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瑜
6月18日,备受市场瞩目的新股操作发行细则获得证监会批准,正式实施发布。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的焦点集中在IP0重启后的市场走向,以及“打新股”低风险套利的操作方法能否延续2007年的辉煌上。
总体来看,IPO重启利空有限,A股市场关键还是要看宏观经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和对估值高低三个因素的判断。在市场机会把握方面,在IPO的前期,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绩优蓝筹的投资机会和参股即将进行IPO的上市公司,在IPO的中后期,重点关注打新股的收益。修改后的新股操作发行细则向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倾斜,但受询价机制改变的影响,“打新股”难复2007年大牛市时期的惊人收益,网下申购“锁仓期”面临的风险也有所提升。
IPO大门敞开利空或已出尽
投资者最大的担心,是IPO重启后二级市场扩容和失血的问题。在IPO重启之后,不仅打新资金会从二级市场分流出来,而且二级市场上的一些炒作资金也会分流到~级市场上去打新股。在6月11日《钱经》联合和讯网进行的《IPO重启将如何影响大盘》调查显示,多数网民对IPO重启心存疑虑。在“IPO重启将如何影响大盘选择”的问题中,选择“利多”的被调查者仅占样本总数的19.49%。而面对“你会参加新股申购吗?”这一问题。选择“不参加”和“有可能”的被调查者合计占到了57.59%。总体来看对后市抱持观望态度的参与调查者比重最大。不过市场的表现显得相对积极。观察上证综合指数历史走势图我们发现。在5月22日IPO征求意见稿出台前三个交易日股指合计出现了1I6%的小幅调整,征求意见稿出台当天股指即翻红并重新步入上升通道,6月15日到6月18日的四个交易日里股指持续上涨,并未因IPO大门敞开而出现恐慌。申银万国研究所对历史上6次IPO重启的统计表明,IPO重启当日对市场有小幅冲击。但从一周的角度看,IPO重启对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也不会改变股市内在的运行规律。IPO重启后,除了新上市企业外。重点关注券商股和以IPO作为重要投资退出路径的创投概念股。
“前6次实质性重启IPO后的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次数达5次之多,而从融资规模统计看,即便融资规模扩大,股指也并未被拖垮,而融资最多的月份,反而是市场的高点。”展恒理财研究部研究总监黄宝杰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新股恢复发行已在预期之中。此前不断传出的相关传闻使其负面冲击已提前部分消化;其次,创业板IPO、主板IPO的先后推出市场有个适应的过程,恢复初期对市场资金的分流作用十分有限;最后,当IPO可以确定重启时,其实市场基本面可能真的趋于好转。
IPO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在心理层面,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担忧新股上市将会分流市场资金。当前已“过会”的三十三家IPO企业,预计将在上市后吸收股市约八百亿资金。对此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市场主席李晶认为,相对于24万亿的全国储蓄而言比例非常小,对于流动性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据估算,在当前实体经济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每月可望流入资金600亿左右,IPO重启将带来237亿,月的资金需求。目前已经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公司有33家,预计发行新股数合计约为144亿股,相比于全部A股目前7500亿股的流通股本而言资金压力也并不是很大。更何况新规出台后,“打新”过程中被冻结的资金量将比原先大大减少。
李晶表示,“从去年底开始的持续反弹已经大大抬高了市场估值,投资者都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IPO的开闸有望提升市场的活跃度。”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数据显示,上证指数静态市盈率约为23倍,深证成指为28倍。对大盘指标股而言。目前依然处于低估状态,而对于中小市值股票,市盈率达到50倍以上,因此市场结构性泡沫严重。在中小盘股估值偏高的前提下,从热点题材股炒作中退出的资金,如果继续寻找新的盈利机会,绩优大盘蓝筹品种被发掘将是顺理成章的。本次IPO重启是市场结构调整加速的契机,市场前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加上市场对于经济复苏进程开始担忧和怀疑,开始进入犹豫期,IPO的冲击将加快对市场结构的调整,市场热点将加速向绩优大盘蓝筹品种转化。
在当前流动性充裕、经济复苏预期逐渐明朗的大背景下,IPO重启的影响偏向中性,其中也不乏短线交易机会以及优秀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带来的价值投资点。投资者同时也应当关注“高价圈钱”的可能性以及中长期的“大小限”问题。(链接:大小限)回顾2007年市场,中石油的发行虽然不是牛市终结的根本因素,但的的确确是标志性事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是许多老股民心中抹不去的痛。
“打新股”“钱”途未卜
在2007年,“打新股”的增强型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被炒得火热。彼时“新股不败”的神话正如火如荼,打新股类产品风险极低,年化收益率通常在10%以上。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的某款新股申购型产品3个月最终实现26 5%的年化收益率。当时间线延伸至2008年,以中石油为首的多只新股和次新股陆续跌破发行价,给投资者也敲响了警钟。
新股IPO即将重启,在新的申购规则下,网上申购尤其是深市小盘股的中签率有望明显提升。不过,对于资金规模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借道债券基金或者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参与网下申购可以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修改后的新股操作发行细则重点包括“投资者参与网上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购,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网下网上申购方式只能择其一”、“网上单个账户申购上限为1%”等,一级市场中的利益分配向一般投资者倾斜,机构投资者申购收益必然下降,中小投资者收益有望提高。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发行定价市场化可能进一步削减了新股套利空间,在取消了“人情询价”、“行政指导询价”后,发行价格和市场同类公司估值水平会接近,从而导致了套利空间的收窄,网下申购三月“锁定期”内遭遇破发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应该选择网上申购还是借道投资工具进行网下申购呢?国都证券陈薇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网上申购受限较多,小额资金可以优先考虑网上申购;资金规模较大的个人投资者,若不便于拆分资金至多个账户,则网上申购无法发挥资金优势,最好通过机构迂回参与网下申购。总体来看,新规带来的影响包括:大资金受限,个人投资者有一定受益,账户数量重于资金数量,中签率提升,冻结资金造成流动性降低的幅度减少。
国都证券的测算显示,根据历史经验假定沪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为60%,3月后涨幅为40%;深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为100%,3月后涨幅为50%,则沪市和深市的网下配售收益率分别可以达到0.6%和0.375%;而当投资者网上申购的打新资金量在50-80万元之间,对于单次申购而言,沪市申购收益率为0.34%-0.54%,深市申购收益率在0.15%-0.24%之间。从操作上分析,建议投资者进行网上申购时,可以在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利用亲戚、朋友的身份多开几个账户参与新股申购。通过多开账户分流资金,可大大提升中签率。
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主要有3种途径,即申购基金、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信托计划。基金以增强型债券基金为主,由于债基资产规模过大时会存在资金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投资者可考虑小规模的债基。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通常适用于高资产净值的大客户。而银信合作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推出尚需时日,在今年下半年可保持关注。
此外,对于只追求“打新股”套利机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参与网下申购还应作进一步选择。涉足股票投资的基金或理财产品需承受股市波动风险,不宜作为选择对象。因此,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以考虑的只有债券型基金,以及结合新股申购与固定收益证券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集合信托计划。
最后,投资者应摆正预期,“打新股”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新规虽然做出了有益尝试和进一步发展,但今年的市场与2007年已经截然两样,“新股不败”也已经成为过去时,“破发”在海外市场并非稀罕事。
相关链接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这样的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为“小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