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锋
当众多国内企业饱受汇率所带来诸多困扰之时,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引起了中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极大的关注。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外贸优势行业,此前由于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尤其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纺织行业经营出现困难。而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美元表现并不稳定。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纺织行业来说意义尤为不同。
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元结算。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元大幅波动,也给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不少企业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为他们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作为风尖浪口的纺织企业,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显然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杂志社总编辑孙淮滨表示:“这个政策出台,对我们纺织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去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对我们的出口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下半年对欧元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孙淮滨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一家国内企业想从境外进口价值50万美元的货物,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如果按照这个汇率计算企业应该付出的人民币是340万元人民币;但一般货款都是等到10天后对方货物运到时才支付,这个时候汇率已经变成了1:6.85,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美元升值了,境内企业最终支付的其实是342.5万元,比原来增加了2.5万元。孙淮滨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汇市极为动荡的2008年,不少企业深受其害。不过,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话,就不涉及汇率波动的问题了。
孙淮滨还表示:“因为现在汇率变化确实让我们出口企业很难预计,我们企业好不容易创汇获得一些收入,却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这个是非常可惜的,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我想减少了环节和程序,对企业肯定是有益的事。”
日前,广东省社科院对珠三角外向型企业进行的一份调查中,涉及企业对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态度。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受访企业乐于接受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以往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采用人民币结算以后成本核算就比较简单了。”某企业负责人称,以美元结算还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负担。当然,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
北江纺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秦刚称,该企业目前与境外客户主要还是以美元来结算,将来是否采取人民币来结算,主要由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事实上,一些在内地投资的港企早已通过种种渠道进行人民币结算,而现在中央政府出台这项政策,有利于这些企业在贸易过程更加名正言顺地采用人民币结算。”
东莞华宝表业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罗元茂日前对记者称,他尚未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不过他对试点人民币结算也充满期待。他的企业主要分两头,一头在东莞,一头在香港,彼此之间采取美元结算。“对企业而言,美元结算的问题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由于兑换是经常性的,手续费损失也不少。”
按罗元茂的计算,一次兑换的汇率损失加上手续费成本,可能达到3个百分点。这些成本对于已经处于“微利”时代的企业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如果莞港之间的贸易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那么这些成本都可节省,而且还能提高贸易效率。
在温州的奧康集团,2008年的出口额5200万美元,同比增长5%左右,但汇率损失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相关财务负责人则表示,相比美元波动更大的2007年,2008年的汇率损失算是正常范围。一家绍兴纺织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由于没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去年底接到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还没等到3个月后交货就已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纺织行业历来有一种说法,人民币每升值1%,相应厂商的利润就会减少4%-6%。众多企业也分析,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结算可节约3%-5%左右的成本。
好事多磨
尽管人民币结算会给企业带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成本、增强工作效率等诸多便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隐忧,都使得人民币结算成为纺织贸易亟待跨越的门槛。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认为,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要稳步推进这项业务还要解决四大问题,第一就是国外进出口商人民币资金的来源问题。目前国外进出口商人民币来源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和中国政府货币互换获得人民币资金:第二是将来出口获得人民币资金。但这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必须逐步扩大贸易往来国人民币资金的来源。
“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主导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汇率是套算汇率。”陆前进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不断增多,对方国的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在该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国确定本国货币和人民币汇率的基础将取决于中国市场人民币的汇率,因此提高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水平将有利于对方国确定本国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水平,有利于形成市场均衡的国内外汇率水平。”
陆前进称,另外两个问题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资金的回流。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变得越来越迫切。如果人民币不能和主要国际货币自由兑换,进出口商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将下降,不利于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人民币充当贸易往来的结算货币,国外进出口商必然会产生人民币资金的结余,短期内中国的银行在外的分支机构应该吸纳该国的人民币资金存款,为该国人民币资金提供投资渠道,长期来看,国内金融市场应该逐步对国外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开放。
同样,企业对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类似的困惑。“这个事情听起来不错,但是真正实行起来绝对不是简单的事。”宜兴乐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甄仲明认为,“首先,如果用人民币结算,那出口退税怎么办?第二,我的客户如果没有人民币存款怎么办?第三,如果按人民币对美元的当天汇率进行结算,那么与现在的外贸体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很难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我们当然非常期待出口订单能用人民币结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可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人民币结算,汇率风险就可能完全由国际采购商来承担。所以,尽管我们非常期待,在短时间内要实行肯定不可能。”江苏常州月夜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仲仪认为。
“现在的金融政策显然无法胜任既把人民币当作贸易手段来结算,又不改变其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兑换性质。”浙江美欣达纺织集团董事长单建明说,“这个事情要具有可
操作性,估计政府还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只有政策配套,我们企业才可以具体操作。”
此外,出口退税也成为众多出口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要享受出口退税,先要认定是出口贸易,而是否以美元、外汇进行贸易结算,就成为一个重要认定条件。现在如果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那么还能否认定是出口贸易,能否享受出口退税?”福建一纺织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提出了疑问。
另外,人民币结算还存在客户接受度的难题。“早在去年年底,人民币跨境结算消息传出后,我们已经与客户探讨过这一问题,但客户暂时没有表现出兴趣。”广州宝和天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景添告诉记者,这些客户多以欧美公司为主。据了解,境外客户对人民币结算不热衷的另一个原因,是手中没有足够的人民币。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称,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在实施中会有难度,客户手上是否有足够的人民币头寸是影响人民币结算是否能顺利进行的一个因素。凌方才表示,即使香港已有多家银行有人民币业务,但是与港澳的跨境贸易进行仍存在困难。
诚然,实现美好的前景必须跨过现实的障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出口退税政策怎么办?海外客户没有大量人民币存款怎么办?如果按人民币对美元的当天汇率结算,与现有外贸体制并无太大区别,企业依然雄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企业的担心顺理成章,如果配套措施不健全,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反而有碍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
专家眼中的人民币结算
对于人民币结算这一备受关注的事件,专家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认为,现在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较好时机,“其一,美国开启印钞机美元进入贬值通道,国际社会上出现对美元的恐惧,其二公众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存有良好预期,很多企业认为手中持有人民币有一定保证。”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已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铺路。”黎友焕说,目前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已经具备人民币结算的基础,当地不少贸易商也乐意与中国外贸企业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人民币结算顺利实施还有待于一些问题早日解决,如境外的企业到哪里获得人民币头寸,中国是否允许境外企业兑换人民币,规模有多大?再如,企业接受人民币后是否能够在境外银行方便地进行金融交易,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部分没有放开的情况下,这些手握人民币的企业除了到中国消费、投资之外,是否有效率更高的用途?叶檀认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设立势在必行,否则,所有这些难题都无法破解,而企业最终会失去拥有人民币的兴趣,结算试点也会日渐萎缩。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影响力增加和贸易扩大,人民币成为结算手段已经开始实践。“其实,政府在走一个周边国家试点的路子。”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张蕴岭认为,“诸如中韩货币互换、中俄贸易双币结算并非偶然,金融配套改革势在必行。”
“需要强调的是,把人民币当作贸易手段来结算,并没有改变其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兑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贸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该政策的短期作用在于让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从中长期看,可以帮助人民币朝向区域货币的方向发展。”
正如紡织企业所顾虑的,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兑换正是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一道绕不过的门槛。对此,隆国强认为,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点:第一,人民币的比值要达到市场上均衡汇率;第二,人民币要实现在资本项目市场上的可兑换。目前先由贸易人手,再逐步切入资本市场,因为开放资本账户应该走谨慎发展的路子。现在的情形证明,这种谨慎是有必要的,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中国金融业相对安全,货币未受较大冲击,与中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密切相关。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也认为,人民币结算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边境贸易,它证明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纺织企业提出的“如果使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手段,对方不拥有人民币怎么办”的问题,李稻葵也提出了建立配套的贸易结算机制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重探讨。比如与邻国进行贸易交易,如果同在危机背景下,当对方缺乏人民币的时候,可以考虑用人民币贷款的方式向邻国提供人民币;或是在全球汇率波动情况下,能否通过掉期业务等金融手段,保护双方的利益,保持稳定,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的探索方式。
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只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小步,体现了人民币的支付功能,还没体现其财富与投资功能。这一步跨得踏实,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大门方能开得更大,企业才能热爱人民币。想象一下人民币成为区域自由兑换货币的前景吧,这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