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2009-08-13 06:18潘伍枝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环境教学学生

潘伍枝

目前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往往是教师利用各种课件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视听环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组合优势,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的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只是强调个性化教学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网络资源环境

1. 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源环境,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提供一些信息资源,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检索信息;提供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让学生缩短无效时间,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最初,信息技术是封闭的,它作为演示工具出现在课堂上,它的实质是幻灯、电视、录像和录音机的综合体,学生也只能通过看、听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常常是被老师牵着思路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能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知识。此时的课件多用交互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实现了个别学习。像本校使用的“方生电子资源库”“翰林汇多媒体课堂”“三辰影库——初中英语综合训练”等软件,便是在这个阶段大量使用的,它比课件演示更为自主,更有利于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及时更新的状态,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教材。它的资料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的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我在英语教学中,不时精选大量的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学习资源来辅助教学,如英语儿歌、童谣、成语故事、卡通故事、趣味阅读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在网络环境流畅的情况下,我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自测等,提高了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逐渐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2. 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作为教师,要熟悉网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选取和编辑信息,使材料不但要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在选取网络学习资源时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拓展性原则,从网上选取的材料应该对教材的内容有所扩展和补充,而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写;(2)时效性原则,不仅指选取材料要讲究时效,更应注意材料选用的时机,同时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比如国内外的时事、基因、克隆、环保、航天等方面的内容;(3)趣味性原则,如英文儿歌、小故事、趣味阅读等,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学习动机,从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和合作。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

Unit 3“Why do you like kolas”时,有些学生不了解树熊的情况,我就鼓励他们上网查询,我不时在一旁作指导,帮助筛选材料,引导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并帮助加工编辑所获信息。不少同学查找到了树熊的生活习性等,喜欢动物的同学还下载了其他动物的资料。我整理了全部材料,放到一个文件夹中,让大家打开这个文件夹进行资源共享。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3. 提供多种认知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建设网络资源库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资料,但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以达到学生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还要为他们提供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加工工具。网络的基本认知工具有:Explorer浏览器、E-mail、信息技术论坛等。学生常用的工具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信息集成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四种:基于课堂讲授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性学习,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型学习,基于专题学习的“网页开发”型学习。我经常使用“问题探究”式和“主题研究”式教学模式。以讲授 “Christmas Day”为例,我就“Christmas Day”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好多问题,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查找任务。各小组接到任务后,分工合作,你找有关“Christmas Day”的起源和由来,他找一些有关圣诞节的图片,大家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后,以电子作品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上,师生对各小组作品互相进行交流和评价。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和其他同学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部分水平较高的同学不仅要和同伴协调工作,又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合作式学习。

三、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研究证明,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合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常常不习惯,并且缺少合作的方法。我的做法是,以4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每组都有优、良、中、差学生,推选一位组织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要组织协调好本组的学习,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等。当然,由于各小组组长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往往小组合作意识淡薄,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我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注意:“这是你小组成员的共同看法,还是你个人的看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经过不断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

1.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文化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信息素养、信息化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对象,也因为它是学习的工具。

2. 教师角色的改变,由教书匠和知识传递者变为专家、指导、顾问和资源。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所教的学生在初二毕业时,口语、听力和阅读量均已接近或达到初三毕业生水平,他们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三组),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是,我认为无论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还是网络资源,都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处理现代课堂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关系,让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环境教学学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