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福
爷爷和孙子坐在麦当劳店,孙子在吃一份阿拉斯加麦香鱼,价格19元。爷爷直咂舌头,嘛鱼?那么贵,啧啧。
爷爷惜钱,心有不甘,又说,我在乡下那些年,抓一鱼篓鲜鱼也就卖19元钱,啧啧。
孙子上小学二年级,听了爷爷的话,来了兴趣:“爷爷,你也能抓到阿拉斯加麦香鱼?”
“咱乡下的鱼没那么长的洋名字,但爷爷抓石斑鱼却是有一套好活,抓毛蟹那更是爷爷的拿手好戏。”
回去的路上,爷爷绘声绘色地给孙子说起了他在乡下摸鱼抓蟹的种种本事,听得孙子心里痒痒的。
第二天是周末,孙子一早就起来,闹着要回乡下老家,看爷爷抓鱼。张三被吵得心烦,昨天晚上陪一个来考察投资的客商喝酒,现在还晕着呢。就对儿子吼道,一大早你闹啥闹!
老婆捅了他一胳膊,小声说,可能是老爷子的主意,哪个住城里的老人不想着回乡下老家?张三是个孝子,听了老婆的话,心里一咯噔,心说,老家也没啥亲戚了,老爷子进城后怕是有十年没回老家了吧。
张三穿衣下床,翻了电话本给老家的刘乡长打了一个电话。本来想让刘乡长差人接待一下老爷子的,电话打到一半,脑子里闪过一道光,昨天晚上客商反复说要找一个地方投资建设溪河生态主题公园,只要有自然风光,河里能养鱼的地方就成。客商说现在很难找这样的地方了。现在想想,自己老家不就是客商要找的地方嘛。
电话里和刘乡长一说,乡长乐坏了,说正愁招不来商呢,你毕竟是咱乡走出去的干部,心里就是想着咱乡里的事啊,乡里这几年能办的厂子都办了,但发展永远不能停啊,今年再招不了商,上头就要让我挂草帽回家种地去了。
年前,刘乡长曾带了几个人拉了一车的土特产,来省里给张三拜年,反复说现在乡上啥也不缺,就是缺客商,家乡要发展啊。
张三带上父亲和儿子,当然还有客商就往老家奔。一路上,张三的父亲给客商介绍老家的水如何清秀,河里的鱼如何肥美,当然也没忘记吹嘘自己有哪些摸鱼捉蟹的本事。
车到老家,刘乡长带了一帮人满头大汗地站在路边迎接。迎进乡政府食堂,一张大桌子,满桌的酒菜,乡干部轮番上阵劝酒,把张三和客商喝得天地一片混沌。
时近黄昏,在客商和张三儿子的强烈要求下,刘乡长让司机开车在前头带路,去找一条河溪,好让张三的父亲使出抓鱼的绝活。车子绕了大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条小河汊。张三的父亲说,镇子里变化咋这么大呢,要寻一条鱼都得坐上大半天的车。
到了河汊子,张三父亲拿出车上带来的五六个“鱼笼子”,在河汊上安好,又让大伙在水的上游扔石头,行话叫“赶鱼”。张三父亲眯缝着眼睛扫过河汊,很自信地把一只只“鱼笼子”提起来,抖搂了四五回,脸色暗了下来。
“里面一条鱼也没有啊,还说自己是抓鱼高手哩,爷爷你尽吹牛!”孙子忍不住满脸的失落。
边上,刘乡长脸色也变了,客商正瞧着呢。刘乡长满脸焦急,不停地抬头向远处张望,心里七上八下地跳。
这时,乡长的司机从边上走过来,冲张三父亲说,老爷子,你那老绝活早过时了,哪还抓得着现在这么聪明的鱼啊,现在得用雷子炸,才能找到鱼。说着话,从身上抓出几个“雷子”,点着了一个,丢进了河汊的一个回水潭里。一声闷响过后,河汊子里冒起一片水泡,涌起一股酱色的水流,一阵臭味突袭了河边上每一个人的胸腔。
司机沿着河岸走了好几个来回,一条鱼也没找到。一群人正尴尬地站着,从河汊子的下游来了一个电鱼的人,那人背一个蓄电瓶,手里握一根电棒子,正在河汊子里“滋滋”地电鱼。刘乡长看到后眼睛一亮,大声喊道:“驼子,你快过来,让这个外地来的大老板看看你在咱河里电的鱼。”
那个叫驼子的电鱼人走了过来,把胸前挂着的一个鱼篓子拎到了刘乡长手上。客商赞叹说:“真好啊,这样的河汊子也有这么肥的鱼呀。”
张三父亲掂起一条鱼,只见此鱼头圆口大,下颌较短,有一触须,背面为灰褐色……看了半天,也认不出这是什么鱼。嘴里说:“我以前打过不知多少鱼,咋没见过老家河里有这种鱼呢?”
张三的儿子在边上看了,喊了一句:“这不是昨天我在麦当劳吃的那种阿拉斯加麦香鱼吗?”
张三说:“你想哪去了,阿拉斯加的鱼是海里的鱼,咱们河汊子里怎么可能有那种鱼呢。”
送走张三一行,刘乡长抹了一把满脸的汗,长出一口气,恼怒地对管乡食堂的驼子说:“让你扮成电鱼的,扮得蛮像那么回事,只是你咋能搞一篓子海鱼来哩,差点让人家看出来,赶走了客商你负得起责任吗?”
驼子一脸的汗,红着脸说:“你也让我赶得太急了些,找电鱼的行头都弄了半天,只好临时在食堂玻璃池子里捞了这些鱼。不是寻思这鱼显得肥美吗,平时有重要的客人你才让我们上这鱼的,我哪知道这鱼是海里的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