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迷上了京剧,原想去美国探亲,恐怕“没戏”了。没想到,在美国,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京剧社,旅美华人也酷爱京剧。
我先后在费城的小儿子家和旧金山的大儿子家小住,因而也就幸运地成了费城和旧金山京剧社的票友。
费城京剧社位于费城市内一条叫“P.O.BOX”的街道第14938号,是借用一所华人办的学校来组织活动的。社长为上海籍的吕华女士,成员有国内退休后移民过去的教授、医生,也有年轻的留学生。该社聘请当代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之女李淑媛老师(南京京剧团一级演员)为专职教授,琴师和鼓师则分别是北京京剧院的刘振国老师和中国京剧院的张立平老师,还有一位完全达到了专业水平的业余琴师李秋林老师。每次活动(时间定在星期六),大家先跟着李老师练基本功,如跑跑圆场,吊吊嗓等;再跟琴师唱戏,年纪大些的都唱传统戏,年轻的留学生则喜欢唱现代京剧;最后票友们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带着问题请教老师。我则每次都瞅准这难得的机会,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戏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李老师教我怎样吊嗓、怎样走台步,教我《霸王别姬》的身段,甚至还手把手地教我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几个月下来,自觉获益颇多。
中国驻美使馆、领事馆的官员对华人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关心,并大力支持京剧社的工作。有关官员还利用休假来费城京剧社与票友一起活动,与票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记得一次费城京剧社就特地为即将卸任回国的纽约领事馆文化参赞舒晓先生举办了一次PARTY,PARTY是在吕社长家开的。参加PARTY的每个人带上一二样自认为拿手的好菜,到了主人家以后,把带去的菜集中放在一张大长桌上。吕社长提前一天就买好了肉鱼蔬菜等,大家七手八脚地干起来,洗菜、切菜、炒菜,热火朝天地忙了好一阵,等主人家的菜一一上桌以后,大家就可以“开吃”了。于是每人拿一只纸盘,挑上自己爱吃的菜肴果蔬,再拿上一瓶饮料或啤酒,找地方坐下,没凳子就坐在楼梯上,坐在地毯上,很随便的。舒参赞也很随便,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和大家一起品茶聊天,吃菜喝酒,唱歌唱戏,鼓掌欢笑。每人都要唱上一段,我也唱了一段《春秋亭》,由刘老师操琴。虽说唱得不算很好,但也照例是掌声一片。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旧金山是华人较为集中的城市,所以京剧社也比较多,名气大的有南湾国剧社、美华京昆国剧社和海韵国剧社等。我选择了离家较近的美华京昆国剧社。该社在中央公园的“老人活动中心”内,每周四下午活动,由北京京剧院的钱启明老师操琴。剧社台湾人居多,83岁高龄的林社长也是台湾人。尽管海峡两岸分隔了半个多世纪,但因为共同的喜好,票友聚在一起,就不分彼此了,毕竟都是炎黄子孙,而唱的又都是京戏嘛!由于人气旺,票友多,故而每人限时唱15分钟。但有时人去得少,倒也可以唱个2段3段。台湾票友俞先生,喜欢唱《武家坡》,原本有一位配戏的旦角,她有几次没去,俞先生就邀我上台配戏,效果还不错,我也因此多得到了几次演唱的机会。
每年春节过后,美华京昆国剧社还组织公演,演出之后大家凑份子上馆子聚餐,边吃边谈边笑。老票友,新票友,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
在美华京昆国剧社唱戏,我最大的收获还是拜识了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之女宋丹菊老师。她应邀去美国讲学,抽空到美华京昆国剧社看望票友。她坐在台下仔细听我唱,把我的不足之处用笔一一记下,再给我细细地讲解。她讲解时,语气平和,深入浅出。听她讲解,似蒙时雨之化,如坐春风之中。宋老师真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因为唱京戏,我在美国认识了几位名师、名琴,认识了不少大陆票友和台湾票友。是京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是京剧,把海外华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