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弑师案折射出教育的缺失

2009-08-11 02:18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体罚市场化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16岁的中学生李某,连捅班主任郝旭东老师4刀,致使年仅23岁的老师倒在讲台上。被害老师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创作发表了20余部小说和剧本。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因为学生丁某逃学上网,决定带着丁某一起做家访。但第二天,潘老师的尸体却被警方在山上找到了。据丁某交代,他借口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在山上干活,将潘老师骗到山上后掐死。潘老师去年带的班是县里的优秀班级,她本人也曾连续5年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10月28日18点43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教室内,教授程春明正在准备上课时,男学生付某突然冲入教室,用利器砍程春明颈部,致其重伤,抢救无效,于当晚7点死亡。付某行凶后报了警,被警察带走。

短短三十天还不到,在学校却相继发生了三起触目惊心的弑师案,令人震惊之余,不禁让我们再一次反思我们的教育。

教育的悲哀

文/星空

行凶的学生无良,自毁前途;受害的老师无辜,令人惋惜。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新闻例会上表示,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教师可以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但这种转变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束手束脚非常被动,批评一下就是讽刺挖苦伤害学生自尊心,让他站一会儿就是体罚和变相体罚。更令人不解的是,个别真正不当的体罚案例被无限扩大被广泛宣传,仿佛是所有教师都在体罚学生。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公布过“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明文规定教师可在规定范围内对违反学校规范的学生进行体罚;英国在体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有具体要求,譬如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悲剧已经发生,是因为悲剧的种子早已经埋下。师道尊严也罢,爱护学生也罢,无法触及根本,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向和方法需要反思,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可能有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需要关注。

教育行政化、伪市场化,

何谈师道尊严

文/李鸿文

这三起血案都是纯粹的刑事案件,它的矛盾和冲突,它的血腥和残忍,普通得如身边发生的任何一起刑案,而社会却借此反思师道尊严的失落。

尽管师生之间先天存在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的不对等,但师道尊严的失落,既不完全在于学生的懵懂无知,也不完全在于教师的教导无方。大多数孩子都天真无邪,大多数教师都勤勉努力,师道尊严失落的真正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和伪市场化。

教育行政化体现在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外部层面是行政掌握全部教育资源,教育作为工具沦为权力的奴婢;内部层面是校园内的行政力量挤占教育资源,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以及奖惩制度上,行政力量制约业务队伍。近年来,尽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经济待遇也有所改善,但与校园内外同等层级行政相比,以业为主的教师明显处于劣势,这也不难理解“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职位”,“当博导不如当膳食科长”的社会怪状了。

处于劣势并不是教师自暴自弃的理由,但教育行政化所导致的与辛勤付出不对等的实际回报和不公的社会评价,严重削弱了教师的社会尊严。最新的例子是西部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为迎接市领导视察,竟然下令师生停课4天排练文艺节目,校长更是亲自指导师生如何鼓掌,如何欢呼,令人作呕!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而导致师道尊严失落的另一个根源在于教育的伪市场化,强调其“伪”,是为了区别真正的市场化。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社会或真或假地都在检讨教育市场化。其实,现行的教育体制是行政垄断教育资源的伪市场化。真正的市场化教育,有责任有目标,更重要的是,师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两者的关系在于平等互信。市场化教育成就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以及香港大学,而伪市场化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既缺乏对顾客负责的教育目标,也少有公平诚信的社会责任。在伪市场化的环境里,学生不是真正的顾客,而是被剥削者可以予取予夺;教育不是为了对社会负责培育优秀人才,而是一种谋利的工具,如此行政化驱动的伪市场定位,何谈师道,又何谈尊严?

杀师惨案并非教育制度之罪

文/沪商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那件凶案,有消息认为,被害教授与凶手学生付某的女友有暧昧关系。我们不管那位老师是否真的向那个女生献过什么殷勤,即使有那么一回事,学生付某就有理由可以杀人?一个青年男子如果深爱着某个姑娘,他一定会深为她的魅力而折服和自豪,不管这种魅力来自姑娘的美丽容貌、智慧头脑还是善良心灵。既然这样,生活在社会中的她也一定会被其他男性所注目、所吸引,甚至追求。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他总不能把她周围所有爱慕她的男性都赶尽杀绝吧?那么这个凶手学生性格偏执,理智能力和心理健康就都有问题了。

山西朔州二中的那个中学生的行为就更令人震骇了。老师看见他坐在教室里悠闲地抽烟,就轻轻走过去拿走了烟蒂,把烟盒交给班长保管,他就拔刀杀了老师。据报道,那个学生在事前的日记中还承认自己“心灵扭曲”。

性格偏执的人、心灵扭曲的人,虽然是极个别的,但任何时代和任何教育制度之下都有。今日美国的教育体制应该说离“应试教育”很远吧?可那里的“校园枪击案”等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比“应试教育”之下的中国校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师对学生,尤其是对中小学学生有管教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一定会包含一部分惩戒性内容。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从来不受到惩罚,不付出代价,那么对他的成长不会有什么好处,总有一天他会受到加倍甚至致命的惩罚。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极个别学生抵制管教的过激行为,而轻易地一概否定含有处罚内容的管教制度。一味强调和风细雨的思想说服,过度强调“师生平等”、“课堂民主”,会让我们的教育迷失方向。

如果说过去人与人不平等是被制度性确定和公开认可的,不平等的标准甚至为不平等的受害者自己所承认,那么现在社会仿佛是彻底平等了。山西朔州那个学生原先就是个差生,因为家中有钱,因为认准“唯有读书高”,所以花钱进高中,其结果是成绩越来越差,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必然越来越坏。加之其本来就性格偏执心灵扭曲,最后发生了上述不该发生的一幕。

对此,我们社会需要重建社会道德价值标准,我们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该开一些人生常识课和心理学课,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知道为人处世的基本常识。而针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则应该通过及时的治疗使其得到纠正。事实上,几乎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大部分并不以暴力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师生关系恶化

文/guoganfu

对于旁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新闻事件,是人们的日常谈资,而对于事件的亲历者及其家人来说却是无法挽回的悲剧,是巨大的伤害。面对如此多变的社会,面对如此冷漠的人际关系,校园这个曾经的“世外桃源”已经不复存在了。金钱、利益、名声正在各类校园中泛滥和弥漫,各种不齿的勾当也在校园中频频上演,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和紧张起来了。

从三起“学生弑师”案件中不难发现,除了社会这一个大背景,学生和老师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一的问题,更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包含了太多的复杂因素。但是整体来说,师生关系的恶化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师生关系在中国是非常推崇的伦理道德。老师与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完全等同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师生关系的写照,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而如今的敬畏和关爱竟毫无存留了。

中国“弑师案”的悲剧

为何频频发生

文/博客弹今

有人认为问题出在扩招上,有人认为是社会贫富不均造成的,也有人认为现在师生的心理都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校园盖得越来越漂亮,只是道德却日益沦丧!但每一种因素都像一颗定时炸弹,当时间到临,“轰”的一声炸开时,令人无法想像的悲剧发生。而现如今中国的师生关系像定时炸弹,彼此都不信任,各自把对方看成是利益上相互利用的棋子,就算还有少数人在遵守师生之间的友谊,但依然无法填补大多数人的选择!

弑师案的悲剧,从表面上看是教育的悲剧,其实它跟社会是脱离不了关系的。我们都知道,现今很多校园已经成了小社会,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也被带进了校园,在这里面存在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不仅一些学生学会了,而一些为人师表的教师也跟着在堕落,只是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顺应潮流,掩盖自己身上的陋习罢了!

弑师的悲剧,同样是中国教育的悲剧,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要知教育的成功,在改革上做决策的同时,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来相互配合,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轻易评定一个人的好坏!更多的时候,应该给差生一个鼓励的机会!学生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老师的形象,自己不努力,而把一切责任推在老师的身上,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一种无法跨越的代沟!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师生成了社会问题的牺牲品,他们眼里看到的是社会糜烂的现象,看到是一时的风光,很少去体会到师生之间那份纯净的友谊!

教育少了两根弦

文/沂蒙山的蚂蚁窝

在“考试教育”独调长弹的局势下,我们的教育喑哑单调,似乎缺少了些什么?仔细分析这几名学生的因恨、因惧、因怒而产生的过激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着深深的教育弊病: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教育少了两根本该有的弦:一是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不谙世事的阶段,心智与人格的不健全往往导致他们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懵懂的他们不能战胜一时的生理冲动,在狂躁鲁莽中膨胀自己的不理智,因为心理压抑或畸形而出现种种不该有的举动。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懂得关爱,懂得沟通,懂得克制。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我们缺少疏导,不闻不问,正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让学生不能健全地发展,才滋生了一些犯罪的诱因。虽然现在,在学校里,道德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看似也叫得很响亮,好像也搞得轰轰烈烈,但效果并不理想。当我们深入实际调查一下,就会发现不少学校光做“花架子”,只在做表面文章,根本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让“问题学生”成为健康、健全的人。当什么时候,教育真正能够多调齐弹、众音齐鸣时,我想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肯定会和谐许多。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体罚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难忘的体罚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