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璇
评价一篇好的文章,有一个标准,就是“龙头”“熊腰”“豹尾”,即要求文章开头要吸引读者,内容要丰富、充实,结尾要引人深思。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对课堂教学的评议。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抓住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开了一个“龙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事例,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投入学习,就是拥有了“熊腰”;注重知识的拓展,延续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达到“绕梁三日”的效果,就是善始善终的“豹尾”。
一、“龙头”——把握入课的切入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上课刚开始,学生都有着一种强烈而短暂的“心向”,即希望上好一节课的动力准备。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精心设计能使学生广泛参与且富有情趣的切入点,使新课开始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在导入高二《生活与哲学》“世界的物质性”一课时,我设计了故事导入法。一听要讲故事,原来叽叽喳喳的教室就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露出期盼的表情。我讲道,有一个人想为难阿凡提,就问他:“阿凡提,你这么聪明,那你告诉我们,天堂在哪里?”阿凡提回答说:“天堂啊,不远,就在离地面两尺高的地方。”这个人很惊讶:“天堂为什么会在离地面两尺高的地方?”听到这儿,不少学生也疑惑起来,小声讨论着。阿凡提笑着回答说:“我今天走了几十里的路,走得脚跟儿发酸,当我骑上毛驴的时候,我发现天堂就在两尺高的驴背上。”学生们听了这个答案,楞住了,过会儿才会意地笑了。我趁机问学生:“世界上是否存在着天堂、地狱?”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我导入新课:正因为不存在这些地方,所以,阿凡提随口一说,谁也反驳不了他。唯心主义宣扬“神创
说”,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阿凡提的故事无疑是对唯心主义者莫大的讽刺。
二、“熊腰”——引人入胜的高潮
有了好的开端,在学生较快进入状态后,最关键的还是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和选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动心。
与时俱进、热点引领这一招,最能彰显政治课堂的时代感召力。如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国人与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这里,学生对这个热点也非常关注,所以在上高二《生活与文化》时,我多次围绕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营造情景。如在讲“世界文化多样性”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之后,在课堂上,我在回顾了罗马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希腊奥运会等历届奥运会会徽所刻印的民族色彩后,让学生“上台”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中国”、吉祥物“福娃”、奖牌“金玉良缘”、火炬“祥云”等设计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对这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搜集材料详尽,上台介绍时畅所欲言。在讲“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这一知识点时,我制作了相关视频材料,向学生介绍主体育场“鸟巢”所采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游泳馆“水立方”所应用的雨水收集技术等。热点问题背景材料介绍及相关活动,易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求知,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课堂是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所以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知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点、面、层次”等,还要不断地制造矛盾,挑起讨论,深化思维。
三、“凤尾”——延续结尾的兴奋点
课堂教学结尾设计是整个课堂环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龙头是把学生上课初期散乱的思绪集中统一、熊腰是激发学生投入教学内容的话,豹尾则要做到落地有声,言已尽,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课堂结尾时,如果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做解答,留下悬念使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而迫切期盼“下回分解”,这样,这一节课的“尾”就成了下一节课的“头”,从而把一次次课堂教学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条。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