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徐国芬
在对近500名幼儿家庭做的用餐情况调查中发现:如今孩子用餐过程中较为普遍和典型的现象是:没有食欲、挑食、浪费粮食、进餐习惯差、不爱护餐具、不注意清洁卫生等。孩子的进餐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共同较为关心的课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了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餐前三字谣》:进餐前,要洗手;挽起袖,打湿手;涂肥皂,搓搓手;冲干净,甩一甩;毛巾擦,开小花;入座位,静等待。《餐中三字谣》:身体正,心欢畅;脚并拢,桌下放;左扶碗,右拿筷;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嚼,慢慢咽;食五谷,更健康。《餐后三字谣》:吃干净,再离桌;碗和筷,轻轻放;漱漱口,擦擦嘴;安心等,话勿多;大家来,排好队;拉好手,散步去。
三、在榜样示范下强化餐桌礼仪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主导地位。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例如:嘉奇小朋友吃饭总是左手扶好碗,这样饭碗就不会翻倒,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讨论,使孩子真正认识到左扶碗,右拿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好习惯。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家园合作中巩固餐桌礼仪
幼儿园的餐桌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为了使餐桌礼仪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也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家校路路通,定期对家长进行“幼儿餐桌礼仪讲座”,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教育方法;再次,举行家长开放日的时候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以便及时地配合学校教育。采取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参与活动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互动,发挥家教优势,家园同步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在榜样示范下强化餐桌礼仪,在家园合作中巩固餐桌礼仪,定能使幼儿食得其礼,吃得其乐。