石资源,由于铁矿石全球市场的垄断与价格谈判的弱势使我国钢铁企业处于被动之中。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原料瓶颈问题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形成了严重制约。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比较复杂。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本国钢铁工业的利益,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有增加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国外许多钢铁出口企业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我国钢铁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遭受产业损害威胁的可能性比较大,产业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三、维护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维护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维护产业安全离不开法律的支撑。从维护产业安全的角度看,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像发达国家在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对跨国并购限制的同时都加强了反垄断立法。虽然我国《反垄断法》已经于2008年8月开始实施,但该法主要还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一些实施的具体细则亟需尽快出台。另外,一些有关的技术标准立法和环保立法以及反倾销规避方面的立法都需要建立健全。
第二,构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的政策支撑体系。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对国内钢铁企业的引导与扶持,给予钢铁产业适当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向附加值高的产品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以WTO基本规则为指导,制定合理的钢铁产业保护政策,如设立钢铁产业发展基金及研发补贴,反倾销应诉基金等避免国内钢铁产业受到严重损害。
第三,完善钢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主要是通过监测货物进出口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相关政策变化等,分析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及时通知国内产业适时采取调整和适应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是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前瞻性、预防性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02年起就建立了钢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离真正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建立一个透明的、高效的、综合性的钢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综合性包括了在横向上对各国钢铁产业部门、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实时监测:纵向上包括贸易数据信息从中央政府、部委到各级政府,再通过行业协会到单个企业的畅行无阻。
第四,加强贸易救济机制建设。贸易救济措施具有迅速便捷,针对性强等特点,适当、积极地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我国钢铁产业利益,维护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我国政府要加快健全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制定全面、系统的案件调查规则,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非关税措施,建立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在内的综合性贸易救济措施机制。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经验,使我国贸易救济措施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又满足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需要。
第五,充分发挥钢铁工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作为产业的代表,是具有中介组织特性的组织,既可以方便与众多企业沟通,又能积极与政府及国外组织协调,在维护产业安全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政府及单个企业都无法替代的,被称为“产业安全阀”。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维护我国钢铁产业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中介组织还应当努力做好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和利益平衡工作,积极与贸易伙伴方建立相应行业协会民间对话磋商机制等以最大限度的维护钢铁产业安全。
第六,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当前,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同国外跨国公司差距明显。因此,企业不能一味抱怨外部环境的非合理性,从自身寻找原因,通过自身的完善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