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8-13 06:18王宜祥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王宜祥

加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内部机制和基本特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各类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现代教育改革呼唤历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已成为定论的历史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和结论,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历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结构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结构。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广泛吸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大脑显意识或潜意识活动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类比、想象、直觉、幻想、灵感的作用,对已有的感性信息和理性知识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组合,已取得突破传统的新的发现、发明的认识过程”。(姚劲超:《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在结构上,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世界上任何一种创新发明都不完全依赖纯粹的逻辑思维去完成,它必须有非逻辑思维参与其中。这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习惯,总是先通过人们的感官,而后才对事物有所把握,因而有关事物某些直观形象,乃至一些直觉的想象,往往在人们理解和把握某个抽象要领或抽象过程中发挥有力的辅助和支援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从逻辑的观点看来却没有一条从感觉经验材料到达这些概念的通道。”在他看来,“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逻辑性”。由此可见,在发现科学真理的理性认识过程中,逻辑思维必须与非逻辑思维共同起作用。在理性认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中,非逻辑因素是实现转化的重要环节。正是这两种思维形式的相互作用,才促使人们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

基于上述原因,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将两种思维能力有机结合、共同培养。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性

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应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首先,这样的培养过程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尚呈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好奇心的刺激。唤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而“刺激的新奇性、醒目性容易唤起好奇心、提高顿悟水平,引起我们的注意、关心事物探索行为等”。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具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颇费心机。因此,感性材料的新奇、教学方法的新颖等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刺激感官,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也就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从发展学生智力的角度而言,这两种思维缺一不可。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结合。面对出土文物研究历史,考古学家会由人类牙齿的磨损程度想到人们吃的食物;由日常用具上的装饰图案想到当年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信仰;由货币的种类繁多想到商业的繁荣昌盛;由兵器的大量出土想到战事不断等。所有这些感性材料得出的判断,都有赖于历史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再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刻体验和理解历史。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由于时代的阻隔,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与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站在历史人物当时的立场上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调动了感知、表象、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形象思维活动。这种重构知识活动对学生而言,往往是一种颇具创造性的思维操作训练。

它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历史,教学效果自不待言。

三、创造性地设计历史课堂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既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去设计历史课堂而使其具有创造性呢?

第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过程中呈示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现代化教学工具和传统教学工具。根据媒体自身特点及其使用等实践性因素,它具体包括:媒体资源、媒体功能、操作情况、灵活性、质量和使用环境以及多种媒体的组合性等。

此外,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还经常选用形象性思维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其直观性、可信度和代表性。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

第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下面,我着重讨论两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1. 发现式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不仅向学生讲授知识,而且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发现定律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选择过程,包括前人错误失败的经过。这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自信心和勇气,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发现,因而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有利于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一系列的疑问,对这些疑问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归纳出一般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克服学生循规蹈矩、沿用惯例进行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的思维程序的创造性思维。

2.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改革中兴起的案例教学法,模拟了现实中的各种条件,学生在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打破常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新思路。问题的解答是发散的、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教师可以根据多种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答案,而不应用一个既定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解题成效。这种教学法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研究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寻找、发现新思路,而不是沿用惯例进行程序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采取。

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所以,本文着重讨论课堂内的教学组织形式。

1.讨论。讨论是最普通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学习者的思想和意见可以在讨论时得到交流。讨论中,学习者思考问题并表述他们的观点,这里的学习往往是较高层次的智力技能的学习(分析、综合、评价),它胜于简单回忆信息的学习。讨论有三种组织形式:(1)教师引导;(2)集体共商;(3)师生协同。

2.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中,两个或更多的人就某个问题情境自主表演。每人表演一个角色,要求表演者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其他学习者观赏表演,结束时讨论扮演者表达的感情和动作。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能进一步理解他人所处的地位及他们的态度,能进一步了解别人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可能采取的步骤。

3. 模拟。模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抽象表现,要求学习者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必须进行操作控制,做出适当的反应并采取行动纠正其不足或保持适当的状态。

以上三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作用,因此,将其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两点建议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原则上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比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艰难。钱学森说:“抽象逻辑思维是一步步推下去的,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常常连一点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们似乎觉得它不是面性的,二维的,而是一维的。”正因为如此,对形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第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造力。

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学习是获取、运用知识和锻炼思维的实践活动,所以要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探索,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实践、推理和论证去获取知识,成为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认真从事练习和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总之要在一切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