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

2009-08-14 07:4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现状

蒋 青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当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育 现状 对策思考

我国民族声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民族声乐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和融汇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演唱技术和经验,成为一种中国独有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型声乐艺术。无论是其演唱形式、风格,还是作品创作,都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引人注目。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快速发展,成为声乐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对民族声乐教育予以重新定位,创立自己的学派和体系,从中华浩瀚文化中寻求汇通人类的、符合东方审美哲学的“中国的声音”—这是民族声乐教育重新定位的基本依据。不断挖掘和整理民族声乐教育文献,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并逐步形成享誉世界的中国声乐学派。

二、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科学的演唱方法在西洋唱法中有,在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也有,关键是如何去识别,如何去继承和借鉴。为了发展中国声乐艺术事业,我们应当把一切有利于提高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和经验都吸收过来,比如,从我国的戏曲、曲艺、民歌乃至西洋演唱方法中吸取营养,吸取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应根植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原生技艺高超的民歌、戏曲、曲艺是民族声乐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民族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比如,在教学曲目的选用上,笔者认为,教学曲目的选择应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所选曲目的题材应广泛多样,且思想性与艺术性较高,应以中国作品为主、外国作品为辅。

三、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

民族声乐要想与美声媲美,甚至超过美声的表现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声乐艺术之林,要靠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培养出众多高素质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声乐艺术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要思考并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与途径。一是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审美能力的培育。审美教育是指形成受教育者科学的审美观念,有较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这是整个民族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的学习过程要处处体现、渗透审美教育,不突出审美本质的艺术教育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我们的声乐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声乐技术人才,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声乐艺术人才。二是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创新精神的培育。教育要有前瞻性原则,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运用智能的能力。在民族声乐教学课程中为学生开设《创造学》等方面的课程,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创造过程、创造技法、创造环境等理论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水平。

四、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

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民间传统艺人和地方戏曲演员;二是声乐工作者研究整理的文本和音像资料。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民族声乐教育理应承担起传承民间传统声乐文化的重任。民间传统声乐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需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对其内涵有透彻的把握,辨析其精华与糟粕,从中提取优秀的民族精髓和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内核,使之继承和光大,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概吸取。民族声乐教育要首先学好、传授好本国、本土的传统声乐文化,感受、体验、传承中国的多民族声乐文化特征。

五、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民族声乐教师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声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从事民族声乐教育的教师,至少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应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声乐理论。二是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主要是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技巧。这样才能为学生讲解、分析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作品特点及文化内涵等内容,指导学生真正吃透民族声乐的风格、内涵。三是应具备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这里所说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用实践来表达和印证的能力,主要包括规范的动作示范能力、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探索能力。

六、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一是要从娃娃抓起,注重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戏曲、民歌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举办地方少儿民族音乐擂台赛等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精神。二是保护和利用民族声乐教育资源。组织举办民族声乐采风学习活动,鼓励师生走进民间、基层进行挖掘学习,研究、整理、开发和利用民族声乐素材。三是建立声乐基础理论教育体系。在各级学校的音乐教学大纲中,适量增加民族声乐的理论和实践课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尹萍.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高教探索,2005,(3).

[2]梁燕.浅谈民族声乐教学的特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3]王雅娟.试论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4]梁健.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构建之我见[J].音体美教学,2005,(6).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现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对MOOC认识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中学生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