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石
编者按:词典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作为学科,其理论、方法、学科定位等理论问题亟待开发。当然,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无疑应该结合。蒋本蓉老师的《支配模式在汉语语义词典中的应用》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尤其是高等院校的重视。如何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浪潮的人才,是当今中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李石老师的文章《论区域性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为基础,立足黑龙江,放眼全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
提 要:在中俄两国合作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2009年中国“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构成的国际背景促使俄语人才进一步升温。但在传统单一体制下培养的俄语人才已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内涵、质量、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革,才能培养出高质量、复合型的实用人才。本文重点以黑龙江大学俄语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对社会需求、人才目标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加以分析,力争从本质上解决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区域性;俄语人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4-0126-3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alents of Russian Major Cultivation
Li Sh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coming “Russian Year” in China in 2009 and “Chinese Year” in Russia in 2010, talents of Russian major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However, talents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system education background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practic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of high-quality, reforms in the connotation, quality and education methods are necessary. Taking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society, goal of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on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Russian majore.
Key words:regional; talents of Russian maj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进入以知识经济和信息为主导的21世纪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的主流,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和多元质量观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黑龙江在俄语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特别是建国初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俄语人才,为中俄两国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智力保证。黑龙江大学作为以俄语为第一学科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在俄语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独到的做法,培养了大批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大使、参赞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因此被誉为俄语人才的“摇篮”。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和质量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从单一的语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态势,“俄语是专业还是工具”(钱晓蕙2008:12)这一现实问题成为培养俄语人才的高校亟需解决的共同课题。本文将结合黑龙江的地缘优势,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力求反思俄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内涵等,有效解决俄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 俄语人才的现状与地位
科技与信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也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是多元的,而外语教学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伴随国际化趋势的推进,越来越凸现其国际化的地位与重要性。俄语作为联合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之一,在经历了我国建国初期的辉煌、中苏关系恶化和苏联解体的变故后,其地位依然很高。同时,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俄罗斯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推动又为俄语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使俄语人才再次进入全社会的视野。黑龙江历来素有“俄语大省”的称号,省内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院校23所,拥有在校生2万余人,并且与俄方拥有4300公里的边境线,开设了跨界中俄经济贸易区,为中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先机。仅从今年黑龙江的形势看,在“哈洽会”、“冰雪节”以及“世界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俄语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一般翻译、同声传译更是高薪难求。毫无疑问,在金融危机蔓延的今天,俄语人才仍然占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从市场需求方面看,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是乐观的。从中国“俄罗斯年”活动的成功举办到两国的“语言年”活动的确定,从国家宏观政策的倾斜到微观领域的用人需求,都为俄语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但对从事俄语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却面临着俄语人才的质量和标准的考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黑龙江来看,目前很多高校仍在沿用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专业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并没有从现实社会需求的角度改革与创新,因此培养出来的俄语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反,目前社会需要既精通俄语知识,具备良好语言功底,又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精通经济管理、贸易、法律、计算机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体制和目标上的矛盾,造成俄语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形成巨大的就业瓶颈,即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就业的鸿沟不断变宽,进而导致俄语专业的劣势凸现出来。因此,必须从教育体制、目标培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创新,才能保持俄语人才的生命力,才能做到俄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 “1+2”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 2000:37-38)俄语人才的软肋在于知识结构。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传统单一语言培养方式下的人才标准不断受到冲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元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起步较早,已有67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独到的培养体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确立了“1+2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一门专业知识+英语+俄语”。在专业俄语学习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体现出专业的个性与特色,是核心要素;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俄语专业作有力的结构支撑,是现实社会对俄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必要因素;相关专业知识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增强其适应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内在标准的体现,也是辅助因素。三方面相互补充,势必会形成强大的专业合力,成为俄语人才适应社会的最有力“武器”。通过黑龙江大学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1+2型”俄语人才竞争力大大提高,社会需求量也急剧上升,涉及的领域包括IT、金融、贸易、法律、通讯、旅游等。
3 俄语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信息时代对俄语人才的多元需求,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不断拓展,并将逐步主导市场需求。社会对“1+2型”俄语人才的需求,直接推动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必会有效地提高俄语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3.1 加大课程建设 更新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应立足“1+2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但不要迎合社会的欲望,更何况有的所谓需要其实是假象(郑体武2008:8)。在课程设置方面,黑龙江大学除了“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列入教学计划中”(曹德明 2007:2)外,在俄语实践课上保证每周14课时,在保证专业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科学调整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知识面、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适应能力,同时强化第二外语的教学与实践,采用“双语”教学,把第二外语作为俄语专业的有力支撑。本科第二专业的开设,大大激发了俄语学生的学习热情,涉及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旅游等74个本科专业,极大拓宽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背景,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王铭玉 2006:15)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中,要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给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要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要积极引入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交际性和多样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复合型、实用性的俄语人才。
3.2 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李玮 2004:8)。培养“1+2型”俄语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普通高校的俄语教师多数是俄语专业毕业的,虽然精通俄语,但往往对其他专业知识涉猎不够,在教学上很难胜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要想改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必须建立一支语言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能力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有16位博士生导师、25位硕士生导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积极聘请具有其他专业知识的俄语专业人才承担教学工作,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也聘请一些具有非语言专业学位的外籍教师,利用其语言上的优势和所学的专业特长授课。同时,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多举办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层次,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教师自身的复合型建设,才能真正培养出以俄语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3.3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提升,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学时数有限,教学只是起到示范、指导、引领的作用,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复合型俄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实践教学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服务社会的位置,缩小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学生认识社会、走向社会提供有效帮助。首先,在教学上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如旅游公司、外贸洽谈、外事接待等,力求有计划、有指导、有总结。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通过“三下乡”、“哈洽会”、“博览会”等形式参加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再次,经常带领和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在校园内开辟俄语沙龙,充分利用外籍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有组织和指导的交流场所;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演讲赛、辩论赛等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展示自己。
随着“地球村”概念的出现,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教育表现出“国际化”和文化发展的“世界化”。复合型俄语人才作为社会进步的服务对象,其内涵在不断丰富,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作为培养俄语人才的高校,必须从内涵和质量上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等方面加以改革与探索,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俄语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俄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曹德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J]. 外国语, 2007(4).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李 玮.综合大学俄语专业的发展方向[J]. 中国俄语教学, 2004(4).
钱晓蕙.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 2008(1).
王铭玉. 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J]. 中国俄语教学, 2006(1).
郑体武. 关于俄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考[J]. 中国俄语教学, 2007(2).
收稿日期:2009-04-16
【责任编辑 李洪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